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伯爵列表

南朝宋的封爵制度承襲晉制,開國縣伯為第二品爵。[1]縣為伯國者,改稱縣令長為相,相最初向國主稱臣,宋孝武帝時革除稱臣之制。[2]伯國置典書令、典祠令、典衛令、治書、世子庶子、陵長、廟長、牧長、謁者、中大夫、舍人、典醫丞、典府丞等官。[3]除開國縣伯之外,又有五等縣伯,為虛封爵,不開國,無食邑。

南朝梁時,開國縣伯位視九卿,班次之。伯國置相、典祠令、典書長、典衛丞等官,國官皆向國主稱臣。[4]

南朝陳時,開國縣伯為第四品爵,秩視中二千石。[5]

以下的列表,列出南朝可考的伯爵。

開國伯

晉安帝始封

南野國

南野國(412年—479年)[6][7]
以檀韶討盧循、征廣固之功,降其先爵(巴丘縣開國侯)一等封,食邑25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南野縣開國伯 檀臻 412年—? 檀韶子
2 南野縣開國伯 檀遐 ?—479年 檀臻子
齊受禪,國除

宋武帝始封

臨沮國

臨沮國(420年—479年)[8][9][10]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6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臨沮縣開國伯 簡伯 張邵 420年—431年,後復
2 臨沮縣開國伯 張柬 ?—453年 張邵子
3 臨沮縣開國伯 張式 ?—479年 張柬子
齊受禪,國除

漢壽國

漢壽國(420年—479年)[8][11][12]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6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漢壽縣開國伯 懷伯 沈林子 420年—422年
2 漢壽縣開國伯 沈邵 ?—449年 沈林子子
3 漢壽縣開國伯 沈侃 ?—470年代 沈邵子
齊受禪,國除

宋孝武帝始封

樂安國

樂安國(457年—?)[13]
以討臧質之功封,食邑6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樂安縣開國伯 龐秀之 457年—?

宋明帝始封

南城國

南城國(466年—?)[14]
以討袁顗之功封,食邑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南城縣開國伯 ?淵 466年—?

樂安國

樂安國(466年—472年)[15]
以討袁顗之功封,食邑3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樂安縣開國伯 蔡興宗 466年—472年
奏還封爵,國除

雩都國

雩都國(466年—475年)[16]
以慰勞北討眾軍之功封,食邑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雩都縣開國伯 褚淵 466年—475年
進爵為侯

齊高帝始封

萍鄉國

萍鄉國(479年—502年)[17]
以宋萍鄉縣開國侯降封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萍鄉縣開國伯 何? 479年—? 何無忌之後
梁受禪,國除

新淦國

新淦國(479年—502年)[18]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新淦縣開國伯 烈伯 劉善明 479年—480年
2 新淦縣開國伯 劉滌 ?—502年 劉善明子
梁受禪,國除

吳平國

吳平國(479年—502年)[19]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吳平縣開國伯 桓康 479年—482年
2 吳平縣開國伯
梁受禪,國除

永新國

永新國(479年—482年)[20]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4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永新縣開國伯 江謐 479年—482年
伏誅,國除

新吳國

新吳國(479年—483年)[21]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新吳縣開國伯 蕭景先 479年—483年
進爵為侯

齊武帝始封

南豐國

南豐國(約483年—495年)[22]
以親遇封,食邑4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南豐縣開國伯 懿伯 蕭赤斧 約483年—485年
2 南豐縣開國伯 蕭穎冑 ?—495年 蕭赤斧子
進爵為侯

齊海陵王始封

臨汝國

臨汝國(494年)[23]
以廢鬱林王之功封,食邑6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臨汝縣開國伯 蕭坦之 494年
進爵為侯

齊明帝始封

魚復國

魚復國(494年—502年)[24]
以討蕭子敬之功封,食邑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魚復縣開國伯 陳伯之 494年—502年
進封豐城縣開國公

武昌國

武昌國(495年—499年)[25]
以剋北魏淮柵外二城之功封,食邑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武昌縣開國伯 裴叔業 495年—499年
降魏,國除

