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表桻永和靖惠王朱表桻(1480年—1518年10月12日)[1],明朝永和荣怀王朱奇淯的第二子和嫡长子,继妃孔氏所生。 生平袭封前成化二十年(1484年)八月获赐名。[2] 弘治元年(1488年)五月,朱奇淯去世。[3]十月,朱表桻奏其父原配王妃邓氏寝园地狭不能合葬,请求另外为父选择葬地,其实是想让自己的生母继妃孔氏以后能和父王合葬。明孝宗不允。[4] 袭封后弘治四年(1491年),朱表桻袭封。[5]因朱奇淯已被革去一半岁禄,朱表桻请求照旧支给,弘治五年(1492年)七月,孝宗下令同意,米钞各半。[6] 弘治七年(1494年)七月,令庆成、永和二王府退出群牧二所,所属官军分为左右二所。[7] 弘治九年(1496年)十一月,孝宗御奉天殿传诏,遣泰宁侯陈璇、安乡伯张恂、成安伯郭宁、怀柔伯施瓒、崇信伯费淮、清平伯吴琮、武平伯陈勋、兴安伯徐盛、刑部右侍郎屠勋、通政司左通政张璞持节充正使,尚宝司少卿孙琰、鸿胪寺左少卿岳镇、户科给事中赵士贤、兵科给事中周序、刑科给事中李浚、中书舍人马昙、户部郎中王琼、兵部员外郎李浩、刑部郎中张铨、工部郎中刘昂充副使,册封东城兵马副指挥安公海长女为永和王妃。[8] 正德二年(1507年)八月,朱表桻奏原赐随侍官军最近改隶太原卫,请求取回仍听管束,仍如旧改作群牧所轮戍大同。事下兵部商议认为宗藩听随侍官军之谋往往坏事,且边方军伍很空虚,防守缺人,不可准许。明武宗下令允许朱表桻所请,但以后各王府不得援此为例。[10] 正德三年(1508年)五月,管襄垣王府事镇国将军朱仕坯奏称因襄垣国被除国,襄垣王府宗室的迎接诏敕、庆贺万寿正旦等礼只能去同城的山阴王府进行,不仅不便,还会导致两家宗室不睦,请求按同城而处的庆成王、永和王的例子,让襄垣王府宗室仍然在本府行礼。礼部商议襄垣王府迎接诏敕仍然要去山阴王府,其余批准,武宗同意。[11] 正德五年(1510年)五月,庆成王朱奇浈和朱表桻请求恢复侍卫官军,下兵部商议,认为二府典仗正校足够使用,不宜奏扰,请求追究辅导官不能谏阻请罪。武宗下诏给予正军百名改为校尉,但不得以为成例,辅导官免追究。[12] 最初山西郡王以下禄米按例三分之二折为银两,其余给米。庆成、永和二王府取用很多米,交米的百姓为之所苦。刑部侍郎张纶等讯问二府狱情,归因上报,户部商议令二府禄米都折为银两,其余郡王及将军中尉仍旧。正德十一年(1516年)四月,准奏。[13] 去世正德十三年(1518年)九月,朱表桻薨,辍朝一日,赐祭葬如例,谥靖惠。[14]葬汾陽羅城里。[15]正德十四年(1519年)十二月,给永和王妃安氏养赡米每年百石。[16]嘉靖元年(1522年),朱知燠袭封。[5] 评价
注释及参考文献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