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葉TMAXYamaha TMAX為日本山葉發動機公司製造販賣的一款摩托車,屬於速克達的一種,定位為道路運動型旅遊摩托車。 因其名稱發音,因此被暱稱為T(踢)媽、T(踢)媽媽,原廠型號為XP500(T-MAX 500)、XP500A(T-MAX 530)、XP530DA&XP530A(T-MAX 530DX&SX)、XP560D&XP560E(T-MAX 560Tech&Standrd)。Yamaha MAX家族精神標語「Nothing but the MAX」,全球命名統一以MAX為名的車輛皆繼承其設計DNA。 概要T-MAX一開始的宗旨就是要開發出運動表現優異的大型速克達車種(Master of Scooter、Maxi Scooter),擺脫當時大型速克達操控不俐落的刻板印象,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從初代TMAX就擁有著許多科技革新,最大的差異就是動力單元,以往的速克達都是將變速結構設置在後搖臂上,而TMAX將CVT變速結構整合到引擎的後方,並且使用確動皮帶降低動力流失,終傳則是使用兩段封閉式鏈條來達成;變速系統專心負責變速工作,鏈條只需要負責驅動後輪,降低後搖臂重量,讓車身的重心更集中,左右傾角高達50度。為了讓車子重心集中與降低座高,採用中置避震設計,並將避震器設計在車底。為了提高TMAX過彎速度與後輪循跡性,採用反拉式設計,該設計與一般避震遇到坑洞的作用方式相反。 T-MAX引擎採用直列雙缸設計、360度點火、斧型曲軸,但與一般的直列雙缸設計不同在與T-MAX引擎多了一具不點火的平衡缸,用以減少T-MAX直列雙缸的運轉震動。 2000年秋天,向歐洲國家輸出2001年款的日本國外式樣。而日本國內式樣於2001年8月開始銷售。並奪得2001年度日本設計振興協會的優秀設計金牌。 2012年式樣的TMAX奪得2012年德國紅點設計大獎中的2012年產品設計獎,與之前TMAX最大的不同是排氣量提升30cc,與終傳兩段封閉式鏈條設計改成確動式皮帶設計。 T-MAX的T代表Twin雙缸,而MAX代表最速最快,代表T-MAX是雙缸車種王者的涵義,與之相對應的有155cc排氣量的山葉S-MAX,名稱類似車種還有292cc的X-MAX、155cc的N-MAX。 TMAX 500(2001~2011)第一代(2001-2003,代號5GJ)設計師:一色知行先生 車架為鑽石型鋼管車架,搭載引擎為排氣量499cc的水冷4行程DOHC4氣門直列雙汽缸,採用鍛造活塞及缸徑66mm、活塞行程73mm長行程式的陶瓷汽缸,機油容量3.6公升。山葉開發人員私下形容TMAX為YZF-R5,但未獲得山葉官方證實。 前後輪胎採14吋設定,前輪碟盤282mm搭配單二卡鉗、後輪碟盤267mm搭配單一卡鉗,無手煞車設計,38mm正立式前叉、中置反拉式避震。 傳動箱位於引擎右方,使用CVT自排變速系統,採用兩段鏈條減速比傳遞至後輪,引擎採用水平對向式平衡軸抑震。[1] 為了達到低重心化,前輪特別加重,以及採用水平並列汽缸、機油潤滑方式的乾式油底殼。 最大馬力38ps / 7,000rpm、最大扭力4.5kg-m / 5,500 rpm 第二代(2004-2007,代號5VU/15B)2004年式樣升級包括用電腦噴射代替傳統的雙缸化油器,並提高了引擎壓縮比(由10.1:1提升10.9:1),馬力和扭力分別提升至44.4ps /7500rpm 與4.85kg / 4500rpm,符合Euro II環保法規。