梁武帝始封

漢壽國

漢壽國(502年—?)[26]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7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漢壽縣開國伯 蔡道恭 502年—504年
2 漢壽縣開國伯 蔡澹 蔡道恭子
無子,國除

州陵國

州陵國(502年—?)[27]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7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州陵縣開國伯 穆伯 柳忱 502年—511年
2 州陵縣開國伯 柳範 柳忱子

山陽國/湘西國

山陽國(502年)/湘西國(502年—?)[28]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7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山陽縣開國伯→湘西縣開國伯 威伯 席闡文 502年—504年
2 湘西縣開國伯

臨沮國/醴陵國/吳昌國

臨沮國(502年)/醴陵國(502年—?)/吳昌國(523年—?)[29]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4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臨沮縣開國伯→醴陵縣開國伯 憲伯 江淹 502年—505年
2 醴陵縣開國伯 江蒍 江淹子
有罪削爵,後復
2 吳昌縣開國伯 江蒍 523年—? 江淹子

当阳國

当阳國[30]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当阳縣開國伯 徐元季 ?—509年

廣牧國

廣牧國(500年代—?)[31]
以擊退魏軍之功封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廣牧縣開國伯 庾域 500年代—507年

浛洭國

浛洭國(500年代—511年)[32]
以累破山蠻之功封,食邑4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浛洭縣開國伯 馬仙琕 500年代—511年
進爵為侯

增城國/豫寧國

增城國(507年)/豫寧國(507年—?)[33]
以伐魏之功封,食邑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增城縣開國伯→豫寧縣開國伯 威伯 馮道根 507年—520年
2 豫寧縣開國伯 馮懷 馮道根子

新昭國

新昭國[34]
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新昭縣開國伯 趙征興
進爵為侯

梁元帝始封

南野國

南野國(550年)[35]
以討蔡路養之功封,食邑3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南野縣開國伯 陳霸先 550年
進封長城縣開國侯

新豐國

新豐國(550年—552年)[36]
以討蔡路養之功封,食邑4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新豐縣開國伯 歐陽頠 550年—552年
進封始興縣開國侯

西陵國

西陵國(550年—552年)[37]
以討侯景之功封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西陵縣開國伯 周炅 550年—552年
進爵為侯

夷道國

夷道國(553年)[38]
以討陸納之功封,食邑3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夷道縣開國伯 樊毅 553年
進爵為侯

安山國

安山國(553年)[39]
以討蕭紀之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山縣開國伯 樊猛 553年
進爵為侯

陳文帝始封

始平國

始平國(560年—589年)[40]
食邑7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始平縣開國伯 忠伯 趙知禮 560年—565年
2 始平縣開國伯 趙允恭 ?—589年 趙知禮子
陳亡,國除

懷仁國

懷仁國(560年—562年)[41]
食邑4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懷仁縣開國伯 華皎 560年—562年
進爵為侯

朝陽國

朝陽國(564年—567年)[42]
以討陳寶應之功封,食邑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朝陽縣開國伯 陸子隆 564年—567年
進爵為侯

文招國

文招國(564年—567年)[43]
以討陳寶應之功封,食邑4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文招縣開國伯 韓子高 564年—567年
伏誅,國除

陳宣帝始封

江安國

江安國(573年—589年)[44]
以征歐陽紇及平定淮南之功封,食邑4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江安縣開國伯 周䂮 573年—577年
2 江安縣開國伯 ?—589年
陳亡,國除

海安國

海安國(573年—589年)[45]
以伐齊之功封,食邑3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海安縣開國伯 裴子烈 573年—586年
陳亡,國除

廉平國

廉平國(573年)[46]
以伐齊之功封,食邑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廉平縣開國伯 蕭摩訶 573年
進爵為侯

陳後主始封

建安國

建安國(582年—589年)[47]
以討陳叔陵之功封,食邑4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建安縣開國伯 袁憲 582年—589年
陳亡,國除

