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角龙属
坐骨角龙(属名:Ischioceratops)是小型角龙类恐龙已灭绝的一个属,生存于大约6900万年前晚白垩世的中国。属名意为“坐骨有角面孔”,指坐骨的特殊形状,种名取自化石发现地诸城。[1] 叙述坐骨角龙是为数不多的未有颅骨发现的角龙类之一。该属最奇特的特征位于坐骨,该骨骼显示出了独特的形态。坐骨角龙的另一特征是身体近端尾部抬高,该特征亦见于原角龙、朝鲜角龙、蒙大拿角龙和赤角龙,其中后两者与坐骨角龙更为相似。该属根据以下特征组合分类于纤角龙科并与其它已知属区别开来:①有9节骶椎,多于任何已知的基底非角龙科角龙亚目,但少于角龙科;②坐骨有一个健壮的轴,类似反曲弓并逐渐扩张,在其中部形成亚矩形坐骨突;③一个椭圆形窗穿过坐骨突。[1] 发现与命名正模标本ZCDM V0016发现于中国山东省库沟地区上白垩统的王氏群,是一件带有部分关节的不完整标本,包括:整个骶骨、一些骨化肌腱、部分骨盆、最前面的15节尾椎、右股骨、胫骨和腓骨,现保存于诸城恐龙博物馆。[1] 坐骨角龙是2015年开放获取或免费阅读期刊上叙述的18个恐龙类群之一。[2] 分类支序分析显示坐骨角龙是一种纤角龙科,与其关系最近的属可能是蒙大拿角龙。以下分支图取自Yiming He、Peter J. Makovicky、Kebai Wang、Shuqing Chen、Corwin Sullivan、Fenglu Han、Xing Xu、Michael J.、Ryan、David C. Evans、Philip J. Currie、Caleb M. Brown和Don Brinkman2015年的研究。[1]
参见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