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古松
林古松(1928年—2022年6月9日),臺灣登山家,主要貢獻於發起臺灣第一個山難救助組織,與探勘臺灣古道。 生平林古松生於1928年,台中高工建築科畢業後,開設營造廠[1]。他熱愛旅行與山野活動,出國行旅也及非洲、中東地區、尼泊爾等五大洲[2]。在1979年,他出資在高雄市河北一路,替高雄市登山會建立會館[3]。 2022年6月9日凌晨,林古松在睡夢中去世[1]。 貢獻1977年至1985年,林古松擔任高雄市登山會理事長任期時,被認為兩大貢獻是成立南臺灣的登山救難中心、探闢登山路線[2]。 發起山難救助組織管碧玲指出,林古松發起臺灣第一個山難救助民間團體,擔任南區救難中心(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南區搜救委員會前身)創會召集人[1]。1980年7月20日,高雄市登山會、高雄市健行會、高雄縣登山會、台南市登山會、屏東縣登山會、南區公營事業聯合會組成南部救難中心,負責南橫公路沿途諸山及以南山區[4]。丁同三讚許林古松是全臺灣登山社團中最具水準、最有領導才能的[2]。林古松在任南區救難中心召集人時,認為救難行動只是消極辦法,會舉行山難演習、一連串的預防山難及搜救技術訓練活動[4]。 1982年6月13日,林古松與林榮富、李增昌、陳守珪、王竹、李明道、郭清烈、謝祖育、游啟義、應詩澄、蔡定國等人籌組台灣省緊急救難協會[5]。之後,林古松繼續連任台灣南區登山社團聯合救難中心召集人[6]。 探勘山道1980年9月29日,林古松在白姑大山達成台灣百岳,成為登山團體在任理事長完成百岳登峰的第一人[7]。1984年時,林古松就與陳仲玉、楊南郡等學者合作,探勘臺灣古道[2]。1988年7月3日,林古松、楊南郡至荖濃溪與拉庫音溪間山區,找到布農族抗日玉穗社遺址、及拉荷·阿雷的故居[8]。 1989年,林古松完成《玉山國家公園關山越嶺古道調查研究報告》[1]。在該書中,林古松也採集了拉阿魯哇族、布農族的傳說故事[9]。 1992年,楊南郡、林古松帶著臺灣大學登山社學生,對清朝多條古道的調查,如找到浸水營古道[10]。2002年7月13日到14日,林古松再與楊南郡探勘浸水營古道,發現多處遺址[11]。林古松去世後,時任內政部部長的徐國勇請營建署協助,收集林古松所留下的登山探勘紀錄[1]。 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