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館詞林![]() 《文館詞林》是唐初許敬宗等奉勅編纂的大型詩文總集,唐高宗顯慶3年(658年)奏上,全1000卷。宋以降大半亡逸,但日本還有部分零卷傳世,清末起陸續發現並傳回中國,現存27卷及殘卷3編。 概要《唐會要》卷36修撰目:「顯慶三年十月二日,許敬宗修《文館詞林》一千卷,上之。」《舊唐書》卷47經籍志集部總集類著錄《文館詞林》一千卷,許敬宗撰;《新唐書》卷60藝文志集部總集類:《文館詞林》一千卷,許敬宗、劉伯莊等撰,另有崔玄暐訓注《文館詞林策》二十卷,卷58藝文志史部雜傳記類則著錄許敬宗《文館詞林文人傳》一百卷。 而由現存各卷所見,《文館詞林》分類體例,一準《文選》,依卷691勅類篇首,可知每類之前各有小序,以敘編纂大意。所錄詩文上起先秦,下迄唐初,實開宋代《文苑英華》之先河。 《唐會要》卷36蕃夷請經史目:「【睿宗】垂拱二年(686年)二月十四日,新羅王金政明遣使請《禮記》一部,並雜文章。令所司寫吉凶要禮,並《文館詞林》採其詞涉規誡者,勒成五十卷,賜之。」藤原佐世《日本國見在書目錄》(宇多天皇寛平3年(891年)編成,當唐昭宗大順2年)亦著錄全帙,故本書唐代經使者攜回,實曾流通於域外。 存卷目類
版本輯逸《文館詞林》卷帙繁重,又僅有寫本,因此經唐末五代戰亂,散佚幾盡,北宋初的《崇文總目》卷5,就僅著錄:《文館詞林彈事》四卷 許敬宗編;本於宋國史的《宋史》藝文志總集類,也只有《文館詞林詩》一卷。至南宋《中興館閣書目》以降,遂不見於公私收藏。後世他書著錄全帙者,如鄭樵《通志》卷70藝文略、焦竑《國史經籍志》,則出於轉錄前代目錄,並非實見其書。 但在日本,則尚有古寫本零卷殘簡,散存於私人、寺院所藏。日本寬政10年(1800年,當清仁宗嘉慶3年),林述齋刊行中土亡逸而存於日本的漢籍為佚存叢書,收錄《文館詞林》4卷(卷662、卷664、卷668、卷695)。經商船傳入中國,嘉慶中,浙江巡撫阮元訪求四庫全書未收書上獻宮中為宛委別藏,即以此本奏進,並撰提要考證,見《揅經室外集》卷2。咸豐3年(1853年),伍崇曜據以翻刻入《粵雅堂叢書》第12集,於是在中國流行漸廣。 光緒6年(1880年),楊守敬奉駐日公使何如璋命,於日本搜訪當地所存漢籍,蒐求甚豐。光緒10年(1884年)將所得漢籍26種200卷摹刻行世,是為古逸叢書,中有《文館詞林》14卷,收錄卷156、卷157、卷158(前半闕)、卷347(前半闕)、卷452、卷453、卷457、卷459(中有脫葉)、卷665(中闕)、卷666(中、尾闕)、卷666、卷667、卷670(尾闕)、卷691(中有脫葉)、卷699。古逸叢書刊行後,日本帝室博物館書記官町田久成以淺草文庫所藏,而古逸叢書所未收之卷152、卷346、卷414、卷669與卷665足本,轉錄贈予楊守敬;以上5卷與卷158序目,由楊守敬宗族楊葆初於光緒19年(1893年)刊刻傳世。 民國初年,董康寓居日本京都,覽大覺寺藏《文館詞林》鈔本,有逸存、古逸叢書諸本所無者,遂錄以歸國。1916年,張鈞衡刊適園叢書,將既刻之逸存、古逸叢書、楊葆初刊本與董康攜回諸卷合為一編,新增卷160、卷348(殘卷)、卷664(後半),卷158殘詩4首,又卷數不明殘簡2卷,合計全卷25卷、殘卷4卷。1926年~1927年間,董康再東渡日本,得觀高野山正智院所藏弘仁鈔本19卷,遂以照相製版方式依原式影印百部,但流布不廣。 以上刊本,於網羅日本國內所藏諸寫本,猶未盡備,所以二次世界大戰後,先是宮內廳書陵部於昭和24年(1949年)影印所藏弘仁本卷668(前半)。日本古典研究會復於昭和44年(1969年)出版《影弘仁本〈文館詞林〉》,將日本國內各文庫、寺院等所藏弘仁本之影鈔本、摹寫本,擇善去重,共得27卷、卷數不明殘簡3卷,合之共30卷,是為當世善本。只是影弘仁本海外流通有限,羅國威又據影弘仁本點校整理,編為《日藏弘仁本文館詞林校證》30卷,2001年由中華書局刊行,取便閱覽。 依羅國威「《日藏弘仁本文館詞林校證》前言」統計,影弘仁本共存詩86篇、文346篇,其中先秦1篇、漢9篇、後漢13篇、魏22篇、晉100篇、宋39篇、齊27篇、梁87篇、後梁3篇、陳8篇、北魏20篇、北齊26篇、北周14篇、隋26篇、唐35篇、年代不明者2篇。所錄詩文與唐宋以前總集重複者有限,清代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陸心源《唐文拾遺》雖均曾利用本集輯逸校讎,但當時所見卷數有限,今本可補唐前文獻之所不備,與資文史考證之處仍然極多。 書誌情報
外部連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