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镇
大理镇是中国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下辖的一个镇[2],东临洱海,西倚苍山,境内有包括大理古城在内的众多文物古迹及人文景观,是大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大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部分[3]。 历史大历十四年(779年),南诏君主异牟寻将国都由太和城迁至位于今大理镇境内的羊苴咩城,937年段思平建立大理国后,仍以羊苴咩城为国都,至元宪宗三年(1253年)大理国灭亡前,曾作为云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近五百年[4][5]。元至元七年(1270年)置大理路,二十六年(1289年)置太和县,治所均位于今大理镇[6]。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大理路为大理府,并修筑新的府城(即今大理古城)。 民国二年(1913年),裁撤大理府,改太和县为大理县,仍驻大理城。民国时期大理城区置有中和镇[5]。 1950年,大理专员公署成立,专署驻大理县,1953年移驻下关市[5]。1958年中和镇人民政府改中和服务公社,1962年为中和镇人民委员会,1968年改为红旗镇革命委员会,1974年复称中和镇革命委员会,1980年改为中和镇人民政府,1983年改置为大理街道办事处[5]。 1999年2月,城邑乡和大理街道合并,成立大理镇。2006年1月,七里桥镇撤销,上末、阳和、下兑3个村民委员会划归大理镇。[7] 地理大理镇位于大理市西部,西倚苍山,东临洱海。辖区东西横距12千米,南北纵距10.1千米,总面积76.48平方千米[7]。大理镇地势西高东低。最高点位于玉局峰,海拔4,097.6米,最低点位于洱海旁,海拔1,966米[7]。森林覆盖率46.72%,耕地面积2,173.5公顷[8]。 大理镇属北亚热带高原气候,冬暖夏凉,干湿季分明。年均气温15.1℃,极端最高温34℃,极端最低温-3℃,年均降水量1,065.7毫米,年均无霜期239.6天,年均日照时数2,276.6小时。[7][8] 行政区划五华社区、玉洱社区、魁阁社区、银苍社区、绿玉社区、西门社区、南门村、龙龛村、才村村、下鸡邑村、上鸡邑村、小岑村、东门村、三文笔村、上末村、阳和村、下兑村。 经济2020年,大理镇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26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966万元,固定资产投资47,499万元,工业总产值120,829万元[8]。 文化當地每年农历3月有“三月街”集市、农历4月有白族的祭祀仪式“绕山灵”,此外當地還有白族民居,白族人會穿自己的民族服饰參加活動。 2013年8月,龙龛村委会龙下登村被评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 旅游大理镇的主要旅游景点为崇圣寺三塔、大理古城、苍山洱海。境内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5项,占大理市的三分之一,其中国家级5项(崇圣寺三塔、元世祖平云南碑、弘圣寺塔、云南提督府旧址、大理天主教堂)。 文物保护单位特产參考資料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