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猫属
吉猫属是2014年从后猫属中分出来的后猫族的新属,与后猫属关系密切 研究历史在1862年,亨塞尔根据来自希腊皮克米里(Pikermi)[1]地区保存不佳的头骨描述了Machairodus parvulus,该物种在1938年被Miklos Kretzoi重新归入一个新属Pikermia,并命名为Pikermia parvula。在同一篇论文中,他还提出将小后猫(Metailurus minor)归入另一个属Parapseudailurus。但Thenius和Beaumont认为M. parvulus和小后猫(M. minor)是同一物种,而M. minor是M. parvulus的同物异名。 这一决定被后来的研究者所接受,直到2014年,Spassov和Geraads详细描述并建立了吉猫属,指定加氏吉猫(Yoshi garevskii)为模式种,吉猫属包含了原来的M. minor与其中认为M. parvulus及为其建立的属Pikermia为疑名,原因是所有归属于该物种的标本普遍保存破碎。[2] 2022年,江左其杲基于在中国甘肃省临夏盆地发现的新化石,命名了两个新物种:精灵吉猫(Yoshi faie)和永登吉猫(Yoshi yongdengensis)。[3] 2023年,又命名了Yoshi obscura,该物种此前曾被归入后猫属(Metailurus)和猫属(Felis)等属,同时建议将Tchadailurus adei归入吉猫属。[4] 命名"Yoshi”吉猫属,词源是日语よし(罗马音:yoshi),意思是“好”,是美好的象征。 古生物学吉猫颅形与后猫很相似,也是非常短圆。但牙齿不同,吉猫的牙齿纤细,适应杀小猎物。它的四肢也更加细长,擅长奔跑。吉猫属的身体比例大概和美洲狮相仿(值得注意的是,精灵吉猫体型很小,体重只有20~25千克左右,而且它的牙齿相对更加细小),达不到猎豹的纤细程度。 总而言之,吉猫比后猫更像猫,是后猫族中适应追捕较小猎物的一个分支。 相比起体型巨大、犬齿夸张的剑齿虎族(Machairodontini),后猫族的体型较小,犬齿也要明显小一些,头骨则一般更加浑圆,外观上反而和现代猫科动物近似,占据了类似的生态位。 参考文献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