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興沈氏,是中国中古时代一個以吳興郡为郡望的沈氏士族,發祥於吳興郡武康縣,鼎盛於南朝,為吳姓士族之一。
世系圖
沈戎系
沈戎本為九江郡壽春縣人,在東漢初年徙居會稽郡烏程縣之餘不鄉(後割屬吳興郡武康縣),為吳興沈氏始祖。[1][2][3][4]
沈充系
沈充為東晉吳國內史,遠祖為沈戎少子河間相沈景。[1][5][6][7][8][9][10][11]
沈寂系
沈寂為東晉光祿勳,遠祖為沈戎少子河間相沈景。[1][12][13][14][8][15][16]
沈膺期系
沈膺期為東晉太中大夫。[8][17]
沈道虔系
沈道虔為晉宋隱士。[18]
沈叔仁系
沈叔仁為南朝宋征北長史,遠祖為沈戎少子河間相沈景。[1][19][20][21][22][23][24][25][16]
沈昶系
沈昶為南朝宋官吏。[26][27]
沈總系
沈總為南朝齊尚書祠部郎。[28][29][16]此系为晚唐望族,沈询之后另有迁徙钱塘者,属宋时杭州望族,以宋仁宗朝进士沈播、沈季长闻名,该支在沈播曾孙辈沈度回迁武康。[30]:144
| | | | 尚書祠部郎 沈總 |
| | | | | | | |
| | | | 邵陵王參軍 沈懿 |
| | | | | | | |
| | | | 通直散騎常侍 沈不害 |
| | | | | | | | |
| | | | | |
安東記室參軍 沈志道 | | |
| | | | | | | |
| | | | 秘書郎 沈齊家 |
| | | | | | | |
| | | | 武義縣主簿 沈朝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禮部員外郎 沈既濟 | | 沈克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吏部尚書 沈傳師 | | 沈弘師 | | 沈述師 |
| | | | | | | | |
| | | | |
商州防禦使 沈樞 | | 昭義節度使 沈詢 |
| | | | | | | |
| | | | 沈仁衛 |
沈峻系
沈峻為南朝梁武康令。[31][28]
沈休稚系
沈休稚為南朝梁餘杭令。[28]
沈僧畟系
沈僧畟為南朝梁左民尚書。[32][33][34][16]
沈法深系
沈法深為南朝梁安前中錄事參軍。[32]
沈孜系
沈孜為南朝梁黃門侍郎。[35][36][37][16]
| | | | 黃門侍郎 沈孜 |
| | | | | | | |
| | | | 駙馬都尉 沈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吳興定公 沈叔安 | | 沅陵王妃 沈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沈訓之 | | 益府司馬 沈導之 | | 沈眷之 | | 少府少監 沈俊之 |
| | | | | | | | | | | | | | | | | |
荆州刺史 沈成業 | | 台州刺史 沈成福 | | | | | | 吳興縣太君 沈氏 |
| | | | | | | |
| | | | 龍門縣尉 沈知敏 |
| | | | | | | |
| | | | 沈晤 |
沈喬系
沈喬為南朝梁零陵太守。[38][39][40][41][42][16]
| | | | | | | | 零陵太守 沈喬 |
| | | | | | | | | | | |
| | | | | | | | 吳興郡主簿 沈孝恭 |
| | | | | | | | | | | |
| | | | | | | | 揚府司馬 沈弘爽 |
| | | | | | | | | | | |
| | | | | | | | 武康縣開國男 沈伯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沈暢文 | | 右金吾衛參軍 沈齊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汾州長史 沈浩豐 | | 左衛翊衛 沈浩禕 | | 殿中丞 沈浩僊 | | 武功縣尉 沈浩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沈謇 | | | | | | | | | | 沈廙 | | 渭南縣令 沈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沈周 | | 沈明 | | 沈琚 | | 京兆府功曹 沈珂 | | 澧州刺史 沈鎮 |
沈勰系
沈勰為沈戎的十四世孫,本為南朝梁安陸太守,後嫁女於周武帝,舉家遷往關中。[43][44][45][46]
| | | | | | | | 尚書左僕射 沈勰 |
| | | | | | | | | | | |
| | | | | | | | 司水大夫 沈峻 |
| | | | | | | | | | | |
| | | | | | | | 徐國公 沈琳 |
| | | | | | | | | | | |
| | | | | | | | 贈太保 沈士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贈太傅 沈介福 | | | | | | 尚書員外郎 沈馀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錢唐縣丞 沈易從 | | 贈太師 沈易直 | | 贈司空 沈易良 | | 廣平郡太守 沈從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沈損 | | 沈隨 | | 贈太尉 沈震 | | 睿真皇后 沈氏 | | 榮王府參軍 沈務光 |
| | | | | | | | | | | |
| | | | | | | | 金吾將軍 沈房 |
| | | | | | | | | | | |
| | | | | | | | 沈稱師 |
沈恪系
沈恪為南朝陳翊左將軍、東興縣開國侯。[47][48][16][49]
| | | | 東興元侯 沈恪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梁王 沈法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沈綸 | | 太子文學 沈承家 | | |
| | | | | | | | | | | | |
