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的安娜·索菲
丹麥的安娜·索菲(丹麥語:Anna Sophie af Danmark,1647年9月1日—1717年7月1日)是丹麥國王弗雷德里克三世及其王后索菲·阿瑪莉埃的女兒。1680年到1691年为薩克森選侯國选帝侯约翰·格奥尔格三世的薩克森選侯夫人。 早年生活和婚姻安娜·索菲是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三世及其王后索菲·阿瑪莉埃的第二个孩子和长女,她出生在弗伦斯堡。她的哥哥是后来的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五世。她6个月时她的祖父克里斯蒂安四世,经过多个月的商讨后王家议会于1648年11月23日选举她的父亲为丹麦国王。她的父母还有其他6个孩子,其中两个在婴儿时期就死了。活下来的4个弟妹是弗雷德莉克·阿瑪莉公主、威廉明妮·恩尼絲汀公主、乔治王子和烏爾莉卡·埃莉奧諾拉公主。 安娜·索菲获得良好教育。除母语丹麦语外她还会说德语、拉丁语、法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对她的描述说她浓眉,有一张长弯鼻子。她和她的妹妹全部受同一王家教师管教[1]。从1663年她有自己的宫廷[2]。 1662年约翰·格奥尔格和他母亲访问丹麦双方开始谈判两人之间的婚姻。1663年安娜·索菲15岁时两人订婚,为此在举办庆祝。约翰·格奥尔格和他母亲再访丹麦[2]。3年后两人于1666年10月9日结婚。波兰国王扬三世·索别斯基后来这样评论她的丈夫:“(他)是一个心胸耿直的,真挚的人。” 两人的婚姻被描写为不欢乐。她的丈夫与他的正式情人有一个私生子,此外他可能也有一女儿。他们的两个儿子由安娜·索菲的母亲派遣的女官抚养长大。安娜·索菲与她的两个儿子的关系被描写为有些紧张。 1670年2月9日安娜·索菲的父亲去世,她的哥哥克里斯蒂安五世继位。两人有非常频繁的书信往来讨论政治事务。同年她访问丹麦并对她被关押的半婶婶利奥诺拉·克里斯蒂娜·乌尔费尔特表示同情[1]。 1680年安娜·索菲成为萨克森选帝侯夫人。1685年她成为寡妇的妹妹丹麥的威廉明妮·恩尼絲汀迁到薩克森与她一起居住。不顾萨克森王庭的反对安娜·索菲让自己的长子与她的侄女丹麥的索菲·海德維希公主订婚。但是1691年他的儿子继承他的父亲成为选帝侯后他解除了这个订婚[2]。 寡妇1692年安娜·索菲的丈夫在蒂宾根获传染病(可能霍亂或腺鼠疫)逝世,他被葬在弗赖贝格的大教堂。次年安娜·索菲试图终止她的长子約翰·格奧爾格四世选帝侯与他的情妇玛格达琳娜·西比拉·冯·尼德舒兹之间的关系,自从安娜·索菲的丈夫死后她的长子与其情妇之间公开住在一起。安娜·索菲的已故丈夫试图拆散两人之间的关心, 可能因为他担心两人之间有近亲关系——玛格达琳娜·西比拉·冯·尼德舒兹有可能是他自己的女儿,因此有可能是約翰·格奧爾格四世的半兄。約翰·格奧爾格四世要么不知道他与他情妇之间的关系可能是近親性交,或者可能认为这是谣言。 安娜·索菲强迫他的长子与艾蕾諾爾·厄德穆特结婚,但是这个婚姻成为一个灾难。約翰·格奧爾格四世不但把他的妻子遗弃在王宫与他的情妇住到其它宫殿里,而且后来试图谋杀他的妻子。 1692年8月和1693年2月安娜·索菲的儿媳两次流产。1693年6月她儿子的情妇生了一个女儿。1694年4月4日她得天花死在約翰·格奧爾格四世的怀中。約翰·格奧爾格四世本人也感染天花,23天后也死去。他被葬在弗赖贝格大教堂内。由于他没有合法继承人他的弟弟腓特烈·奧古斯特成为选帝侯。約翰·格奧爾格四世的私生女在宫廷长大,被认可为腓特烈·奧古斯特的侄女。 1697年腓特烈·奧古斯特被选为波兰国王,改信天主教。安娜·索菲和她的儿媳克莉絲蒂安妮·艾伯哈爾汀则保持她们新教信仰,因此在萨克森获得拥护。当时萨克森有许多人怕腓特烈·奧古斯特会在萨克森发动反宗教改革,因此安娜·索菲和克莉絲蒂安妮·艾伯哈爾汀被看作是新教的代表和反对天主教波兰的新教保护者[3]。 1696年10月17日腓特烈·奧古斯特与他的往后克莉絲蒂安妮·艾伯哈爾汀唯一的孩子小腓特烈·奧古斯特出生。为了防止这个孩子也改新天主教安娜·索菲决定自己抚养他。但是后来她的孙子还是继承了波兰王位并且改信天主教。安娜·索菲和克莉絲蒂安妮·艾伯哈爾汀的关系非常好,两人尤其在宗教方面意见相同,艾伯哈爾汀经常去安娜·索菲的住所看她儿子。 安娜·索菲晚年和她妹妹威廉明妮·恩尼絲汀住在一起。她死在安娜堡。 家庭1666年,安娜·索菲與薩克森選侯約翰·格奧爾格二世的獨子約翰·格奧爾格結婚,兩人共有兩個兒子: 先辈
书籍
注释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