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仲祥朱仲祥(1965年10月8日—2001年10月31日),臺灣進行性肌萎縮症患者,勵志演講人,常於台北縣中、小學校巡迴演講。 生平努力求學朱仲祥生於1965年[1]。父親朱靖宇原是一名軍人,在戰場受傷後轉職為記者[2]。五歲時,朱仲祥父母離婚[1]。朱仲祥由父親寄養在馬姓友人家,而姊姊與弟弟都隨母親改嫁[3]。六歲時,朱仲祥診斷罹患進行性肌肉萎縮症[2][4]。八歲時,朱仲祥送入振興復健中心[5]。朱仲祥後來回憶說,他並不怨恨母親,只是同情,且他母親改嫁前曾遭到家庭暴力[3]。 朱仲祥九歲時,父親在血癌去世前,遺言交代他說要改掉壞脾氣、學習知識、及父親是愛他的[6]。父親過世後,朱仲祥就以孤兒身分送進真光教養院[3][5]。真光教養院是胡石清建在新店鎮安坑外挖仔路,以收容小腦症、蒙古症、白癡症、自虐症、盲啞症、智能不足、小兒麻痺、腦性麻痺、肢體殘缺的兒童[7]。 十歲,朱仲祥完全喪失行走能力[8]。朱仲祥為能受一般教育,便匐匍爬行到真光教養院院長辦公室以頭敲著紗門,要求上學,但遭拒絕[9]。朱仲祥便請求愛心人士帶文具、書給他自習,得以取得國小同等學歷[4]。院長牟靈慧對朱仲祥的印象是「讀書讀到忘了自己」[3]。 1993年6月23日《聯合報》報導,朱仲祥在當天從永和國中夜補校畢業[3]。在貿易公司當會計的女子李少琴讀到《聯合報》這篇報導而感動不已,便常下班時騎約一小時的機車去真光教養院探望朱仲祥[10]。 朱仲祥肌肉萎縮情形隨年長加劇,二十歲連心肺功能也受影響[6]。1995年6月29日,省議長劉炳偉去真光教養院見到朱仲祥,當場替答應他送呼吸器,立即以個人身分捐出新台幣十萬元[11]。朱仲祥為減少呼吸衰竭的問題,每天要呼吸器戴四小時[12]。一次,子女為多重障礙的陳長文在酒宴場合遇到朱仲祥,驚訝朱仲祥居然勸他說不要棄養孩子,便開始資助朱仲祥[13]。陳長文便請了一位菲律賓籍家庭傭工照顧朱仲祥[10][14]。 1995年12月7日,天母石濤園社區,在耕莘文教院神父王敬弘、立委洪秀柱、律師陳長文、演員譚艾珍、作家黑幼龍、台灣電訊網路總經理周肇隆見證下,朱仲祥與李少琴以以天主教儀式下成婚[13]。朱仲祥父親友人馬景舜見到結婚報導後,便帶著一枚金戒指、朱仲祥父親記者證、名片、拍攝的新聞照片、朱仲祥幼兒照片給朱仲祥,讓原沒有父親遺物的朱仲祥哭泣不已[2]。 1996年6月2日,朱仲祥私立雅禮高中補校畢業[15]。婚後,夫妻住在成功國宅[16],為租屋[10]。 巡迴演講在青山儀器負責人陳清廣夫婦、扶輪社的贊助下,朱仲祥決定接受台北縣政府教育局的邀請,以在台北縣各國中小進行巡迴演講[8]。在1999年時,朱仲祥每個月總會排上十多場演講,如與台北縣政府合作在全縣中學作校園巡迴演講[12]。 對於爭取身障福利上,陳長文說,朱仲祥總是不時拿出微薄薪水捐助教養院院童[17]。朱仲祥建議廢除巴氏量表,認為這種評量根本不合理[18]。一次,朱仲祥參加時為市長的陳水扁舉行的「與市民有約」時,因朱仲祥認為陳水扁善待殘障者,便日後替陳水扁站台助選[6]。 1999年9月1日,朱仲祥在妻子李少琴、陳長文、陳水扁陪同下,舉行傳記《攀峰-朱仲祥的生命故事》新書發表會[6]。九二一地震後,朱仲祥應伊甸基金會之邀前往災區演講多場,有次講到一半被送去急救[1]。 2000年10月8日朱仲祥三十五歲生日時,陳水扁、呂秀蓮、聖嚴法師、蘇貞昌、劉守成、張俊宏、陳長文等人紛紛向朱仲祥祝賀[16]。 2001年初,朱仲祥考慮自己身體狀況每況愈下,便開始撰寫著作,以左手抓著右手來回敲鍵盤敲出一本約六萬字的勵志書《有愛就有希望》[19]。10月31日晚上8點半左右,他在家中洗澡時忽然呼吸困難,立即送入台大醫院急救,但還是因肌肉萎縮合併心肌病變,晚上9點23分不治[20]。本來朱仲祥次日還計畫去高雄演講[21]。11月12日,教育部頒獎表揚「九十年度推展社會教育有功人員」上,與會者為來不及領獎的朱仲祥起立默哀一分鐘[22]。11月17日,台北聖家堂舉行告別式上,陳水扁、蘇貞昌、陳長文等都前往追思[17][23]。朱仲祥妻子原想讓亡夫葬在他父親埋藏的宜蘭縣蘇澳鎮軍人公墓,但礙於亡夫並非軍人身分無法如願,就由田秋堇安排葬在員山鄉福園[24]。 出版書籍
參考資料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