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橋
洪水橋(英語:Hung Shui Kiu)是香港新界元朗區的小型鄉鎮,位於屏山西南面與屯門區的鍾屋村之間。洪水橋原名紅水橋,建於紅水河支流之上,該支流傳統上是元朗和屯門的分界線;但現時因為十八區分界原因,大部份地方歸屬於元朗區的厦村鄉。 名稱來源洪水橋的名稱來源有不同的說法:
至於1955年洪水沖走學生事件,其事發地點在大埔松仔園,但常被後人誤以為發生在洪水橋。 概要及歷史洪水橋乃位於屏山西側,位處屯門與元朗之間,昔日青山公路是元朗來往九龍必經之處,區內有廿多條村落,包括原居民村,亦有九條戰後中國大陸來港聚居之村落,包括以廣西人為主的和平新村、丹桂村、亦園村、田心新村、新生新村、石埗路尾村及沙洲里等。昔日洪水橋附近多為耕種及墟市中心,據載洪水橋曾有戲院,座位有800。洪水橋大街是昔日區內商業中心。 早於1980年代初長江實業及新鴻基地產開始在洪水橋發展物業,包括長江實業於1984年落成的雅樂花園,新鴻基地產於1988年至1995年落成的翠珊園、玉桂園、雅珊園、麗珊園、錦珊園及菁雅居等,皆為中等密度住宅。嘉里建設於1996年落成的朗峰園和長江實業於2000年落成的瑞豐華庭,其中由長江實業發展的尚城涉及單位達734伙,為過去逾10多年以來洪水橋最大型的新樓盤。泉薈於2011年入伙。洪水橋首個公共屋邨洪福邨於2015年落成。 新市鎮發展1999年香港政府提議將洪水橋發展成為一個具有環境保護概念的環保城,然而因為收地進度緩慢,加上當時樓市瞬息萬變,對於住宅的需求明顯地減低,計畫於2003年擱置。[4]至2007年,洪水橋發展計劃於《2007至2008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中再次被提起,洪水橋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的研究預計於2014年8月完成,於2019年啟動工程、於2024年入伙。 2018年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合作發展,新界西北地位日益重要,規劃署前署長凌嘉勤透露,洪水橋新發展區將成為新界北商業核心區(CBDN)及策略性就業樞紐區,而洪水橋站前亦已預留地皮,用作興建一條連接深圳前海的跨境鐵路。[5] 交通
區議會議席分佈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以青山公路-洪水橋段沿線地區(藍地交匯處至洪天路)為範圍。
註:以上主要範圍尚有其他細微調整(包括編號),請參閱有關區議會選舉選區分界地圖。 參見參考注釋
外部連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