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添貴
林添貴(1950年—2011年2月10日),原為中山科學研究院飛機外殼切割工,中年全盲後成為按摩師,改革臺灣的盲人按摩院,曾任台中市視障技能發展協會理事長。 生平林添貴25歲退伍後,考入空軍航空工業發展中心(1983年改為中山科學研究院航空工業發展中心),擔任飛機外殼切割工[1]。1983年開始,視神經產生病變,開始萎縮[1][2]。1995年,因全盲從航發中心退休[3]。他改行作盲人按摩,從最基礎的按摩技巧學起,在五年內先後取得丙級及乙級技術士執照[1]。 四十六歲時,林添貴和兩個按摩班同學湊了新臺幣八十萬元資金,在台中市漢口路開設按摩院[4]。他改變原先家庭式的盲人按摩的環境和衛生,以明亮舒適的空間吸引消費者上門[3][4][5]。為提高按摩師技術,他與臺中市立啟明學校合作,提供盲生學習的環境及傳授最正確的民俗療法技術[1]。他還讓盲人按摩師共同入股,以讓他們晚年退休時可分紅[4]。 在執業中,林添貴漸漸發現,盲胞大多在一般座椅上為人按摩,不僅不容易將按摩技巧發揮,消費者也不舒服,使得客人漸漸流失,因此在妻子的幫助下,以其專業工程技術,用兩年時間研發出重量僅六公斤的可調式按摩專用椅,取得國家專利[2]。這種按摩椅可仰可趴,還方便穿裙子的女客人側臥,比起傳統按摩使用的圓板凳,舒服許多[4]。有採用此按摩椅的有台中啟明中心[2]、盲人福利協進會等[4]。 ![]() 1997年1月11日,林添貴、陳料賢等獲中華民國內政部表揚殘障楷模的金鷹獎[6]。林添貴所開設的自然甦活視障養身棧開業六年來,按摩師從三名擴大到十四名,皆考有執照,且又在2001年7月於東興路開設第二家店[4]。2004年4月,自然甦活視障養身棧再增台中市河北路分店,雇十一名男、女視障按摩師[7]。該年9月2日,寶瓶文化發表前《兄弟棒球月刊》總編輯陳芸英撰寫的書《美麗新視界》,收錄十個臺灣盲人奮鬥的故事,其中林添貴以發明家身分納入[8]。 林添貴對於導盲犬持質疑態度,認為盲胞自立性高,有的習慣家人引導,只有求職需要者才需要導盲犬,且培訓導盲犬花費高,擔憂排擠政府社福經費[9]。 2011年2月10日,林添貴因白血病去世。同月21日公祭時,兒子林育忠表示,會繼續為父親的遺願努力。[5] 參考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