文招國

文招國(582年—586年)[48]
以討陳叔陵之功封,食邑4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文招縣開國伯 司馬申 582年—586年
進爵為侯

五等伯

宋孝武帝始封

山陽縣五等伯

山陽縣五等伯(461年—477年)[49]
以父慶之勳封,不開國,無食邑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山陽縣五等伯 沈文季 461年—477年 沈慶之子
進封略陽縣開國侯

參考文獻

  1. ^ 《通典 卷三十七 职官十九》:“第二品:特进、骠骑、车骑、卫将军、诸大将军、诸持节都督、开国县侯伯子男(爵)。”
  2. ^ 《宋書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先是郡縣為封國者,內史、相並於國主稱臣,去任便止。至世祖孝建中,始革此制,為下官致敬。”
  3. ^ 《宋書 卷四十 志第三十》:“有郎中令、中尉、大農為三卿。大國置左右常侍各三人,省郎中,置侍郎二人……典書、典祠、典衛、學官令、典書令丞各一人,治書四人,中尉司馬、世子庶子、陵廟牧長各一人,謁者四人,中大夫六人,舍人十人,典醫丞、典府丞各一人。宋氏以來,一用晉制,雖大小國,皆有三軍。晉制,典書令在常侍下,侍郎上;江左則侍郎次常侍,而典書令居三軍下矣。江左以來,公國則無中尉、常侍、三軍,侯國又無大農、侍郎,伯子男唯典書以下,又無學官令矣。”
  4. ^ 《隋書 卷二十六 志第二十一》:“諸王公侯國官,皆稱臣。上於天朝,皆稱陪臣。有所陳,皆曰上疏。其公文曰言事……開國諸伯,位視九卿,班次之。……公已下,各置相、典祠、典書令、典衛長一人……公已下,各置相、典祠、典書令、典衛長一人。而伯子典書謂之長,典衛謂之丞。”
  5. ^ 《隋書 卷二十六 志第二十一》:“嗣王、蕃王、開國郡縣公,第二品。開國郡、縣侯,第三品。開國縣伯,第四品。並視中二千石。”
  6. ^ 《宋書 卷四十五 列傳第五》:“從討盧循於左里,又有戰功,并論廣固功,更封宜陽縣侯,食邑七百戶,降先封一等為伯,減戶之半二百五十戶,賜祗子臻……臻卒,子遐嗣,齊受禪,國除。”《宋書·州郡志》中所載的昇明末的伯相有六:松滋伯相、南野伯相、临沮伯相、汉寿伯相、郴县伯相、临烝伯相,临沮在宋末為張式的封國,漢壽在宋末為沈侃的封國,郴县在晉末為陶謙之的封國,松滋在宋世曾為劉子房的封國,临烝在宋世曾為段佛荣的封國,因此檀臻的封國為南野。
  7. ^ 《宋書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南野伯相,漢舊縣,屬豫章。”
  8. ^ 8.0 8.1 《宋書 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邵可封臨沮縣伯,林子可封漢壽縣伯,食邑六百戶。開國之制,率遵舊章。”
  9. ^ 《宋書 卷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武帝受命,以佐命功,封臨沮伯……下廷尉,免官,削爵土。後為吳興太守,卒,追復爵邑,諡曰簡伯。”
  10. ^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临沮伯相,汉旧县。”
  11. ^ 《宋書 卷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高祖踐阼,以佐命功,封漢壽縣伯,食邑六百戶……侃卒,子整應襲爵,齊受禪,國除。”
  12. ^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汉寿伯相,前汉立,后汉顺帝阳嘉三年更名。”
