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祚刘兴祚(1605年—1630年2月14日),又名刘爱塔,朝鲜称他为刘海。明末军事人物。 生平刘兴祚生年不详。原居辽东开原,十二歲時流落建州女真。[1]早年家庭状况殷实,有一定学识。[2]在建州,得到努尔哈赤赏识,赐满语名「爱塔」,即“爱他”意,后隶属于努尔哈赤次子代善,娶代善之子萨哈廉的乳母之女为妻。1615年,建州创立八旗制度,刘爱塔部编入正红旗。1621年四月,刘爱塔被派往辽东半岛南端,期间历任游击、参将、副将,天启三年(1622年)正月,努尔哈赤又把刘兴祚侄子所辖海州拨归刘兴祚,至此刘兴祚总管南四卫。[3]在当时后金汉人将领中,为首屈一指受努尔哈赤重用信任者。 1623年,因努尔哈赤晚年愈发昏聩,对统辖下的汉人治理日益崩坏,民变、策应明军登陆等不顺事件频发,眼见有限的怀柔手段无效,便一再以暴虐恐吓,最终酿出谕令境内“杀尽无粮汉人”之惨剧,刘兴祚虽贵为后金八旗中高级军官,并与努尔哈赤本人情分匪浅。仍对汉人百姓之凄惨境遇恻隐不忍,乃多有暗中通款明军。复州备御王丙察觉,遂告发刘爱塔通敌。查无实据,王丙以诬告罪被诛,刘爱塔之弟刘兴仁也被杀,因努尔哈赤从过往迄今,历来知晓刘爱塔不忠之端倪,此举实为杀鸡儆猴,刘爱塔本人实权被夺。[4]1623年四月,努尔哈赤任命李永芳主管南四卫。同年七月,刘爱塔降为参将。之后,刘爱塔长期受到努尔哈赤猜忌,不受重用。而刘爱塔则秘密书信联系袁崇焕、毛文龙及李氏朝鲜。[5]1627年,曾做为后金代表出使朝鲜。 1628年,刘爱塔自焚诈死,其子刘五十承袭副将世职。后其弟刘兴治等人与麾下兵丁,陆续自行脱离后金叛逃,皇太极稍后觉察刘爱塔竟未死而逃至皮岛,震怒。1629年六月,袁崇焕斩杀毛文龙于双岛,[6]刘兴治参与其中。随后,袁崇焕分东江兵为四协,以游击刘兴祚领一协。不久,刘兴祚、刘兴治、刘兴贤、刘兴沛兄弟共领全岛精兵。 己巳之变爆發,后金南略,兵臨北京,袁崇焕遭疑通敌下狱,由孙承宗督师山海关。刘兴祚因曾是后金高官,也陷入怀疑之中。刘兴祚立刻前去投奔孙承宗,兄弟二人在关西红花店拜见了孙承宗。由於后金在撤退途中兵围永平,孙承宗拨兵八百人给刘兴祚,令其往护永平及建昌一带。十二月,刘兴祚与台头营的王维城、太平路的睦自强、建昌路的马光远等合军于太平路,兵约两千,与后金兵战於青山营冒儿头。二十九日,刘兴祚因深谙后金军事,通晓满语,遂伪造八旗军旗号,与十数原八旗女真人近卫,满语喧哗,并作势直入后金蒙古兵营地,遣大部明军伏于四面,蒙古人惶恐,不知所云,由其发落,刘乃忽然暴喝,抽刀劈砍,余下女真兵随即效法,应声杀伤多人,外围明军亦蜂拥而上,凡斩获五十余人,后金兵四散窜逃,刘率明军趁势捡取后金营帐器械及首级,随后退却,扬长而去。逃来蒙古人将此情禀告,皇太极料定肇事者正是刘兴祚,勃然大怒,派阿巴泰、济尔哈朗率数百“巴雅喇”护军急驰追击刘兴祚。[7]崇祯三年(1630年)正月初三,阿巴泰侦知刘兴祚将往山海关,而在半道设伏,刘兴祚在两灰口遇数百后金精骑,中亂箭身亡,刘兴贤被活捉。刘兴祚尸首被带回后金大营验明,皇太极下令碎其尸万段。 家庭妻子:某(代善之子萨哈廉乳母之女) 注釋
参考书目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