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大學
實踐大學,是一間台灣的私立大學,該校以服裝設計、建築設計、工業設計、媒體傳達設計等相關科系著稱。前身為1958年3月26日由中華民國第六任副總統謝東閔創立的實踐家政專科學校,校區分設於臺北市中山區、高雄市內門區、苓雅區。 學校象徵建校理念該校創辦人謝東閔以「力行實踐,修齊治平」為辦學理念,並認為家庭為國家之本。於是在1958年創辦家政學校,並以「實踐」為名,提倡以研究治理家庭為對象的家政學。在教學研究上強調以實用為導向。該校在草創之初僅有家政科,其後於學院及大學時期,陸續增設管理、設計等領域之科系。該校的教育目標乃希望培養品格陶冶、人文關懷、文化創意、產業需求與國際視野之學生,並以教學型大學為其發展目標。 校訓
歷史專科時期1958年3月時任台灣省議會副議長的謝東閔籌設實踐家政專科學校。同年9月,實踐家政專科學校成立,僅設有二年制家政科,只招收女生。 1961年改為三年制專科學校,增設服裝設計科、食品營養科。其中,食品營養科為臺灣首創之食品營養相關科系。 1962年成立夜間部,設有家政、服裝設計、會計等三科。 1963年增設日間部會計統計科。
1967年增設兒童保育科、夜間部事務管理科。 1968年9月設立附設幼稚園,以提供家政科學生實習之用。 1969年增設音樂科。 1971年增設美術工藝科,分設產品組與空間組。 1972年謝東閔在二水鄉的故居(該故居原為三合院)成立「私立實踐家政專科學校附設二水家政推廣中心」。謝東閔之母去世,舊居拆除只留下東護龍,並旋轉90度移到現今的位置上。舊居土地之後蓋ㄇ字型大樓。 1973年兒童保育科調整為社會工作科。為全國首創的社會工作科系。 1975年增設企業管理科。 1976年增設銀行保險科。 1977年事務管理科改名秘書事務科。 1979年6月更名為實踐家政經濟專科學校。 1980年增設國際貿易科。 1984年美術工藝科改名應用美術科並分設視覺傳達設計組、室內空間設計組。 1985年9月開始兼收男生[2]。(首屆男生計八百餘人。) 1986年5月開始兼辦五年制專科,設有秘書事務科、國際貿易科,僅招收女生,共五屆。 學院時期1991年8月改制為實踐設計管理學院,專科部停止招生。設有社會工作學系、生活應用科學學系(原家政科)、食品營養學系、企業管理學系、銀行保險學系、國際貿易學系、會計學系、服裝設計學系、室內空間設計學系(原應用美術科室內空間設計組)。 1992年秘書事務科改制為外國語文學系。增設工業產品設計學系、財務金融學系。 1993年增設資訊管理學系。銀行保險學系改名保險學系。 1995年8月成立高雄校區,開始招生,設有二技部國際貿易系、會計技術系。外國語文學系於高雄校區設立分系。於台北校區增設企業管理研究所、三專畢業生在職進修專班。 1996年增設進修部企業管理學系二年制在職專班。 大學時期1997年8月,通過教育部審核改名大學申請,改名為「實踐大學」。分立設計學院、管理學院,增設民生學院。於台北校區增設視覺傳達設計學系,開始執行校園總體規劃計畫,該計畫共分三期15年內完成,包括興建設計學院大樓、體育館、圖書館、民生學院大樓,並改善校園動線設計。於高雄校區成立國際貿易學系大學部;增設服飾經營學系、應用外語學系、二技部資訊管理系;會計技術系改名會計學系。 1998年台北校區與高雄校區之外國語文學系改名應用外語學系。於高雄校區增設觀光事業學系。於台北校區增設工業產品設計研究所。 1999年於高雄校區觀光事業學系改名觀光管理學系。於台北校區增設服裝設計研究所。 2000年8月,台北校區管理學院大樓(L棟)竣工,台北校區增設食品營養研究所;服裝設計研究所成立在職專班;視覺傳達設計學系改名為媒體傳達設計學系。 2001年台北校區增設貿易經營研究所、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研究所、資訊管理學系二年制在職專班。 2002年高雄校區會計學系改名會計資訊學系,資訊管理系成立大學部。台北校區室內空間設計學系改名為建築設計學系。 2003年2月,台北校區東閔紀念大樓竣工(A棟),台北校區校園總體規劃第一期工程完工。台北校區增設企業管理學系進修學士班。 2004年高雄校區增設休閒產業管理學系、國際企業管理學系、行銷管理學系、資訊模擬與設計學系、資訊科技與通訊學系、金融管理學系。於台北校區,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研究所增設社會工作組;生活應用科學學系拆分為餐飲管理學系、家庭研究及兒童發展學系;原生活應用科學學系裁撤。食品營養學系及食品營養研究所改名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學系、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研究所。保險學系改名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貿易經營研究所改名企業創新發展研究所;服裝設計研究所改名為時尚與媒體設計研究所。媒體傳達設計學系增設數位3D動畫設計組與數位遊戲創意設計組之分組。 2005年工業產品設計研究所改名為產品與建築設計研究所。 