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諾道
干諾道中(英語:Connaught Road Central)及干諾道西(英語:Connaught Road West)是香港島區的其中一組主幹道,位於中西區沿岸,連接堅尼地城城西道及金鐘夏慤道,穿越中環心臟地帶。全線為3線至4線雙程分隔道路,部份路段設有行車天橋及地下行車隧道。 干諾道中曾屬於香港4號幹線,而干諾道西天橋現時仍屬於香港4號幹線,干諾道西天橋雖不是快速公路,但車速限制為每小時80公里,與中環及灣仔繞道同為香港島限速最寬鬆的道路,比同屬4號幹線的東區走廊——香港島唯一一條快速公路的限速(每小時70公里)更寬鬆。 歷史香港政府於1889年起於中環進行海旁填海計劃。1890年英國王子干諾公爵夫婦訪問香港。為紀念此事,當時香港護督傅林明(署理當時離港渡假的香港總督德輔)決定將在中環填海區的新海旁道,以維多利亞女皇的第三子干諾公爵(Prince Arthur William Patrick Albert, Duke of Connaught and Strathearn)命名為干諾道,並於1903年落成通車。其後干諾道被分為兩部份:干諾道中起於金鐘夏慤道,西至上環安泰街;干諾道西起於上環安泰街,西至石塘咀山道,在西區填海工程完成後,再伸延到城西道;香港日佔時期干諾道曾經被改名為住吉通。 「干諾道改善工程計劃」道路於落成時本來全為地面道路。根據當局於1970年代規劃東區走廊的交通需求研究,已料到東廊及東區海底隧道相繼通車後,告士打道、夏慤道、干諾道中及干諾道西的行車流量必然會極度飽和,為疏導日益擠塞的交通,1984年路政署決定實行「干諾道改善工程計劃」,大幅重建干諾道並提升為無交通燈阻隔的主幹道路,令車輛能避開地面繁忙路段,連接港島東西兩端,工程亦包括收回急庇利街巴士總站及遷移中環(港澳碼頭)巴士總站。林士街天橋(小巴界因其貼近信德中心而俗稱「信德橋」)、畢打街隧道及夏慤道天橋的工程合約於1986年9月8日批出,1986年11月16日開始興建,1989年10月落成,其中夏慤道天橋及畢打街隧道於11月13日通車,次年1月21日再開通林士街天橋。1997年3月干諾道西天橋(坊間對應東區走廊而俗稱「西區走廊」)落成通車,以便車輛快速地由中環經3號幹線西區海底隧道前往香港國際機場、屯門及元朗。干諾道西天橋接駁林士街天橋,目前通往堅尼地城城西道,並設有預留位連接計劃中的4號幹線堅尼地城至香港仔段的公路,但由于政府於2019年同意发展数码港5期,而选址是4号干线於钢线湾的预留地段(现为数码港公园),进一步引证当局已放弃兴建此段干线,該預留位將會連接港島西至大嶼山東北連接路,經交椅洲人工島通往大嶼山及新界西北。1998年為配合通往港鐵香港站附近的民祥街的地下行車隧道,干諾道中近海港政府大樓的東行線取消,車輛改道新建的民吉街,而西行線則需重新定線繞過民祥街隧道的出口。另外干諾道中往金鐘方向在交易廣場對開路段亦被重新劃線,由干諾道西天橋落橋入干諾道中,只准直入畢打街隧道;前往中環之車輛必須繞經民寶街(國際金融中心一帶)或改由金鐘紅棉路繞回皇后大道中一帶。 2019年中環灣仔繞道通車後,干諾道中天橋除林士街天橋以外不再成為4號幹線一部分,而3號幹線終點位於干諾道西。 沿路著名地點
另外干諾道中以東連接夏慤道,並沒有「干諾道東」的道路[2]。 交匯道路干諾道西天橋途經的公共交通服務現時大部份途經干諾道西的巴士路線皆取道地面路段,故以下只列出途經干諾道西天橋的巴士路線,有關途經林士街天橋的路線,請參考其頁面。
畢打街隧道畢打街隧道是一條橫跨干諾道中與畢打街交界路口的地下行車隧道,於1989年通車,長約130米,來回方向各有兩條行車線。 突發事件
參考資料
參見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