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維朝![]() 林維朝(1868年—1934年),字德卿,號翰堂,別署怡園主人,福建嘉義新港(今台灣)人[1],父林添慶、母江寬柔,祖籍福建省漳州府龍溪縣東山村,曾祖父林羡於清乾隆時期移居臺灣定居於笨港,後因嘉慶年間洪水氾濫而遷居新港。清末秀才,日治時期亦參與嘉義政治事務,擔任過嘉義廳參事[1]。此外他也重視地方文教,在登雲書院倒塌後,於怡園開館傳授漢文,並與新港文人共組「鷇音吟社」[1],後擔任《嘉義縣志》編纂委員[2]。 生平光緒十三年(1887年)中嘉義縣生員第十一名,24歲時擔任嘉義團練局長,翌年升任打貓石堡團練局長,曾與位於新港的嘉義縣縣丞陳仁山共同剿滅溝尾寮庄匪首黃矮。乙未割臺後,內渡至漳州東山,兩年後回臺,被推選為新港街庄長,並受聘擔任公學校教師。1902年獲授紳章,1904年兼任大潭區長,1906年掌管月眉潭區,1908年擔任嘉義廳參事。1913年擔任嘉義銀行董事長,並聯絡新港文人,於1923年組織鷇音吟社,並將登雲書院之樂局改辦為「鳳儀社」,之後獎倡新港當地北管樂隊「舞鳳軒」,使新港獲得「北管巢」之譽[2]。 家庭林維朝有六名子女,分別為長子林蘭芽、次子林開泰、三子林庭燎、長女林寶釵、次女林鸞與四子林希文。其中長子林蘭芽早年就讀於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畢業後供職於嘉義廳;1920年就任新巷庄助役,同年升任庄長,1936年卸任。1938年被選為臺南州協議會員、臺南州農會理事及嘉南大圳水利組合組合員。戰後,任新港鄉長並兼農會會長;1946年嘉南大圳水利協會成立,擔任常務理事及理事長。1948年水利協會改組為嘉南大圳水利委員會,林蘭芽當選首屆主委並連任,其間曾兼任臺灣省水利聯合會主任委員及理事長等職。1957年當選嘉南農田水利會首屆會長至1959年卸任。次子林開泰1916年從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畢業後回鄉執業。三子林庭燎1918年赴日就讀岡山醫學專門學校,於1923年畢業後曾返鄉執業,1927年赴日執業。 著作其著有自傳《勞力略歷》、《文稿》、《雜作》,詩集《怡園吟草》等作品,另編有《怡園唱和集》、《壽詩文集附並蒂菊詩》等[2]。 ![]() 參考來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