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诗悬诗(阿拉伯语:المعلقات,al-Mu‘allaqāt,國際音標:[al-muʕallaqaːt])是阿拉伯贾希利叶时期一批著名长诗的总称,被认为是该时期阿拉伯文学的精华和代表。[1]:29 [2]:69 通常认为,当时各部落的著名诗人会在欧卡兹集市上举行一年一度的赛事会,公认最佳的作品就会用金水写在亚麻布上,悬于克尔白神庙,故称为悬诗。[1]:30[2]:69 现存的悬诗皆为格律诗,称为“盖绥达”:一联两句,同一联内上下句的音步一致,符合特定的韵律;每联押韵,一韵到底。[2]:56 作者七首悬诗的作者分别是:
另说十首悬诗,则加上纳比埃·祖卜拉尼(النابغة الذبياني,an-Nābighah adhu-Dhubyānī)、大艾阿沙(الأعشى الأكبر,al-A'shā al-Akbar)、阿比德·本·阿布赖斯(عبيد بن الأبرص,'Abīd bn al-Abraṣ)的作品。 此外还有八首悬诗的说法,作者所指不一,但皆不出上述十人。[1]:30[2]:69、70 乌姆鲁勒·盖斯的悬诗乌姆鲁勒·盖斯的诗歌创作生涯,以父亲被害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表现出浪荡公子气质和浪漫主义色彩,后期则围绕复仇主题,深沉、悲壮。 悬诗是他的前期作品。全诗共八十一联,可以分为三部分:
乌姆鲁勒·盖斯的悬诗具有其他任何悬诗都无法比拟的广泛声誉,阿拉伯人将其作为创作和审美的标准,甚至会说:“就像‘让我们停下里哭泣’那么美。”[1]:36-46[2]:72-79 塔拉法的悬诗塔拉法在成年后,酗酒、玩乐,因而被逐出部族,骑着骆驼四处流浪。回乡之后,他迫不得已要为同父异母的哥哥放牧骆驼群。但他在放牧时心不在焉,只想着作诗;哥哥指责他,他却说,如果骆驼丢了,自己能靠诗歌赢回它们。而后,由于疏忽,骆驼群真的走失,哥哥要求他赔偿,他则转向堂兄求救,但堂兄非但拒绝帮助,还对他大加指责。在得到两位部族首领的帮助后,塔拉法写下了这首悬诗,对堂兄的薄情寡义加以责怨。 全诗共104联。第一部分(1-10联)为纳西布,第二部分(11-44联)对骆驼进行描写,第三部分(45-94联)介绍诗人自己放纵挥洒的生活方式,对亲友们的不满和压制提出自己的看法,责怨堂兄对自己的冷淡,认为自己对待他人毫不吝啬,却没有在他人那里获得同样的对待,为此而伤心,第四部分(95-104联)则提出遗嘱,希望死后能得到如实的评价。 这首悬诗得到了后人的高度评价,认为其表现了一个年轻人炽热的心灵;他有做对的地方,也有做错的地方,他了解和热爱生活,却不能完全理解生活的崇高意义;诗歌中的矛盾情感和对生死的看法,都显出真实而坦诚的人性,因此而为人们所喜爱。[1]:46-53[2]:98-106 阿比德·本·阿布赖斯的悬诗![]() 全诗48联。第一部分(1-17联)为纳西布;第二部分(18-26联)包括格言、警句和一神论的观点等,表达了看破红尘的出世思想;第三(27-33联)、第四部分(34-48联)分别描写骆驼和马。其中第二部分或被认为是后人伪作。[1]:53、54[2]:130-133 哈雷斯·本·希里宰的悬诗![]() 贾希利叶时期,阿拉伯曾发生一场重要的战争——[[:白苏斯之战|白苏斯(البسوس)之战]]。战争结束后,交战双方——[[:台额里卜部族|台额里卜(تغلب)部族]]和[[:贝克尔部族|贝克尔(بكر)部族]]——又起冲突,最终转向杏德国王争讼。哈雷斯·本·希里宰是贝克尔部族的代言人,他代表本部族向国王发言,即写成了这首悬诗。 全诗共85联。第一部分(1-14联)为纳西布,第二部分(15-58联)为矜夸和讽刺,先反驳台额里卜部族的中伤,然后渲染本部族的功绩,再含蓄地提及台额里卜部族的耻辱,第三部分(59-85联)拉拢国王,先指出国王与台额里卜人的宿怨,再提及本部族与国王的长期友好关系和血缘之亲。希里宰的悬诗带有强烈的演讲风格,是贾希利叶时期最典型的政治诗,并最终帮助贝克尔部族赢得了国王的支持。