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生命入侵外星生命入侵或外星人入侵(Alien Invasion)是科幻作品裡常見的一種要素,故事大多是描寫低等的外星生物或具高度文明的外星人來到了地球,並對地球上的生物和人構成威脅,到最後地球人往往慘遭殖民、馴化或是絕種。 起源赫伯特·喬治·威爾斯1898年的科幻小說《星際戰爭》(The War of the Worlds)描寫火星人襲擊的維多利亞時代,後世普遍被視為外星生物入侵和首次交流的雛形。[1] 1727年的《格列佛遊記》(Gulliver's Travels),出現了高度文明的天空城,要求鄰國尊敬他們。[2] 伏爾泰1752年的《Micromégas》描寫到土星和天狼星兩個外星種族,出於好奇心的情況來到了地球,讓原本以為其他星球沒人居住的人類感受到自己和他們的差異,也為那些地球中心主義的哲學家理解到自己的渺小。[3] 類型最常見的劇情就是外星訪客降落到地球,進行綁架或破壞行動,再打敗地球上的軍隊,然後摧毀城市。但並非所有故事都是如此,有些侵略者會採用顛覆人類社會的偽裝、變形、分化人類讓他們自相殘殺、和人類成為盟友等等。在其他情況下,外星人會以壓倒性優勢擊敗人類,或故事是發生在地球早已被外星人接管的情況。有時入侵者並非來自其他星球,而是來自異次元,甚至侵略者的角色會從外星生物換成妖魔鬼怪。 低等生物和人類以外的動植物及微生物相似,通常伴隨隕石、太空或異度空間而來,具有掠食、擬態或寄生的行為。 高度文明入侵者具有高科技,和現實世界的殖民主義及砲艦外交有很多相似之處。 妖魔化魔鬼的翻版,他們的形象往往醜陋、恐怖且缺乏人性。 無妄之災原本並非為了侵略,是因苦衷和誤解而對人類造成傷害,最後的結果通常是以達成和平共識下結束戰爭。 現代以外的入侵侵略者出現於現代以外的時代,也就是還沒有人類或是人類科技尚未發達的時候。 聯盟人類對抗入侵時也會有聯友協助,聯友如果不是另一群外星人,就是地球上的怪獸或神明。 人類侵略者地球智人自身亦會扮演侵略者,算是反方向的外星人入侵。 行星防禦行星防禦(Planetary defense)亦是重要的科幻要素之一,也就是地球人藉由各種方式防範外星入侵者的形式。 現實發生的可能基於目前尚未發現任何地外文明[4][5],短期內並不用對這類事件發生在現實的可能性擔憂。 相關連結參考來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