  13. ^ 《宋書 卷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大明元年,下詔曰……秀之可封樂安縣伯,食邑六百戶……”
  14. ^ 《宋書 卷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興宗可始昌縣伯,淵可南城縣伯,食邑五百戶。”
  15. ^ 《宋書 卷五十七 列傳第十七》:“事平,封興宗始昌縣伯,食邑五百戶,固讓不許,封樂安縣伯,邑三百戶……泰豫元年,薨,時年五十八。遺令薄葬,奏還封爵。追贈後授,子景玄固辭不受,又奏還封,表疏十餘上,見許。”
  16. ^ 《南齊書 卷二十三 列傳第四》:“薛安都以徐州叛,虜頻寇淮、泗,遣淵慰勞北討眾軍……改封雩都縣伯,邑五百戶……三年,進爵為侯,增邑千戶。”
  17. ^ 《南史 卷四 齊本紀上第四》:“詔降宋南康郡公為縣公,華容公為侯,萍鄉侯為伯,減戶有差,以奉劉穆之、王弘、何無忌之祀。”
  18. ^ 《南齊書 卷二十八 列傳第九》:“遣使拜授,封新淦伯,邑五百戶。”
  19. ^ 《南齊書 卷三十 列傳第十一》:“建元元年,封吳平縣伯,五百戶。”
  20. ^ 《南齊書 卷三十一 列傳第十二》:“建元元年……封永新縣伯,四百戶……”
  21. ^ 《南齊書 卷三十八 列傳第十九》:“建元元年,遷太子左衛率,封新吳縣伯,邑五百戶……轉中領軍。車駕射雉郊外行游,景先常甲仗從,廉察左右。尋進爵為侯。”
  22. ^ 《南齊書 卷三十八 列傳第十九》:“世祖親遇與蕭景先相比。封南豐縣伯,邑四百戶……建武二年,進爵侯,增邑為六百戶。”
  23. ^ 《南齊書 卷三十八 列傳第十九》:“海陵即位,除黃門郎、兼衛尉卿,進爵伯,增邑為六百戶。建武元年,遷散騎常侍,右衛將軍,進爵侯,增邑為千五百戶。”
  24. ^ 《梁書 卷二十 列傳第十四》:“獨入斬子敬。又頻有戰功,以勳累遷為冠軍將軍、驃騎司馬,封魚復縣伯,邑五百戶……城平,進號征南將軍,封豐城縣公,邑二千戶,遣還之鎮。”
  25. ^ 《南齊書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二》:“叔業攻虜淮柵外二城,剋之,賊眾赴水死甚眾。除黃門侍郎。上以叔業有勳誠,封武昌縣伯,五百戶……叔業病困,植請救魏虜,送芬之為質。”
  26. ^ 《梁書 卷十 列傳第四》:“天監初,論功封漢壽縣伯,邑七百戶,進號平北將軍……子澹嗣,卒於河東太守。孫固早卒,國除。”
  27. ^ 《梁書 卷十二 列傳第六》:“論建義功,封州陵伯,邑七百戶。”
  28. ^ 《梁書 卷十二 列傳第六》:“高祖受禪,除都官尚書、輔國將軍。封山陽伯,邑七百戶。出為東陽太守,又改封湘西,戶邑如故。”
  29. ^ 《梁書 卷十四 列傳第八》:“天監元年,為散騎常侍、左衛將軍,封臨沮縣開國伯,食邑四百戶……其年,以疾遷金紫光祿大夫,改封醴陵侯……子蒍襲封嗣,自丹陽尹丞為長城令,有罪削爵。普通四年,高祖追念淹功,復封蒍吳昌伯,邑如先。”校勘記:張森楷梁書校勘記:「上云封臨沮縣伯,此云為侯,當是進封,而云改封,非也。」按「侯」疑當作「伯」。江淹死後,謚曰憲伯,其子蒍襲封,後復封蒍吳昌伯,邑如先。凡此皆可證非改封醴陵侯,乃改封醴陵伯。
  30. ^ 《魏書 帝纪第八》:“丁酉,拔武阳关,擒衍云骑将军、松滋县开国侯马广,冠军将军、迁陵县开国子彭甕生,骁骑将军、当阳县开国伯徐元季等二十六将,俘获七千余人。”
  31. ^ 《梁書 卷十一 列傳第五》:“魏軍退,詔增封二百戶,進爵為伯。六年,卒於郡。”
  32. ^ 《梁書 卷十七 列傳第十一》:“授輔國將軍、宋安安蠻二郡太守,遷南義陽太守。累破山蠻,郡境清謐。以功封浛洭縣伯,邑四百戶……振旅還京師,遷太子左衛率,進爵為侯,增邑六百戶。”