前叉內管由38mm提升至41mm,前輪267mm雙碟取代了原本的282mm單碟, 可以選配ABS,後碟增加了手煞車裝置。後輪尺寸從14英寸增大到15英寸。 儀表板增加轉速表。 TMAX 500 Black Max引擎、車架與外觀基本上與04年版本TMAX 500一樣,僅在配色上做出部分修改。Logo與卡鉗改為紅色外觀,坐墊與靠背為紅黑相間設計,在右前側H殼有BLACK MAX字樣。 第三代(2008-2011,代號4B5/1UD)經過了6年的淬鍊,第三代TMAX採用了後掠式頭燈,讓視覺感更有侵略性,後方的扶手也從前代的一體式改為分離式設計,排氣管伴隨著車尾的角度跟著上揚,從渾圓流線的風格轉為銳利紋理分明的風格。在車殼底下看不到的地方則是已經脫胎換骨,採用全新開發的CF(Controled Filling allydie-casting Technology)壓鑄鋁合金車架,比之前的鑽石型鋼管車架減少5公斤,騎乘三角中的把手位置及座位位置往前移10mm,但腳踏位置不變、前端換上43mm正叉、15吋前後輪框,軸距微幅增加了25mm,煞車系統升級Advics對向四活塞卡鉗,馬力和扭力分別是43.5ps / 7500rpm、4.73kg / 6500rpm,加上重心非常低的引擎擺放位置,給人既穩定又輕快的感受,引擎部分改變了集氣箱的位置,壓縮比再次提高到11.0:1,提升各轉速的出力表現。 Tmax 500 White Max與一般版不同的是黑白雙色兼有TMAX壓花字樣的座墊、輪框與加油蓋採用了雙色設計,前手套箱及煞車油缸蓋採用鋁原色,鑰匙孔右側加入了「WHITEMAX 10th Anniversary」的專屬紀念銘牌,把手中央與鑰匙孔周圍採用碳纖維,車頭H殼加上了WHITE MAX字樣,液晶儀錶改用了白色背光,三圓錶亦加上了白色外圈。 Tmax 500 Tech MaxTmax 500 WGP 50th週年紀念山葉官方為了慶祝參加世界摩托車錦標賽(MOTOGP)50週年,推出限量版WGP 50週年版配色塗裝的T-MAX,總計限量1000台。車身以紅/白/黑三色為主,當中的紅白代表著日本的國旗。除了車身的紅色速度鏈塊外,車頭兩個手套箱及車廂也會用上紅色內襯,加油蓋改採紅色。車頭H殼兩側的Yamaha音叉標誌採用金色,上下還有碳纖維裝飾。雙子星卡鉗採用銀色,鑰匙孔下方有WGP 50週年的標誌。車底黑色的部份預留空間讓車友張貼隨車附送的廠隊贊助商的貼紙。 TMAX 530(2012~2019)第四代(2012-2014,代號59C/B232)
2012年發布 第四代TMAX,將引擎排氣量小幅度提升為530cc,型號為TMAX 530[2]。仍使用水冷4行程DOHC4氣門直列雙陶瓷汽缸,360度曲軸點火,鍛造活塞缸徑由66mm加大至68mm,進氣門由25mm加大至26mm,新設計的往復平衡活塞套筒材質採用鋁合金,減少平衡活塞在往復運動造成的馬力損失。重新設計的引擎散熱水道與燃燒室形狀, 讓引擎的效率更高,採用與自家YZF-R6跑車相同的12孔噴油嘴,為了對應TMAX 530引擎更大的動力輸出,增加離合器的蹄片數目與壓力彈簧數目。 TMAX 530採用與山葉自家YZF跑車車系同型式的前叉,上三角台是鋁合金鑄造、下三角台是鋁合金鍛造,透過不同的材質與工法來取得平衡,賦予高水準的運動性能。 TMAX 530首度引進雙魚眼大燈(以道路靠右行的台灣為例:左邊為近燈,右邊為遠燈配置),雙邊燈具中央為鹵素定位燈。 TMAX 530傳動裝置,使用CVT自排變速系統及一段式的皮帶輪減速(山葉官方宣稱較上一代兩段式鍊條傳動最多可增加5%輪馬力輸出,鈴木達也回覆台灣媒體最主要的優點是摩擦損失更小,重量更輕,運轉更安靜),為高效能確動皮帶傳動。