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崗機場槍擊案

清泉崗機場槍擊案
右側為清泉崗機場國際航廈及道路
國家/地區 中華民國臺灣
位置臺中市沙鹿區清泉崗機場
日期2015年1月19日
下午2時40分(UTC+8
目標航空警察
類型警民衝突、襲警奪槍
武器手槍
死亡1(張坤明)
受傷2(1警1民)
主謀張坤明
防守者航空警察
動機不滿遭航警取締

清泉崗機場槍擊案(又稱清泉崗機場槍戰[1]清泉崗機場駁火[2]清泉崗機場襲警奪槍事件清泉崗機場警民衝突),發生於2015年1月19日14時40分,臺中清泉崗機場國際航廈二樓三號出口外面的道路[3],嫌犯張坤明與航警發生衝突,張嫌襲警奪槍,與警方駁火後,隨即遭到制伏,張嫌身中4槍,送醫後不治。此事件是機場落成以來首例槍擊事件[4],共造成一死兩傷;也是臺灣2014年中華民國總統府砂石車衝撞事件以來,另一起重大治安事件。

嫌犯背景 

張坤明(1970年-2015年1月19日),與離異的越南外籍配偶生有一女,由他養育女兒。有躁鬱症就醫記錄及竊盜、傷人及毀損公物前科。工作因躁鬱症而離職。在事發前的早上10時,學校老師對於女兒沒上學之事,進行家庭訪問,卻遭張嫌毆打。[5][6][7]

起因

張嫌騎機車載十歲女兒行經台中航空站,說要帶女兒搭飛機(應是要帶女兒看飛機),由於張嫌及其女兒均未戴安全帽又機車違停,航警康志佳上前盤查,不滿遭航警取締違停,張嫌卻拉著女兒衝到快車道,康員勸阻,突然就被張嫌揮拳打。[8]

經過

張嫌與康姓航警發生警民衝突,康姓航警拔警棍時被推倒猛踹,只好拔槍威嚇,但槍枝不慎掉落到地上,張嫌趁亂奪走航警配槍後,單手開槍,向10公尺遠的另一名張姓航警連開3槍[2],再向其他地方開槍;張嫌共開12槍,其他員警見狀陸續回擊14槍,直到張嫌的子彈用盡,並身中4槍後(胸左、右上腹、腰椎、臀部)[9],隨即遭到制伏。

影響

  • 張嫌中槍送醫後,因肝臟大量出血,於事發當天15點23分不治身亡。[8]
  • 張嫌女兒驚嚇躲在機車旁,目睹事件經過。[8]
  • 一名航警(康姓,男43歲)身體多處擦傷,比較嚴重部分為鼻樑、手腕、膝蓋。[8]
  • 一名民眾(何姓,女23歲)從香港出差返國,在國內航廈出口處,左臀遭流彈波及中槍,機場女保全員即時相救,送醫後脫離險境。[8]
  • 台中市市長林佳龍第一時間接到消息後關切此案,並指派社會局人員,前往關心輔導張嫌女兒,調查家庭狀況。[10]
  • 機場大量民眾受到驚嚇,也有民眾拍下了事發當時的影片。[8]
  • 衍生出臺灣社會問題,例如精神病患安置、工作失業、維安問題等。[11]
  • 張嫌因單手開槍的方式,在臺灣網路上引起討論。[12]

參見

參考來源

  1. ^ 清泉崗機場槍戰二受傷. 聯合新聞網. [2015-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20) (中文(臺灣)). 
  2. ^ 2.0 2.1 清泉崗機場駁火. 中時電子報. [2015-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20) (中文(臺灣)). 
  3. ^ 機場門口 單親爸被擊斃. 蘋果日報. [2015-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20) (中文(臺灣)). 
  4. ^ 清泉崗航空站從未發生槍擊事件 今首例. 聯合新聞網. [2015-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20) (中文(臺灣)). 
  5. ^ 台中清泉崗機場槍戰 開槍男子不治. 中央通訊社. [2015-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9) (中文(臺灣)). 
  6. ^ 躁鬱症纏上好爸爸 悲劇收場. 蘋果日報. [2015-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20) (中文(臺灣)). 
  7. ^ 老師關心女兒沒上課 機場槍戰嫌張坤明罵啥小揮拳毆打. ETtoday 東森新聞雲. [2015-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20) (中文(臺灣)). 
  8. ^ 8.0 8.1 8.2 8.3 8.4 8.5 機車違規演成機場槍戰 男遭警擊斃. 聯合新聞網. [2015-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20) (中文(臺灣)). 
  9. ^ 機場槍戰》張嫌有精神病 倒地再開3槍. 中時電子報. [2015-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20) (中文(臺灣)). 
  10. ^ 機場槍戰目睹父亡 林佳龍:擔心女孩心理受創. 中時電子報. [2015-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20) (中文(臺灣)). 
  11. ^ 管不住自己!躁鬱症易衝動 瘋狂做愛、血拚駭事多. NOWnews. [2015-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20) (中文(臺灣)). 
  12. ^ 穿風衣單手開槍「像拍電影」. 自由時報. [2015-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20)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