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國人強國人作為指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或其居民)的稱呼,有負面和正面兩種意涵。這2個稱呼區別於政治學的大國(英語:great power)。 詞源批評意涵對「強國」的大規模宣傳始於1984年,該年洛杉磯奧運因蘇聯等東歐國家缺席,中國意外贏得15枚金牌,國家體委遂提出「世界体育强国」口号。1988年4月,篮球教练赵瑜的報告文學《强国梦》揭露中国体育体制外強中乾的弊病,尤其批判國家體委基於「金牌至上」策略對全民体育、運動员的健康均置之不理,而且「金牌至上」助想狭隘中国民族主义。[1]《强国梦》獲得全國報章讚揚,部份內容成為1988年6月首播的央視紀錄片《河殤》的開場白。1988年9月漢城奧運,因為苏联和東歐國家恢復參賽,提出了四年「体育强国」口號的中國的金牌數目從15塊跌至5塊,自此「强国」和「强国梦」衍生了批判的含意。[1] 2010年前後,互聯網上對於中国和平崛起卻過份傲慢或者「德不配位」的批評漸多,衍生了「強國」的反諷稱呼。而「體育強國」因為假球事件再次成為焦點,2012年香港東方日報評論「強國的風采在今屆倫敦奧運再次表露無遺,獎牌榜上儘管贏得大量金牌領先群雄,可是體育精神輸得一塌糊塗,枉稱體育大國也。于洋和王曉理枉稱世界第一,在女子羽毛球雙打比賽之中居然刻意求敗打假波,弄來一場大醜聞,結果敗的不止一場比賽,而是國家形象。」[2]該次中國隊的假球事件亦引起中國大陸媒體普遍批評,但一般沒有扣上「強國」的反諷語。[3] 2012年,梁振英和習近平先後分別出任香港行政長官和中共總書記,兩人任內激發「中港矛盾」,中國游客的不文明行為和游客們散發的強國傲慢,衍生了「強國人」的反諷稱呼。《頭條日報》指出,應該批判旅客的個人行為而非批判一國的文明程度,「『強國人』此語是針對一類人,而非一種行為,是盲目的偏見,非常危險。我們可斥責隨街大小便、打尖(註:插队)等惡行,但毋須把這些醜態都算到內地同胞的頭上」。[4] 正面意涵中華民國北京政府任內,1919年12月15日,上海学生联合会和南洋公學主辦的商界义务学校,教員茅以新向學生调查「你将来大了想做怎样一个人」,10個選項有:商人、造工厂的人、于世界有用的人、于国家有功的人、将军、专贩国货的大商人、革命的人、强国人、好人、大官。[5] 2019年,中共中央宣傳部推出「学习强国」的學校教學用移動應用app,內容以閱讀习近平语录為主,app的名稱可以理解為「學習近平,把國家變强国」。[6]2020年10月23日,江蘇如東縣新闻出版局举办“我们都是强国人”的学习强国阅读分享會。[7]2020年12月12日,安徽合肥包河区的文明辦為了宣傳学习强国app,招集「400余位强国人边答题边感受青山绿水」。[8][9] 類似稱呼
参考文献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