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壽里25°06′56″N 121°31′37″E / 25.1156926°N 121.5268813°E
歷史今日天壽里所在地為昔日三角埔、湳雅兩地的交接區域[5][6],戰後兩地分別改為三玉里、蘭雅里[7]。1974年12月蘭雅里分出蘭興里,本地改隸三玉里、蘭興里。1990年3月12日臺北市區里行政區域調整時,才由前述2里分出[7][8]。里內多為住商混合大樓、早期的庭園別墅和公寓住宅大樓,屬於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所訂定之第三類住宅區為多[9]。其餘也有綠地用地、公園用地、行水區、河川區、第三類商業用地、使館專門住宅用地和公園用地。 天壽里英文名於中華郵政「村里中英對照文字檔」中為"Tianshou Vil."[10],於士林區公所為漢語拼音之「TianShou Li」,而威妥瑪拼音為「T'ian Shou Li」。而天壽里名稱由來之「天」表屬於天母地區,而其「壽」則為擷取潮州後七賢之林大欽所創之對聯:「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中之吉祥意[來源請求]。 其中因「天壽」二字形似「夭壽」(意指短命、早死的),故也在網路上小有名氣。但北市公園處長張郁慧也有表示當地也未有民眾發起更名,希望外界給予更多的尊重[11]。 地理天壽里大致上是由中山北路六段、天母西路及磺溪圍成的一塊三角形區塊,位處於士林區西緣,天母次分區的西南角。 里界東至中山北路六段中心線,與士林區天祿里、天福里為界;西至磺溪河中心線與北投區榮華里為界;南至中山北路六段405巷(昔日中十七街)至天母橋與士林區蘭興里為界;北至天母西路中心線與士林區天玉里為界[12]。 歷年人口變化
設施、景點與地方特色
1.低密度住宅:由於西、南、東三側分別被磺溪、綠地、日僑學校包圍,加上辜濂淞故居、國合會佔地龐大,所以全里街廓內,只有北側邊緣的天母西路上有一家全家便利商店與非24小時的義美食品,造成此里雖在台北市平地但卻非常寧靜、也不大便利,是台北市區罕見的低密度住宅區段。 中山北路六段側萊爾富天福店於2023年4月1日歇業,造成克強街以北~天母西路以南間的中山北路西側人行道,居然完全沒有超商,這在台北市長達1公里以上距離的平地幹道中,是相當罕見的狀況;居民在購物與取貨上,必須仰賴東側供應台北美國學校消費的天祿里商家。7-11宣佈將於8月25日於中山北路六段437號展店,終結此區近150天的購物與取貨窘境。 2.垃圾可落地:士林區清潔隊天母分隊在此駐車,每日於日僑學校南牆外定點收取垃圾與回收物長達八小時(AM7~10、PM2~5、PM8~10),因此本里透天厝與公寓居民也很少等候夜間的巡迴垃圾車,這項特點甚至吸引了許多追不上垃圾車的鄰近里民特地驅車前來,此亦台北市區所罕見。 3.與石牌共榮:雖屬士林天母次分區,但因與石牌僅隔短小的天母橋與同行橋,故與北投相當密切:例如居民通勤,常透過天母西路公車轉乘捷運石牌站與明德站,而不僅是中山北路公車轉乘芝山站;餐飲方面,石牌商城在外送選單上的豐富選項,也已優於天母本身;就醫方面,居民也是高度仰賴北投石牌的榮總、振興醫院而非士林天母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諸如這些民生需求,與同為磺溪畔的天玉里狀況相當類似。 交通天壽里位於天母商圈,屬於住商混合區域,故也有許多交通方式。 公車里界道路之天母西路和中山北路皆為台北市之主要道路,故有許多公車路線經過。
(包含聯外道路、數字編號巷弄和里界道路)
垃圾車運點皆為天母分隊之運點: 活動元宵活動天壽里每年於蘭興一號公園舉辦元宵節晚會,有猜燈謎活動、提燈籠夜遊活動和免費食物可領取。不時也會邀請台北美國學校、台北日僑學校和台北歐洲學校同學表演[14]。 跨國界料理活動天壽里曾整合資源,成立「美味關係之料理教室」[15],開放社區婦女報名學習烹飪,促進台、日、美三方國民外交[16]。 歷任里長
參見資料來源和腳註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