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灣工廠大廈九龍灣工廠大廈(英語:Kowloon Bay Factory Estate),是位於香港九龍觀塘區觀塘的一個徙置工廠大廈,鄰近志明橋及現時觀塘海濱花園北端位置,由香港房屋委員會在1975年5月按前徙置事務處徙置工廠大廈建築規格興建而成,是房委會成立後的首個工廠大廈。該工廠大廈共有兩座七層高大廈,提供逾八百個單位,外型跟東南方不遠處的觀塘工廠大廈如出一轍。由於考慮成本效益,加上配合觀塘工業區轉型為商貿區,房委會於是在2007年11月通過清拆該工廠大廈,2009年9月30日收回所有單位,翌年拆卸。地皮隨後轉為商貿用途,最終建成辦公大樓海濱匯。 簡介九龍灣工廠大廈由兩座無升降機及獨立廁所的大廈組成,在1975年5月興建,位處志明橋(正式名稱「橫跨大業街的行人天橋」)所在的鴻業街、順業街、偉業街及觀塘繞道之間填海地。觀塘工廠大廈有兩座七層高長條型大廈,與偉業街及觀塘繞道橫向並行,大廈採用近似第二型徙置大廈的版本而建,提供807個實用面積為24平方公尺的單位,總樓面面積近1.94萬平方公尺[1]。 為配合觀塘工業區的發展,徙置事務處早於1966年3月在現今港鐵牛頭角站位置附近,即國際貿易中心現址興建觀塘工廠大廈。1973年4月,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並接管所有徙置工廠大廈,往後工廠大廈的建設也交予房委會負責,其後房委會又在觀塘工廠大廈西北方不遠處,興建多兩座外型一樣的徙置工廠大廈,即為九龍灣工廠大廈[2]。自石硤尾工廠大廈(今改建為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開始,房委會採用新式設計興建工廠大廈,比舊式徙置工廠大廈更具規模。所以,九龍灣工廠大廈除了是房委會成立後的首個工廠大廈,也是唯一由房委會而非徙置事務處興建的舊式徙置工廠大廈[3]。
現況房委會曾在1989年檢討其轄下工廠大廈的情況,決議長遠逐步減持工廠大廈單位,以集中發展公共房屋,於是房委會在1990年代起開始清拆舊式工廠大廈以作重建[4]。房委會到2000年11月推行「提早退租計劃」,鼓勵包含九龍灣等五個剩餘舊式工廠大廈的租戶自願終止租約,房委會也在2001年9月停止出租該類單位。直至2005年3月尾,九龍灣工廠大廈只有38%租戶參與提早退租計劃,而且在該工廠大廈中,有不少是受房委會清拆工廈影響,而搬遷到那裡的租戶[5]。 該工廠大廈位於觀塘商貿區的重要位置,附近亦有企業廣場、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及MegaBox等建築,受到千禧年代九龍灣商貿用地地皮成交理想,該工廠大廈所處的地區土地估價亦持續上升,同時房委會打算清拆九龍灣及觀塘兩處工廠大廈,並交還政府拍賣以改善政府財政[6]。兼任房委會委員的時任立法會議員陳鑑林也認為,附近大部分都是工廠大廈,而且房委會亦不再興建工廠大廈,所以該工廠大廈只能交回政府[1]。 因為地皮估價不菲,而且每年工廠大廈維修費用逾一億港元,不符成本效益,所以房屋委員會商業樓宇小組委員會於2007年11月通過清拆九龍灣工廠大廈,並給予租戶一年半通知期及特惠津貼[7]。房委會最終在2009年9月30日完成收回所有工廠單位,翌年清拆後地盤無條件交回政府[8]。政府在2014年尾為該地皮招標,結果翌年1月由領匯房產基金(今領展房產基金)聯同南豐集團以58.6億港元投得[9]。項目在2019年初落成,是為領展總部所在及首個商廈發展項目海濱匯[10]。 相關條目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