採用無傳動箱設計,改採鑄造鋁合金後搖臂的配置,簧下重量相較前幾代採用鍊條傳動設計的TMAX500,可輕量化約3.5kg,大幅提升操控性能,傳動系統也做了些微修改,開閉盤的風扇角度做了修正, 減少空氣阻力、普力盤的表面做了鍍鉻處理, 摩擦力更大,普力珠的數目也增加。並且改變配重、較上一代車架減輕4公斤重量。本代的前、後輪荷重比例進化為48:52,前輪荷重較舊款車增加了1%,這樣更類似於一般仿賽車的設計,因此增加操控性能。 TMAX 530後碟煞卡鉗與手煞車卡鉗分開設置,改裝卡鉗不用再廢除手煞車,後碟碟盤由267mm加大至282mm。 相較上一代,這一代排氣量提升30cc,馬力提升至46.5ps / 6750rpm,扭力提升至5.33kg / 5250rpm 為了因應台灣的環保與交通法規,日本山葉原廠針對進口台灣的TMAX 530的廢氣二次回收裝置、ECU供油曲線、點火角度、排氣管觸媒進行強化,並在前叉部分增加反光片。 紀錄
TMAX Black Max 特仕版(2013年推出)
第五代(2015-2016,代號2PW)口號:The MAX is never enough 在2016年分別推出IRON Max特仕版跟Lux Max特仕版。 TMAX IRON MAX (2016年推出)前叉外管、卡鉗、輪框採用金色塗裝。儀表六角造型外殼採用消光銀設計,搭配金屬切削質感的碼表刻劃。車手手把中央跟尾燈飾蓋上有IRON MAX專屬的銘牌。Keyless飾版採用銀灰色烤漆。加油蓋上採用銀灰色烤漆。車側的迴力鏢造型飾板改用車身同色的消光烤漆。坐墊上有TMAX LOGO壓紋和金色的車縫線。原廠精品的鋁合金踏板。車側的金色的TMAX立體LOGO。 TMAX Lux MAX (2016年推出)前叉外管、卡鉗、輪框採用黑色塗裝。儀表六角造型外殼沒有更動,搭配金屬切削質感的碼表刻劃。車手手把中央跟尾燈飾蓋上有LUX MAX專屬的銘牌。Keyless飾版採用亮光黑烤漆。加油蓋上採用銀灰色烤漆。車側的迴力鏢造型飾板改用亮光黑烤漆。坐墊上有TMAX LOGO壓紋和黑色的車縫線。原廠精品的鋁合金踏板。車側的銀灰色的TMAX立體LOGO。 第六代(2017-2019,代號BX3/BC3)設計師:橘 真澄先生 YCC-T電子油門是利用32-bit ECU監測油門的運作,並透過伺服馬達驅動節流閥,使機車保持在最佳空燃比狀態,最早是用於世界摩托車錦標賽的YZR-M1賽車,後來下放到面對一般客戶的YZF-R1與YZF-R6等車種。 對應六期環保法規,馬力與扭力分別為45ps/6750rpm、5.4kg/5250rpm TMAX SX Sport(2018年推出)口號:My City My Sport My Win TMAX 560(2020~)第七代(2020-2021,代號B3T/B7M)設計師:太田充昭 TMAX 20th Anniversary口號:MAX Evolution 儀表佈局也獲得小部分更新,時速、轉速錶都採用新背光顯示,中央的液晶儀表也修改介面,加溫座墊顯示也新增到中間的LCD儀表內。 第八代(2022-2024,代號BBV3/BBW5)設計師:河野夏樹、石田甸 2022 TMAX除了維持舊有2017 Tmax以來的YCC-T( Yamaha Chip Controlled Throttle 電子油門節流閥),更使用輕量化的 APSG( Accelerator Position Sensor with Grip 油門位置感應器)技術讓油門反饋更自然
設計師: 口號;MAX IS IN DETAILS 他廠同級車種
MAXi of scooter家族
參考資料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