  33. ^ 《梁書 卷十八 列傳第十二》:“及淮水長,道根乘戰艦,攻斷魏連橋數百丈,魏軍敗績。益封三百戶,進爵為伯。還遷雲騎將軍、領直閤將軍,改封豫寧縣,戶邑如前。”
  34. ^ 《齐故平南将军太中大夫金乡县开国侯赵君墓志铭序》:“调为电威将军,湘东王开府中兵参军事,新昭县开国伯,食邑一千户……寻迁假节、云旗将军、新昭县开国侯、食邑二千户、成州刺史……”
  35. ^ 《陳書 卷一 本紀第一》:“湘東王承制,授高祖員外散騎常侍、持節、明威將軍、交州刺史,改封南野縣伯……承制授高祖通直散騎常侍、使持節、信威將軍、豫州刺史,領豫章內史,改封長城縣侯。”
  36. ^ 《陳書 卷九 列傳第三》:“及路養等平,頠有功,梁元帝承制以始興郡為東衡州,以頠為持節、通直散騎常侍、都督東衡州諸軍事、雲麾將軍、東衡州刺史,新豐縣伯,邑四百戶……尋授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衡州諸軍事、忠武將軍、衡州刺史,進封始興縣侯。”
  37. ^ 《陳書 卷十三 列傳第七》:“侯景之亂,元帝承制改授西陽太守,封西陵縣伯……承聖元年,遷使持節、都督江定二州諸軍事、戎昭將軍、江州刺史,進爵為侯,邑五百戶。”
  38. ^ 《陳書 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五》:“以功授持節、通直散騎常侍、貞威將軍,封夷道縣伯,食邑三百戶。尋除天門太守,進爵為侯,增邑并前一千戶。”
  39. ^ 《陳書 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五》:“以功授游騎將軍,封安山縣伯,邑一千戶。仍進軍撫定梁、益,蜀境悉平。軍還,遷持節、散騎常侍、輕車將軍、司州刺史,進爵為侯,增邑并前二千戶。”
  40. ^ 《陳書 卷十六 列傳第十》:“天嘉元年,進爵為伯,增邑通前七百戶。”
  41. ^ 《陳書 卷二十 列傳第十四》:“天嘉元年,封懷仁縣伯,邑四百戶。”
  42. ^ 《陳書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六》:“晉安平,子隆功最,遷假節、都督武州諸軍事,將軍如故。尋改封朝陽縣伯,邑五百戶……授持節、通直散騎常侍、都督武州諸軍事,進爵為侯,增邑并前七百戶。”
  43. ^ 《陳書 卷二十 列傳第十四》:“晉安平,以功遷通直散騎常侍,進爵為伯,增邑并前四百戶。”
  44. ^ 《陳書 卷八 列傳第二》:“征歐陽紇,平定淮南,並有功,封江安縣伯,邑四百戶。”
  45. ^ 《陳書 卷九 列傳第三》:“頻從明徹征討,所向必先登陷陣。官至電威將軍、北譙太守、岳陽內史,海安縣伯,邑三百戶。”
  46. ^ 《陳書 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五》:“以功授明毅將軍、員外散騎常侍,封廉平縣伯,邑五百戶。尋進爵為侯,轉太僕卿,餘如故。”
  47. ^ 《陳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八》:“以功封建安縣伯,邑四百戶,領太子中庶子,餘並如故。”
  48. ^ 《陳書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以功除太子左衛率,封文招縣伯,邑四百戶,兼中書通事舍人……進爵為侯,增邑為五百戶,諡曰忠。”
  49. ^ 《南齊書 卷四十四 列傳第二十五》:“以慶之勳重,大明五年,封文季為山陽縣五等伯……加持節,進號征虜將軍,改封略陽縣侯,邑千戶。”

參見

 

Prefix: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