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環山
大環山(英語:Tai Wan Shan)是香港紅磡區的一個山丘,因山丘東面的大灣誤譯為大環而得名,位於九龍大環。大環山原山麓範圍位於現今佛光街至德安街一帶,原山峰高248英尺(75米),位於現今西九龍交通行動基地旁之紅磡道;現高15米,位於和黃公園內。 大環山早於19世紀末已成為石礦場。北面建有1899年開業的青洲英泥廠,南面建有1881年開業的黃埔船塢。 大環山上建有九龍東二號炮台,建於19世紀末期,於1911年停用。東南面海角建有九龍船塢炮台(現今德安街和環海街交界),炮台建於1880年,至1905年所有大炮被移走。 1911年的人口普查指,大環有97名華人居民,比紅磡三約及老龍坑村少很多。[1]1920年代,戴安街以南的山體已被平整,戴亞街、大環道通車,[2][3]東面大環灣村落陸續被多幢船塢外籍職員宿舍、船塢俱樂部和草坪所取代,海濱有一沙灘,設有海浴場,環境優美。1954年重新啟用至1960年代中(現今大環山公園),紅磡三約街坊亦曾在對開海面舉辦龍舟、遊艇競賽。[4][5][6]1940年,東北面新填地建有中華電力鶴園發電廠,其後1948年大元紗廠亦遷到大環。1950年代初,國內難民陸續於大環山的東面和西面聚居,成為大環山村木屋區,居民以海陸豐人為主,主要從事打石或在附近的工廠工作,亦有貧民野居在舊炮台的洞穴內。[7]1954年12月20日,大環山西面的木屋區發生火災,焚毀600間木屋,香港政府於1955年夷平山坡以興建徙置區。[8][9]1956年,共有4座7層樓高大廈的大環山徙置區落成。 1950-1980年代,大環山成為政府石礦場[10] ,山體由北向南逐步移平[11][12]。現時已成為1987年通車的紅磡道及1991年啟用的和黃公園的所在地。[13][14][15]1970-1980年代,英泥廠逐步關閉,原址發展成紅磡工廠區。1991年,鶴園街電廠退役停產,原址建成海逸豪園。 參見參考
外部链接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