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区
渝中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庆市的一个市辖区,是中国共产党重庆市委员会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的驻地、重庆的政治中心。 渝中区位于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的狭长半岛形陆地上,又称为渝中半岛。渝中区面积23.71平方公里,全区常住人口为63.01万人[2]。因渝中區在重慶各區中建設最早,而且長期投資最多,目前是設施最完備的區之一,各大商业商贸金融设施大多在该区设有总部或区域分支机构。由于渝中区多山少地,因此区域内建筑鳞次栉比、高聳入云,渝中区商用建筑平均楼层为27层,平均高度为115米,道路随地形蜿蜒穿行于高楼和绿树之间、车流擁擠,入夜灯火辉煌,五光十色,各色灯饰令人目不暇接,闻名遐迩的重庆山城夜景的主体便是渝中区,长江对岸南岸区的南山一棵树观景台和虎头岩是观赏渝中半岛夜景的绝佳之地。但目前隨著重慶其他城區相對渝中的快速發展,渝中區文化中心的地位已經被沙坪壩區所取代,而商业、贸易經濟中心的地位亦逐漸在被江北区、渝北區所取代,渝中区只成为了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城市中心而已。 历史自公元前318年,秦国灭巴国并设立巴郡以来,渝中一直为巴郡治所所在地,先后属江州县、垫江县、巴县,历为郡、州、路、府、省、县治所所在地。 1929年,以巴县城区设立重庆市。1935年,重庆市下设5个区,第一至第四区在今渝中区境。1939年,重庆市下设12个区,第一至第八区在今渝中区境。1942年,重庆市下设17个(陆上)区和1个水上区,第一至第八区和水上区的一部份在今渝中区境。1946年,重厌市下设18个区,第一至第八区在今渝中区境。 1950年6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将原第一区至第七区命名为第一区。1955年11月,第一区改称市中区。区境曾为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西南行政委员会、西南军区所在地,并一直是重庆市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 1995年3月,重庆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市中区更名为渝中区。 行政区划七星岗街道、解放碑街道、两路口街道、上清寺街道、菜园坝街道、南纪门街道、朝天门街道、大溪沟街道、大坪街道、化龙桥街道和石油路街道。 1994年底,原市中区辖七星岗、较场口、解放碑、朝天门、望龙门、南纪门、菜园坝、两路口、王家坡、上清寺、大溪沟11个街道。1995年3月,市中区更名为渝中区,划入原属沙坪坝区的大坪、化龙桥2个街道。渝中区人民政府驻七星岗街道管家巷9号。 2006年6月,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渝府[2006]118号)撤销较场口街道,并入解放碑街道;撤销王家坡街道,并入菜园坝街道、两路口街道;以原大坪街道的煤建新村、茶亭村、民乐村、石油路、金银湾、虎头岩和原化龙桥街道的九高路共7个社区设立石油路街道。渝中区共辖12个街道。[4] 2015年1月,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渝府[2015]3号)撤将原望龙门街道的巴县衙门、白象街、二府衙、湖广会馆4个社区划归朝天门街道管辖,邮政局巷社区划归南纪门街道管辖;将朝天门街道的罗汉寺社区划归解放碑街道管辖。 著名景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迹近代
现当代
宗教友好城市
参考文献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国务院关于同意四川省调整重庆市行政区划的批复
外部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