| | | | 沈徵 | | 大理評事 沈賁 |
沈客卿系
沈客卿為南朝陳中書舍人。[50][51][52][53][16]
| | | | | | | | 中書舍人 沈客卿 |
| | | | | | | | | | | |
| | | | | | | | 沈澄 |
| | | | | | | | | | | |
| | | | | | | | 國子博士 沈子山 |
| | | | | | | | | | | |
| | | | | | | | 澧州司馬 沈虬之 |
| | | | | | | | | | | |
| | | | | | | | 太子通事舍人 沈迪 |
| | | | | | | | | | | |
| | | | | | | | 左庶子 沈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蘇州司倉參軍 沈宗本 | | 沂州録事參軍 沈師言 | | 大理司直 沈中黄 | | 登封縣令 沈師黄 | | 沈兗 | | 兗海節度判官 沈佐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沈栖重 | | 沈栖遠 | | 沈栖懿 | | 沈州來 | | | | | | 沈延蔚 |
沈彪系
沈彪為南朝陳橫野將軍。[54]
沈纂系
沈纂為隋朝祕書正字。[55][56][57][16]
| | | | | | | | 祕書正字 沈纂 |
| | | | | | | | | | | |
| | | | | | | | 長子縣令 沈德 |
| | | | | | | | | | | |
| | | | | | | | 下邳縣令 沈貞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太子詹事 沈佺期 | | | | | | 涇陽縣尉 沈全交 | | 沈全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上津縣令 沈子昌 | | 沈之象 | | 朔方太守 沈東美 | | 沈惟清 | | 沈𡷅 |
沈君諒系
沈君諒為唐睿宗第一次在位期間的宰相。[58]
參見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1.3 《宋書·卷一百·列傳第六十》
- ^ 《梁書·卷十三·列傳第七》
- ^ 《陳書·卷十八·列傳第十二》
- ^ 《南史·卷五十七·列傳第四十七》
- ^ 《晉書·卷九十八·列傳第六十八》
- ^ 《宋書·卷六十三·列傳第二十三》
- ^ 《南齊書·卷五十三·列傳第三十四》
- ^ 8.0 8.1 8.2 《南齊書·卷五十四·列傳第三十五》
- ^ 《梁書·卷四十三·列傳第三十七》
- ^ 《梁書·卷五十一·列傳第四十五》
- ^ 《南史·卷三十六·列傳第二十六》
- ^ 《宋書·卷五十四·列傳第十四》
- ^ 《宋書·卷八十二·列傳第四十二》
- ^ 《南齊書·卷三十四·列傳第十五》
- ^ 《南史·卷三十四·列傳第二十四》
- ^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元和姓纂》卷7
- ^ 《全唐文·卷三百三十八·吳興沈氏述祖德記》
- ^ 《宋書·卷九十三·列傳第五十三》
- ^ 《宋書·卷七十四·列傳第三十四》
- ^ 《宋書·卷七十七·列傳第三十七》
- ^ 《宋書·卷八十八·列傳第四十八》
- ^ 《南齊書·卷四十四·列傳第二十五》
- ^ 《梁書·卷四十七·列傳第四十一》
- ^ 《南史·卷三十七·列傳第二十七》
- ^ 《魏書·卷六十一·列傳第四十九》
- ^ 《梁書·卷五十三·列傳第四十七》
- ^ 《陳書·卷十九·列傳第十三》
- ^ 28.0 28.1 28.2 《陳書·卷三十三·列傳第二十七》
- ^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九·列傳第九十九》
- ^ 周扬波. 从士族到绅族 : 唐以后吴兴沈氏宗族的变迁.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9. ISBN 978-7-308-06835-2. OCLC 433513980.
- ^ 《梁書·卷四十八·列傳第四十二》
- ^ 32.0 32.1 《陳書·卷七·列傳第一》
- ^ 《陳書·卷二十三·列傳第十七》
- ^ 《唐故沈夫人墓誌銘并序》,《全唐文補遺》第3輯,第49頁。
- ^ 《陳沅陵王妃墓誌銘》
- ^ 《唐故侍御史慕容府君(知廉)夫人沈氏墓誌銘并序》
- ^ 《唐故絳郡龍門縣尉沈府君(知敏)墓誌銘并序》,《全唐文補遺》第4輯,第35-36頁。
- ^ 《大周故正議大夫使持節許州諸軍事許州刺史武康縣開國男吳興沈府君(伯儀)墓誌銘并序》,《全唐文補遺》千唐志斋新藏专輯,第87-88頁。
- ^ 《唐故右金吾衛胄曹參軍沈君(齊文)墓誌銘》,《全唐文補遺》第1輯,第72-73頁。
- ^ 《大周故左衛翊衛沈君(浩禕)墓誌銘并序》,《全唐文補遺》第2輯,第372頁。
- ^ 《唐故中散大夫行汾州長史沈府君(浩豐)墓誌銘并序》,《全唐文補遺》第2輯,第525-526頁。
- ^ 《唐故京兆府渭南縣沈府君(令庠)墓誌銘并序》
- ^ 《舊唐書·卷五十二·列傳第二》
- ^ 《大唐故杭州錢唐縣丞沈府君(易從)墓誌銘并序》
- ^ 《唐故中大夫廣平郡太守上柱國吳興沈君(從道)墓誌銘并序》
- ^ 《沈下賢集·沈參軍故室李氏墓銘》
- ^ 《陳書·卷七·列傳第一》
- ^ 《舊唐書·卷五十六·列傳第六》
- ^ 《嘉泰吴興志·賢貴事實》引《先賢傳》
- ^ 《陳書·卷三十一·列傳第二十五》
- ^ 《唐故監察御史河南府登封縣令沈公(師黄)墓誌》,《全唐文補遺》第1輯,第360-361頁。
- ^ 《唐故承奉郎守大理司直沈府君(中黄)墓誌》,《全唐文補遺》第1輯,第374-375頁。
- ^ 《唐故吳興沈府君(兗)墓誌銘》
- ^ 《唐故沈府君(士公)墓誌銘并序》,《全唐文補遺》第2輯,第132頁。
- ^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中·列傳第一百四十中》
- ^ 《唐京兆府涇陽縣尉沈府君(全交)墓誌銘并序》
- ^ 《大唐故上津縣令沈子昌墓誌》
- ^ 《新唐書·卷七十四·表第十四·宰相世系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