温建刚温建刚(1900年—1934年),字天剑,男,广东大埔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1][2] 生平温建刚17岁到南洋。1918年,进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后赴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军事。毕业后,任黄埔军校第一、二期军事教官兼学生区队长。1922年陈炯明发动六一六事变背叛孙中山,温建刚亲率突击队夜间泅水渡江袭击陈炯明部,最终取胜。[1] 北伐战争时,温建刚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的副官长,陆军中将衔。北伐军抵达南昌时,又兼任南浔铁路警备司令。[1] 北伐战争期间,国民党从中央到地方的内讧愈演愈烈,不少不满国共关系状况的资深国民党员焦虑不安,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夺权危险迫在眉睫。国民党中央青年部长邵元冲在日记里记述了部分国民党人秘密串联,急于推动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采取断然行动,其中也包括南昌的陈果夫、温建刚等人。[3] 1927年2月21日,武汉方面决定召开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同日,南昌方面相应召开政治会议,在蒋介石默许下,会上陈果夫、陈立夫、温建刚等少壮派决定,一面夺取北伐军经过各地的党权及政权,一面准备与武汉方面破裂。[3] 1927年4月9日,蒋介石开展了夺取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及南京市党部权力的行动。因蒋介石在南京,手下只好秘密支持帮会组建劳工会,再组织劳工会人员实施打砸及抓捕。但因帮会人员缺乏权威,尽管有密令指名抓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常务委员张曙时、侯绍裘等人,张曙时却仍能仗其资格老而几出几进,还直接到蒋介石的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问罪,温建刚乃至蒋介石因密令未公开,不敢当场逮捕张曙时。[3] 1928年,温建刚率北伐军进入山东省,山东军阀韩复榘投降。在温建刚赴南京述职时,韩复榘叛变并将温建刚的哥哥温克刚少将扣留。温建刚在南京得知后,随即回山东平定了韩复榘。温建刚后历任山东烟台警备司令、南京警察厅厅长等职。[1] 家庭
参考文献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