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希·奥尔巴赫埃里希·奥尔巴赫(德語:Erich Auerbach,1892年11月9日—1957年10月13日)是一位德国语文学、比较文学和文学评论家。[1] 生平1892年出生于柏林,父母均爲犹太人。先於弗赖堡大学學習法學,又到海德堡大學攻讀博士學位,1913年畢業,論文題目爲《參與新刑法典的預備工作》(Die Teilnahme in den Vorarbeiten zu einem neuen Strafgesetzbuch)。[2]畢業後於柏林国立图书馆任職。 出院後,於弗里德里希-威廉姆斯大学(Friedrich-Wilhelms-Universität)學習羅曼語語文學,導師Erhard Lommatzsch,後隨導師至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1921年獲博士學位,論文題目爲《論意大利與法國早期文藝復興小說的技巧》(Zur Technik der Frührenaissancenovelle in Italien und Frankreich)。 1929年,獲Karl Vossler推薦,隨Leo Spitzer至馬爾堡大學,自柏林國籍圖書館至馬爾堡大學圖書館,同年獲特许任教资格,論文題目爲《但丁之爲塵世詩人》(Dante als Dichter der irdischen Welt)。[4] 1930年,Leo Spitzer赴科隆大學任職,奧爾巴赫遂接任其马尔堡大学教席,同年10月28日,正式任命爲羅曼語文學講座教授(Lehrstuhl)。其後纳粹主义大兴,1935年,纳粹德国通过《帝国公民法》,同年年底,根據法律第三條規定被迫退休。後居家逃往土耳其,任教于伊斯坦布尔大学共十一年。[5] 1940年,其德國籍因纽伦堡法案被納粹德國剝奪,成爲無國籍人,直至1945年盟国管制理事会第一號法律廢除紐倫堡法案。[6] 1947年前往美国,获美国籍,先后任教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耶鲁大学。 著作身後,有人將其文章集爲一帙,名爲《羅曼語語文學論文全集》(Gesammelte Aufsätze zur romanischen Philologie),1967年出版,[7]2018年再版[8]。 英文翻译有Time, History and Literature。 此外,對但丁鑽研極深,有人譽爲同時代最出色的但丁學者。 其《世界文學的語文學》(Philologie der Weltliteratur)一文,有人譽爲開創比較文學研究基石。 其他知名作品有 Figura、Passio als Leidenschaft 等等。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