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第一中学
山东省烟台第一中学,简称烟台一中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濒临烟台海滨。创建于1931年9月28日,即“九一八”事变十天之后。截至2024年,烟台一中共有在校教职工400余人,其中正高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110余人,一级教师100余人;在校学生4400余人。目前有东山校区,幸福校区两大校区。[1] 校史1931年,烟台当地军阀、驻烟国军21师师长刘珍年与烟台士绅张德纯、崔葆生、吴敬之等人,邀请河北省教育厅长陈筱生、山东省教育厅长何思源加入,创办中学,合组校董会,并于当年9月28日正式开学,定名私立芝罘初级中学,办学口号为“教育救国”。聘请北师院专科毕业的庄子毅任校长,首届学生80余人。1933年10月,因政府政策要求不得用地名命名,而更名为私立志孚中学[2],简称为“志孚中学”。志孚中学以办学质量高著称,学生纪律之严格、文化水平之高在烟台所有中学里居于首位。1938年9月,志孚中学高中部成立。1940年2月,日伪政权改志孚中学为烟台市立中学。到1940年,烟台市立中学有初一至高三6个年级9个班。1941年3月,烟台市立中学改名为烟台市立第一中学。1945年9月烟台被八路军解放后,共产党政府接管学校,市立一中、女一中及女二中高中部合并为,因地取名为东山中学。 1946年3月,胶东公学一部分迁至烟台,与烟台东山中学、烟台师范学校合并,改称山东省立胶东公学总校。1947年9月,胶东公学总校因战争迁至乳山县,1948年1月停办[3]。 国民政府占领烟台后,志孚中学复校。1948年10月,烟台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志孚中学改名为山东省立烟台中学。1950年8月,烟台中学改名为山东省立烟台第一中学[3]。同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公立学校概不加冠“国立”、“省立”、“县立”或“公立”字样[4],烟台中学改名山东省烟台第一中学,后使用至今。 1950年,烟台市第一中学被确立为山东省最早的十五所重点中学之一,1993年被确立为山东省首批规范化学校。 2002年烟台一中恢复初中部,于烟台市芝罘区环山路36号新建校区用以初中部办学,命名为烟台一中南区。2012年增设国际课程实验教学,2014年4月,经省教育厅批准,开设中加合作办学项目。2018年初,新建烟台烟台御龙山学校,开展小学初中学段教育,其中初中学段由烟台一中初中部负责,因此同时加挂“烟台一中东校区”牌子。2018年12月,烟台开展高中管理体制改革,原属烟台一中的初中部(南校区及御龙山学校)独立办学,拆分为烟台芝罘中学;同时烟台一中由原芝罘区级上收到市级统筹管理。[5]2020年10月,烟台一中幸福校区开始建设。2022年,幸福校区开始招生,采用独立招生模式。[6] 校园文化校训烟台一中校训为“公 诚 勤 毅”,于创校伊始提出。现采用校训字样为前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所题。[7] 校歌老校歌烟台一中老校歌创作于1933年,由宋荔泉作词,歌词为:
新校歌新校歌作于1948年,由王方明作词,陈志昂谱曲,歌词为:
校区东山校区东山校区位于芝罘区二马路17号,因地处东山街道得名。该校区自1931年私立芝罘初级中学创立沿用至今。校区占地面积约107亩,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有图书册数约10.5万册。 校史馆原志孚中学的音乐教室和劳作室,曾作为抗日救亡活动的地点。现该建筑改建为烟台一中校史馆,用于展示和烟台一中校史。 东斋、西斋、中斋1932年年2月1日建成的主教学楼,原分为东斋、中斋、西斋、南斋,于80年代后期翻修,南斋拆除。目前依旧作为教学楼。[7] 六边教学楼80年代后期新建的教学楼,其中教室为六边形结构 《师魂》雕塑该雕塑为铜制雕塑,塑有烟台一中前化学教师蔡致远的半身塑像,上刻有“师魂”二字,于烟台一中70年校庆时由校友捐献。1951年11月,蔡致远在进行制取磷化氢使其自燃产生“鬼火”的演示实验中,意外发生爆炸,导致蔡致远吸入过量磷化氢,后抢救无效死亡。 图书馆图书馆由志孚中学校友及前代理校长徐承烈捐赠建设。图书馆自1993年4月15日开工,同年12月20日竣工。图书馆以捐赠人命名为“徐承烈图书馆”。[7] 幸福校区幸福校区建立于2020年,2022年起开始招生。校区位于芝罘区幸福街道因而得名,校区占地面积约170亩,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有图书册数约4.5万。校区整体建筑风格为江南书院。 历任校长
著名校友参考
参见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