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丛报
《新民丛报》,是近代大型综合性半月刊雜誌,由梁启超於戊戌變法流亡日本後所筹办。1902年2月8日在横滨出版[1],1907年11月20日出至第96期后终刊[2]。其內容廣博,包括政治、經濟、時事、道德、軍事、法律、學術、宗教、思想、歷史、地理、文學藝術、雜說、筆記及古今中國知識。初期以介绍西方政治体制、支持变法维新、抨击滿清政府为主,后期改为保皇立宪,反對孙中山民主革命的立场[2]。 历史![]() 《清议报》遭遇大火停刊后,梁啟超于1902年2月8日在日本横滨办起了大型综合性半月刊《新民丛报》。在创刊号上刊登的《本报告白》中宣布:
1902年《新民丛报》共出版24期,卷首插图80幅; 与《民报》论战1904年后,由于革命思想的蔓延,持改良观点的《新民丛报》与其发生冲突,为了中国未来的命运前途,与革命报刊——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展开长期论战。梁啟超主張新民,認為中國人民程度不夠,不能行共和制,如行共和必引起多年的內亂和軍閥割據。[4]《民报》创刊后,陆续有小规模论战。《民报》第三期发表《<民报>与<新民丛报>辩驳之纲领》一文,列举双方在12个问题上的根本分歧,认为这些是攸关中国存亡的大问题,并表示“自第四期以下,分类辩驳”。后代史学界归纳两报论战的三大议题:
1907年11月20日出至第96期,在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后终刊。 编辑编辑人员《新民丛报》刚创刊时,编辑人员缺乏,具体事务几乎由梁啟超一人操办,“每日属文以五千言为率”[5]。 版面编排早期《新民丛报》共分四大栏目:
影响1904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发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一文,首提中西航海与现代化比较研究。不仅宣扬了郑和七下西洋的事迹,也为近现代中国研究世界现代化发展历史提供了新的方向[6]。 梁啟超阐论之影响![]()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新民丛报》上连载的名篇:新民说 《新民丛报》是梁啟超一生中办得时间最长的一份报纸。他在《新民丛报》上发表了系统阐释他政治思想的代表作《新民说》(连载34期),号召树新民是中国第一要务,此外还发表阐述其办报思想的《敬告我同业诸君》。同时梁本人文章较维新时期更为成熟,有“新民文体”之称。《新民丛报》时期的梁啟超被称为“舆论之骄子,天纵之文豪。” 参考/注释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