[1]:54-56[2]:119-123 阿慕鲁·本·库勒苏姆的悬诗![]() 阿慕鲁·本·库勒苏姆的悬诗同样跟台额里卜部族、贝克尔部族向杏德国王争讼的事情有关。库勒苏姆是台额里卜部族的首领和发言人,他在演说中矜夸自己的部族,却没有对国王加以歌颂,因而国王最终做出了有利于贝克尔部族的判决。后来,杏德国王又侮辱了库勒苏姆的母亲,库勒苏姆一怒之下就拔出了国王的宝剑,将他击杀。他的悬诗即以这两件事为主题。 全诗共100联。第一部分(1-48联)从与情人的倾谈开始,主要是对本部族的矜夸和对国王的恫吓,第二部分(49-100联)是在杀死国王后所作,表示对国王的反抗,坚决不受侮辱的自尊,并赞颂部族的功德。 库勒苏姆的悬诗作于两个最紧迫、最激动人心的场景之下,充满了自尊和荣誉感。诗人的理智被强大的感情冲动给淹没,因而缺乏逻辑,显得冗长,但也因此展现出词句的昂扬和想象的夸张,富有史诗和战歌的特点。[1]:56-59[2]:114-119 纳比埃·祖卜拉尼的悬诗![]() 纳比埃是阿拉伯的第一个宫廷诗人,他将诗歌从歌颂部族的主题中解放出来,却又将诗歌当作献媚和牟利的手段。他曾在努尔曼国王的宫廷中拥有很高的地位。旁人十分妒忌,便诽谤中伤他,国王因此对纳比埃非常恼怒。纳比埃的悬诗即作于此时,目的在于讨好国王。第一部分(1-6联)为纳西布,第二部分(7-20联)描写骆驼和野牛,第三部分(21-36联)赞颂国王,并为自己开脱,第四部分(37联到末尾)请求宽恕。[1]:59-70[2]:86-91 祖海尔的悬诗[[:阿布斯部族|阿布斯(عبس)部族]]和[[:祖卜延部族|祖卜延(ذبيان)部族]]曾因为两匹赛马而爆发长达40年的争斗,称为[[:达希斯与艾布拉之战|达希斯(داحس)与艾布拉(الغبراء)之战]]。后来,两位热爱和平的善人居中调解,买下三千匹骆驼来化解双方的恩怨,这才结束了战争。祖海尔的悬诗即以此为主题,颂扬调解者,教导部族双方应停止仇恨,守护和平。 全诗64联。第一部分(1-15联)为纳西布,第二部分(16-25联)叙述调解和双方缔结和约的过程,赞颂两位义人出资化干戈为玉帛的善行,第三部分(26-35联)警告试图继续复仇的族人,第四部分(36-47联)为祖卜延部族辩护,第五部分(48-64行)为格言和谚语。祖海尔的格言警句脍炙人口,被称为“格言诗人”。[1]:70-77[2]:79-86 安塔拉的悬诗安塔拉的父亲在战争中俘获了一位埃塞俄比亚女子,以其为女奴,生下了安塔拉。安塔拉出身时是奴隶,后来靠着战场上的英勇表现获得了自由身,并成为部族的英雄。但即使如此,他热恋的堂妹阿卜莱仍因为安塔拉的黑色皮肤和母系血统而疏远他。部族中也有一些人仍然不接受他,辱骂他;安塔拉回应说,自己骁勇善战,行事清廉,慷慨大度;那人则夸自己有诗才,嘲笑安塔拉只会吟两三联的短诗。于是安塔拉当场吟出了自己的第一首盖绥达,即是他的悬诗。 全诗79联。第一部分(1-12联)为纳西布,第二部分(13-21联)描写阿卜莱,第三部分(22-34联)描写骆驼,第四部分(35-41联)矜夸自己的高尚、慷慨、荣誉感和自由天性,第五部分(42-79联)具体描写了自己在一次战斗中的表现,并用了相当篇幅描述自己的战马,用战马的表现映衬自己在沙场上的拼搏。[1]:77-83[2]:106-113 大艾阿沙的悬诗大艾尔沙的悬诗共65联。第一部分(1-32联)从纳西布开始,描写游乐生活,着重描写了狂喝豪饮的场面,第二部分(33-44联)描写旅途中所见到的荒原、闪电和经历的突发事件,第三部分(45-65联)对企图煽动自己部族来攻打诗人所在部族的堂兄进行攻讦和恫吓,并充满自豪地矜夸诗人自己所在的部族。[1]:83-85[2]:91-97 莱比德的悬诗莱比德的悬诗共88联,内容主要是缅怀故人遗址、描写骆驼、描写游乐生活、矜夸自己的慷慨和部族的荣耀,反应了贾希利叶时期贝都因人的游牧生活。[1]:85、86[2]:123-130 评价黑格尔将悬诗归入史诗,并评价说:
参考文献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