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西西比學院
密西西比學院(英文:Mississippi College,簡稱为MC),是美國一所歷史悠久的私立基督教大學。密西西比學院包括位於密西西比州克林頓市的主校區,坐落於弗洛伍德市和麥迪遜市的衛星校區,以及坐落於州府傑克遜市的法學院。密西西比學院創建於1826年,是密西西比州最古老的高等教育機構,也是全美第二大古老的基督教浸會大學,同時也是美國第一個授予女性學位的大學。 密西西比學院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所做的美國最好且最有價值的大学問卷調查中,位列南部第9位,並且連續多年是被此機構授予『美國最佳的大學』(American Best Colleges)獎項的大學之一,此外,『紐約時報』也連續多年將其評為『最值得上的大學』,『福布斯』雜誌在2009年曾將其評為美國25所最值得上的大學之一。 美譽
相關統計數據
歷史密西西比學院,原名漢普斯蒂德學會。1826年1月24日,密西西比州州長大衛·福爾摩斯簽署建校許可。1827年,在董事會的要求下更名為密西西比學會。 1830年12月18日,更名為密西西比學院,並進入全美大學機構排名。該校當時是密西西比州第三大古老的高等學府,但後來由於州內前兩大古老高等院校已不復存在,密西西比學院成為了現今密西西比州最古老的高等教育機構。 密西西比學院最初並不是一所教會大學,後來成為基督教衛理會以及基督教長老會的附屬高等教育機構,1850年,校董事會投票決定該校開始由基督教南方浸信會管理。 1831年,密西西比學院成為美國第一所授予女性學位的大學,又於1850年停止了男女同校。1853年,當地成立了一所中央女校,也就是後來的希爾曼學院。到1942年,密西西比學院購買了希爾曼學院,並將其合併才恢復了男女同校的體制。 著名的南北戰爭曾導致密西西比學院受到損害,其間捐贈被掠奪及部分建築被毀壞,學生也均遣散,學校直到沃倫·S·韋伯(1873-1891)的領導期間才趨於穩定,並在W·T·勞萊(1898-1911)的管理期間恢復了捐贈基金。 1911年至1932年是密西西比學院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在J·W·普羅文的領導期間,該校新建了多棟大型建築,包括普羅文科學樓,勞萊會堂,校友會堂,醫院,詹寧斯樓,拉特里夫樓以及克萊斯特曼樓。捐贈基金也在此期間達到500,000美圓,入學人數達到400人。 D·M·內爾森在1932年至1957年的25年領導期間內,學校成功的抵擋了當時的大蕭條時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學校又重新招收女性學生,恢復了男女同校的體制,入學人數進一步的提高,並建成了內爾森大樓及開始利兰·斯皮德圖書館和艾文藝術大樓的動工。 學校與1957年之1968年的R·A·麥萊莫管理期間進一步發展,入學人數進一步提高,B·C·羅傑斯學生中心,海德曼科學大樓,塞爾夫大樓,拉提摩·韋伯學生公寓及惠寧頓學生公寓等建築也相繼於此期間落成。 1968年至1993年,劉易斯·諾貝爾斯任校長期間,提高了學校的教學質量,期間學校建成了多媒體中心,護士學院,經濟學院,以及A·E·伍德大球管,並重建了法學院的教學大樓。 不幸的是,諾貝爾斯在任的後期也存在着不少污跡,其中包括以其他名義發放體育獎學金,濫用機構基金等罪名,這導致學校被逼退出國家大學生體育聯盟二級賽組,其本人也受到刑事犯罪的調查。 豪威爾·托德於1994年7月開始擔任學校校長,並在校內建築下大作文章,修繕並改建了多座歷史悠久的建築,使得密西西比學院的校內建築更富個性。 1996年9月,4名密西西比學院的學生在一個雨夜於20號州際公路上由於車打滑失控衝出高速並全部遇難,這是密西西比學院在校學生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事故。 此後,一個佔地9,800平方米(106,000平方英尺)健身休閒中心落成,學校並於此期間新建及翻修了橄欖球場,網球場,棒球場,壘球場,足球場,以及各訓練使用場地。 2002年7月,李·羅伊斯成為了密西西比學院的第19任校長。 歷史資料
學術法學院密西西比學院法學分院坐落於州府傑克遜市的市中心。原名傑克遜法學院,創立於1930年,於1975年歸屬於密西西比學院。 學士學位
碩士學位
博士學位
校運動隊-喬克托人密西西比學院喬克托人曾經一度叱吒NCAA二級賽組,其橄欖球對在1989年奪得了NCAA二級賽組橄欖球的全國冠軍,然後由於密西西比學院喬克托人其後違反了NCAA二級賽組關於參賽球隊隊員招募的體育類獎學金限制規定,被逼推出二級三組,此後轉戰不得對球隊隊員提供體育類獎學金的NCAA三級賽組。 現在的密西西比學院一共贊助16支運動隊,自1997年轉戰NCAA三級賽組後,喬克托人共奪得25項美國西南聯盟賽區的冠軍,包括在2007年獲得女子越野賽聯盟冠軍和男子籃球聯盟冠軍。 近年來,密西西比學院在體育賽事中的最大競爭對手是同城的米爾薩普學院,兩校的橄欖球對從2000年開始便暗中互相競爭,雙方的比賽被業內稱為後院爭吵
知名校友
外部連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