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尔·雅可夫列维奇·普罗普
弗拉基米爾‧雅可夫列維奇‧普羅普(俄语:Владимир Яковлевич Пропп; 1895年4月29日[儒略曆1895年4月17日]-1970年8月22日)是蘇聯的一位文學結構主義學者,出生於俄羅斯聖彼得堡,其最重要的代表作品為故事形態學。[1] 生平普羅普是一個有德國血統的俄國家族,父親雅克布‧菲利泼维奇‧普羅普(俄语:Яков Филиппович Пропп; 1858年-1919年)是一位事務所的辦事員,而母親安娜‧伊莉莎白‧弗里德里霍夫娜‧貝澤爾(俄语:Анна Фридриховна; ?-1912年)則是一位家庭主婦。據他的個人檔案與自傳的記載,他中學畢業於1913年,旋即進入彼得堡大學文史系。在羅曼語系—日耳曼語系修讀了兩年後,又轉入斯拉夫語族—俄語系繼續讀了三年,至1918年完成大學學業。 接下來的十年間,他主要在多所中學教授俄語、德語和文學課。在1926年開始在幾所大學裡應聘授課,起先是在列寧格勒工學院經濟系教德語,後因該系停辦,而轉入計畫學院,在那裡負責外語教研室。其間還曾在第二外語師範學院教書,並負責日耳曼語文教研室。 1932年,普羅普受聘於列寧格勒語文語言歷史學院羅曼語系—日耳曼語教研室,擔任副教授。隨著該學院改為國立列寧大學語文系,他也被編入了國立列寧大學。國立列寧大學成立了民間文學教研室後,他便開始開始民間文學課程,並擔任過幾年民間文學教研室主任。他在列大工作了近40年,直到1966年退休,退休後仍繼續擔任顧問教授。他除了教學工作外,同時還在國家地理學會、東西方語言研究所、藝術史研究所,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從事學術研究。1970年,他病逝於列寧格勒。 参考资料
|
Index:
pl ar de en es fr it arz nl ja pt ceb sv uk vi war zh ru af ast az bg zh-min-nan bn be ca cs cy da et el eo eu fa gl ko hi hr id he ka la lv lt hu mk ms min no nn ce uz kk ro simple sk sl sr sh fi ta tt th tg azb tr ur zh-yue hy my ace als am an hyw ban bjn map-bms ba be-tarask bcl bpy bar bs br cv nv eml hif fo fy ga gd gu hak ha hsb io ig ilo ia ie os is jv kn ht ku ckb ky mrj lb lij li lmo mai mg ml zh-classical mr xmf mzn cdo mn nap new ne frr oc mhr or as pa pnb ps pms nds crh qu sa sah sco sq scn si sd szl su sw tl shn te bug vec vo wa wuu yi yo diq bat-smg zu lad kbd ang smn ab roa-rup frp arc gn av ay bh bi bo bxr cbk-zam co za dag ary se pdc dv dsb myv ext fur gv gag inh ki glk gan guw xal haw rw kbp pam csb kw km kv koi kg gom ks gcr lo lbe ltg lez nia ln jbo lg mt mi tw mwl mdf mnw nqo fj nah na nds-nl nrm nov om pi pag pap pfl pcd krc kaa ksh rm rue sm sat sc trv stq nso sn cu so srn kab roa-tara tet tpi to chr tum tk tyv udm ug vep fiu-vro vls wo xh zea ty ak bm ch ny ee ff got iu ik kl mad cr pih ami pwn pnt dz rmy rn sg st tn ss ti din chy ts kcg ve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