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尹
林尹(1910年—1983年),字景伊,浙江省瑞安县人,中華民國時期文字學、聲韻學、訓詁學的學者。 生平宣統二年,林尹出生在浙江瑞安的學術世家。祖父林養頤,受教於進士陳黻宸。父親林辛、叔父林損均執教於國立北京大學。林尹自幼喪母,隨父、叔長大。 民國十五年,林尹到北京中國大學就讀。黃侃在第一堂課讓他賦感懷詩,他作了一首〈秋夜感懷〉,詩云:
黃侃非常器重他,讓他到自己家中寄宿學習。林尹不久考入國立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 民國十七年,林尹畢業,論文題目為〈溫州方言〉,隨即被河北大學中文系聘為教授,當時林尹年僅19歲。之後林尹轉到湖北省立高級中學、金陵女子大學、北平師範大學任教。 民國二十六年,林尹在西山、漢口等地領導游擊。武漢淪陷後,林尹任諜報員,屢建功勛,六次受到蔣中正嘉獎。民國三十年6月,林尹被敵抓獲,囚禁在上海,堅拒威逼利誘(三赴刑場),作絕命詩云:
國民黨中央黨部不惜鉅資電命蔣伯誠、吳開先等佈置營救。李士群於11月6日釋放林尹。獲釋後,林尹經香港抵四川,任教國立四川大學。 民國三十八年,林尹攜全家到台灣,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授、國文研究所所長。其後任教於國立政治大學、東吳大學、中國文化大學、輔仁大學、淡江大學,並先後擔任中國文字學會首任理事長、中華文學協會會長、孔孟學會常務理事、第一屆國大代表等。陳新雄1990年稱,台灣百分之八十的中文系主任均出自林尹門下。 林尹同時受教育部委託,參與研定常用、次用、罕用〈國字標準字體〉等工作。 1983年6月8日,林尹因肺癌病逝於台北榮民總醫院,享壽73歲,告別式以黨旗、國旗覆棺。 作品著有《中國學術思想大綱》、《文字學概說》、《訓詁學概要》、《中國聲韻學通論》、《周禮今注今釋》、《兩漢三國文匯》、《重編國語辭典》、《中國百科全書》、《中文大辭典》、《大學字典》、《國民字典》、《景伊詩抄》等書。 參考資料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