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姬地鸠
斑姬地鸠(学名:Geopelia striata)又名斑马鸠,为鸠鸽科姬地鸠属的一种,原生于东南亚,是一种小型的长尾鸟类。羽毛大多为灰棕色并局部伴有黑白相间的细条纹。其种加词“striata”意为“有条纹的”。本鸟也以其悦耳的鸣叫声著称。 分布本种原生分布于马来半岛、大巽他群岛至菲律宾群岛,包括泰国南部、缅甸德林达依省、马来西亚、新加坡、汶莱、菲律宾及印尼的苏门答腊岛、爪哇岛等。[1] 随着人类养殖、外放,本种被引入到世界各地,现在中印半岛的泰国中部、寮国及柬埔寨也有分布。其他引入地区包括毛里求斯(1768年以前引入)、夏威夷(1922年引入)、大溪地島(1950年引入)、新喀里多尼亚、塞舌尔、查戈斯群岛(1960年引入)、留尼旺及圣赫勒拿等。[2][3][4] 本种一般生活于海拔900米以下的地区[1],包括灌木丛、田地、空旷的低地,甚至公园与花园都很常见。在印尼部分地区,由于捕鸟活动以致本种变得罕见,但在其它大多数的分布地则依然很常见。在夏威夷及塞舌尔,其种群数量相当可观。 特征本种体长20至23厘米,展翅长24到26厘米,头顶与背侧羽毛大多为灰棕色,腹侧中央羽毛泛粉红色,颈部两侧、胸部及腹部有黑白相间的细条纹,面部的绒毛为灰蓝色,眼白为淡蓝色,尾羽末端为白色。雏鸟的毛色一般比其父母来得暗淡。[3] 本种的鸣叫声为柔和、间断的咕咕声。在泰国及印尼常将本种养作宠物,作为鸣禽观赏,甚至为其举办鸣唱比赛。[2][3][4][5] 分类本种与分布于澳洲及新几内亚的戈氏姬地鸠(Geopelia placida)和分布于印尼东部小巽他群岛的帝汶姬地鸠(Geopelia maugeus)为近缘物种,三者曾因外观相似而被长期归类为同一物种。[6] 其它同属物种还有澳洲的珍珠斑鸠(Geopelia cuneata)及斑肩姬地鸠(Geopelia humeralis)。[6] 习性本种主要以禾本科等小型草本植物的种子为食,也会捕食昆虫及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本种经常在地面上觅食,包括裸露的土地、低矮的草丛及柏油路,也会像啮齿类一般疾行,遇到危险会迅速飞走。不同与其它鸽类,本种经常单独或成对地觅食,偶尔也会组成小群。[2][7][3] 繁殖在原生地,本种的繁殖季节一般在9月到6月之间。雄鸟会展开求偶行动,包括鞠躬动作,发出咕咕声,坚起并展开尾羽、露出其白色末端。雌鸟在选择好筑巢地点后会待在那边,并以低沉的鸣叫声吸引雄性来帮忙筑巢。鸟巢一般简单地由叶片、干草组成。筑巢地点包括灌木丛、树上、地面上,偶尔也出现在窗缘上。[2] 雌鸟一般下一至两颗白色的蛋,双亲会一起孵蛋,约13至18天就可孵出雏鸟。雏鸟在出世2週后即可离巢,约在第3週时即可熟练地飞行。[2]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