2006年6月台北校區Info Box展覽空間(B棟,原「美工大樓」)整修完成;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研究所社會工作組獨立為社會工作學系碩士班;增設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財務金融學系碩士班、財務金融與保險研究所碩士班(分設財務金融組、風險管理與保險組)。 2007年10月於高雄校區成立商學與資訊學院、文化與創意學院;增設應用中文學系。應用外語學系高雄校區之分系獨立為應用英語學系。服飾經營學系改名服飾設計與經營學系。於台北校區,8月增設音樂學系碩士班;資訊管理學系改名資訊科技與管理學系;企業創新發展研究所改名企業創新與創業管理研究所。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研究所及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系所合一。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研究所與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學系系所合一。產品與建築設計研究所分拆為工業產品設計研究所與建築設計研究所。 2008年高雄校區增設時尚設計與管理學系。台北校區國際貿易學系改名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 2009年9月台北校區新體育館竣工(M棟)。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增設國際企業管理組(全英語教學)。時尚與媒體設計研究所增設時尚服裝設計組與數位媒體設計組之分組。高雄校區增設應用日文學系;時尚設計與管理學系改名時尚設計學系。 2010年2月台北校區新圖書館竣工(N棟),台北校區校園總體規劃第二期工程完工,同年增設學士後餐飲業經營管理學士學位學程、學士後英語商務學士學位學程。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增設家庭諮商與輔導碩士班、高齡家庭服務事業碩士在職專班。企業創新與創業管理研究所併入企業管理學系為碩士在職專班。財務金融與保險研究所併入財務金融學系為碩士班。 2011年台北校區進修部企業管理學系分設企業管理組、時尚經營管理組之分組;企業管理學系日間部分設企業管理組、國際企業管理組之分組。時尚與媒體設計研究所時尚服裝設計組與數位媒體設計組,各自獨立為服裝設計研究所與媒體傳達設計研究所。 2012年台北校區增設管理學院創意產業博士班;增設學士後音樂相關產業暨樂器維修學士學位學程,為全國首個以樂器維修為主的科系。媒體傳達設計學系之數位遊戲創意設計組,改名創新媒體設計組。 2013年高雄校區會計資訊學系改名會計暨稅務學系。台北校區增設應用外語學系英語溝通碩士班。 2016年高雄校區增設電腦動畫學士學位學程,隸屬商學與資訊學院。實踐大學加入東吳大學發起的大學聯盟「優九聯盟」。 2019年於台北校區,建築設計學系碩士班分設建築設計組、空間創作組。停招應用外語學系英語溝通碩士班、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進修學士班、會計學系進修學士班。企業管理學系進修學士班新增服務業管理組之分組。 2020年於台北校區,管理學院國際企業英語學士學位學程改名國際企業英語學士學位學程、管理學院國際企業英語碩士學位學程改名國際企業英語碩士學位學程。增設智慧服務管理英語學士學位學程。 2023年於台北校區,增設法律學系。 歷任首長歷任董事長歷任校長校園環境臺北校區台北校區鄰近台北捷運文山內湖線大直站,清水建築工法為升格大學後台北校區新建建築之特色。此外,台北校區中所有建築物均不使用瓷磚作為建材,因而使用清水混凝土、斬石子、洗石子、鋼骨、玻璃、金屬等材料構成校園內建築基調。 台北校區東閔紀念大樓、圖資大樓、體育館為主要使用清水混凝土為材料的建築,均由台灣知名建築師姚仁喜設計。圖資大樓室內空間由台灣知名建築師陳瑞憲規劃設計。東閔紀念大樓曾於2003年獲得遠東建築獎校園建築特別獎[3],圖資大樓與體育館於2012年時獲得第十一屆台北市都市景觀大獎首獎[4]。 高雄校區高雄校區位於高雄市內門區鄰近旗山老街,另有推廣教育部教學中心位於苓雅區。校區內主要建築及規劃由建築師呂理煌設計,強調符合地理、氣候及人文環境的在地化建築,成為地景共生的最佳示範。其中學生活動中心及其附屬建築獲得台灣《建築師》雜誌評選1998年年度建築師佳作獎[5]。 學術單位臺北校區
高雄校區
研究單位
附屬教育設施
行政單位臺北校區
高雄校區
榮譽QS世界大學排名
Ranker--The 30 Best Design Schools in the World
《遠見雜誌》「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
學生活動社團臺北校區
高雄校區
姊妹學校亞洲地區姊妹校67所 歐洲地區姊妹校46所 美洲地區姊妹校36所 非洲地區姊妹校2所 大洋洲區姊妹校6所 大陸地區姊妹校47所
相關人物教師
知名校友
相關條目腳注
歷年日間部師生比及新生註冊率
參考資料外部連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