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天軍殿
成功天軍殿,或作港底天軍殿(臺灣話:Káng-tué Thian-kun-tiān),主祀趙公明(趙府元帥)。[1]臺灣澎湖縣廟宇,鼎灣澳角頭廟之一,位於湖西鄉成功村(舊作港底村)[2][3],法師流派為「普庵派」之「玉皇勅令雷令支派 」。[4] 沿革成功村古名「港底」,源自湖西鄉北側有三大海灣,其中在西灣的東側有三大村落,由北自南[5]分別是「沙港」、「東石」與「港底」,「港底」又名「沙港底」,原始意涵即海水至此退潮已到盡頭、周遭皆為一片沙灘之意,故稱「(沙)港底」。[6] 此聚落在清領時期劃作「澎湖廳鼎灣澳」,日治時期則陸續改由「澎湖廳鼎灣澳」變制成「湖西出張所」、「湖西庄」管轄,聚落名稱大多沿用「港底」之名,直到1945年之後中華民國時期才有變動。民國35年(1946年),湖西庄改制湖西鄉,下轄的港底村與鄰近聚落東石村合併,一度改稱「文德村」。民國40年(1951年),因全台實施地方自治再恢復獨立一村,復作「港底村」。民國63年(1974年),又因聚落東側的成功水庫順利竣工,又易名為「成功村」,沿用迄今。[6][5] 成功天軍殿創建年份不詳,根據《續修澎湖縣志.地理志》一書敘述,港底聚落最早期的住民可以追溯至明鄭時期永曆31年(1676年)[5],而聚落大廟天軍殿的興建,當地有清領時期雍正11年(1733年)之說法,據稱為居民在鹽埕三伯公墓[a]海濱西側的七星燈北海岸上,看見一根金光閃爍的柴木,便將此根木頭攜回雕作神明,繼而立廟奉祀,但此說之年份並無佐證資料可採信。[2] 成功天軍殿藏有「申流底住」一匾,上款「乾隆壬寅年元月吉旦」、下款「弟子李天富敬立」,其中乾隆壬寅年即乾隆47年(1782年),此匾為天軍殿落款年份最早之文物,故可考天軍殿之創建年份不遲於乾隆47年(1782年)。[7] 根據廟中碑文記載,成功天軍殿歷來有三次改建,第一次為清領時期道光七年(1827年)、第二次為日治時期昭和四年至八年(1929年-1933年)、第三次為民國70年至72年(1981年-1983年),即為今貌。[2]其中廟內珍藏特殊文物諸如清末、民初名士梁啟超與徐世昌之楹聯,即為日治時期昭和年間廟史第二度發起重建之際,蒙旅外港底鄉親李黃海請賜墨寶而來。[1][2][8] 楹聯港底鄉人李黃海(1877年-1936年)者,曾任教職,後轉途做報社記者、雜誌編輯,原本在台灣日日新報任職,後轉往中國華南地區參與革命業務,並曾旅居上海、天津等地,因職務之故結識日本內地、台灣、中華民國各處等政要人物,故李黃海得以向當世名士梁啟超與徐世昌求賜墨跡。[8] 梁啟超梁啟超(1873年-1929年)為光緒24年(1898年)發動「戊戌變法」的影響人物之一。李黃海延請梁啟超題辭書曰:「法雨洗金鞭威雄北極驅魅惟憑黑虎、明神護赤子澤被西瀛歸靈每托玄鴉。」[9]落款於戊辰年(1928年,即民國17年),恰好為梁啟超去世前一年。[9][8] 梁啟超「法雨明神」墨寶楹聯因受長年潮濕和蟲蛀破壞,2022年度委請「人間國寶」李秉圭與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老師李昱進行修復工作,並順利於2023年完成,現已重回廟內展示。[8] 徐世昌徐世昌(1855年-1939年)則曾為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第二任大總統,任期為民國7年至11年(1918年-1922年)。[10]民國17年(1928年)之際,徐世昌時已下野、閒賦天津[11],替李黃海題辭書曰:「義勇冠三軍長坂威風豈獨一身都是膽、神靈昭百世遺民崇拜真教萬眾盡低頭。」[9] 吳爾聰吳爾聰(1872年-1956年),港底鄉紳、漢學家,世稱「西瀛鴻儒」,在日治時期出任初代媽宮公學校教員,二戰結束之後,吳爾聰躲過空襲倖存,在中華民國時期以75歲高齡當選澎湖參議會參議長[12],並在民國36年(1947年)全台陷入「二二八事件」動亂的氛圍,澎湖當地青年也因「紀淑中槍事件」醞釀躁動,以吳爾聰、郭石頭為首等鄉紳出面約束里人,勿要衝動惹事,澎湖才未捲入二二八事件的流血事端[13];吳爾聰在天軍殿題辭曰:「欲結佛緣豈在爐香杯酒、能登神道多為孝子忠臣。」[9] 圖輯建築
內部
相關條目注釋
23°34′49″N 119°37′22″E / 23.580409°N 119.622817°E 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