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迪加尔
昌迪加爾(旁遮普語:ਚੰਡੀਗੜ੍ਹ,印地文:चंडीगढ़ ;當地發音:[tʃə̃ˈɖiːɡəɽʱ] (ⓘ);英文:Chandigarh)同時兼任旁遮普邦及哈里亞納邦兩個邦的首府,但不隸屬其中任何一個,而是作為印度的一個聯邦屬地由聯邦政府直接管轄。昌迪加爾是一座規劃城市,市內街道成方格狀。 歷史1947年印巴分治後,原旁遮普省被一分為二,東部屬印度,西部歸巴基斯坦,原首府拉合爾屬巴基斯坦轄區內,使得印度的旁遮普邦沒有了首府。東旁遮普地區的所有城鎮於分治前即已缺乏食水或水渠等公共設施,甚至連學校和醫院也沒有,分治後更因接收巴基斯坦逃來的難民而使人口倍增,不足以應付行政首府所需。為了解決這問題,同時為了安置部份的難民,於印度第一位總理尼赫魯的大力支持下,印度政府決定於新德里以北240公里,羅巴爾(Ropar)行政區甚瓦利克(Shivalik)山麓下劃出114.59平方公里土地,興建新的首府,以該地一座村落命名為昌迪(力量之神)加爾(碉堡)。 其時印度旁遮普邦內西北部以說旁遮普語的居民為主,而東南部則以說印地語的居民為主,兩個地區經常發生矛盾,故此於1966年11月1日,印度政府將旁遮普邦東部劃出成為新的哈里亞納邦,而昌迪加爾則位於兩個邦之間。由於兩個邦均希望昌迪加爾劃入自己的一部份作為自己的首府,故此印度政府決定將昌迪加爾劃為聯邦屬地,不屬任何一個邦,但又同時作為兩個邦的首府。 氣候
城市規劃根據昌迪加爾政府網站的資料[1],於決定建設新城時,由於當時印度合資格的建築師很少,印度政府屬意聘請外國專家擔任城市規劃工作。於1950年首先獲邀請的是美國建築師亞伯·梅亞(Albert Mayer),而他的團隊還包括其他各方面的人材。 於他們的計劃中,昌迪加尔呈扇狀展開,是一個人口五十萬,結合住宅、商業、工業、休閒用途的城市。政府大樓位於扇形的頂尖,而市中心大樓則位於中央,兩條線狀公園帶由東北一直伸延至西南,而扇形走向的主要幹道把各社區連接起來。他還為其他的建築細節作了安排,例如將道路劃分為牛車道、單車道及汽車道。這種規劃風格深受當時美國的規劃經驗所影響。然而,好景不常,1950年8月31日梅亞的主要副手馬太·諾維斯基(Matthew Nowicki)遇空難逝世,使梅亞自覺不能承擔任務而請辭。 接手任務的是瑞士建築師勒·柯布西耶。他的團隊對昌加迪爾重新作了規劃,將城市設計成方格狀分佈。相對梅亞重視社區的連接而言,勒·柯布西耶更重視空間的分佈和利用。然而,新規劃依然保留了原計劃中不少的理念,例如原計劃中「社區」的概念,就衍化成新計劃裏「小區」。現在昌迪加爾城市共劃分為約60個方格,每個面積約為1.5公里乘1.5公里,順序命名為第1區至第60區,但由於勒·柯布西耶認為「13不祥」,故此沒有第13區。當時勒·柯布西耶還為各主要建築物作了設計,展現了1950年代的尖端建築風貌。然而,後期昌迪加爾政府沒有嚴格按照勒·柯布西耶的規劃行事,使周邊出現了一些與原規劃相矛盾的小鎮和軍營。 現在第17區是市中心與消閑娛樂區,區內酒店食肆較多。第35區是另一處餐廳酒吧林立的地區。 社會
印度知名的旁遮普大学位於昌迪加爾市內,前總理曼莫汉·辛格曾在此任教。 昌迪加爾識字率為82.36%,其中男性86.16%,女性77.53%(2001年)。 於2004年,電腦生產商戴爾(Dell)宣佈於昌迪加爾設立繼海德拉巴及班加羅爾後第三個於印度的客戶服務中心[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註解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