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村文則
中村 文則(音なかむら ふみのりNakamura Fuminori,在西方以Fuminori Nakamura、Фуминори Накамура行世,本名軸見 文則,1977年9月2日—),日本小説家,愛知縣東海市出身。 生平中村文則畢業於愛知縣立東海南高等学校、福島大学行政社会学部(行政社會學院,或譯政法学院、社會科學院)應用社会学科(應用社會學系)。2002年11月《新潮》(『新潮』)登載的〈鎗〉(銃)獲得第34屆新潮社新人獎;2003年1月16日入圍第128屆芥川龍之介獎。 2003年6月,《新潮》(『新潮』)登載的《遮光》(『遮光』)入圍第129屆芥川龍之介獎;2004年獲得第26屆野間文藝新人獎。 2004年5月,《新潮》(『新潮』)登載的《惡意之手記》(『悪意の手記』)入圍第18屆三島由紀夫獎。 2005年4月,《新潮》(『新潮』)登載的《泥土裡的孩子》(『土の中の子供』)獲得第133屆芥川龍之介獎。 2009年,《掏摸》(『掏摸<スリ>』)獲得第4屆大江健三郎獎。 2014年,《去年冬天、與你分別》(『去年の冬、きみと別れ』)入圍本屋大賞。 2014年2月12日,中村文則得到美國文學獎大衛·古迪斯獎(David Goodis Award)[1]。 其他風格他受到杜斯妥也夫斯基、卡夫卡、卡繆、太宰治、大江健三郎、薩特等的影響,廣泛描寫人的苦難,以貧困艱苦和就業問題等各種生存的際遇為作品特徵。 出版《惡與假面的rule》已有韓語譯本(2011年7月),英譯本Evil and the Mask2013年6月在美國出版,漢譯本《邪惡規則》2013年11月在台灣出版。 已有漢語(2011年)、英語(2012年)、法語(2013年)譯本的《掏摸》在2012年12月14日以英文版(The Thief,Satoko Izumo和Stephen Coates英譯)當選美國華爾街日報》的圖書編輯選出的2012年最佳小說(The Best Fiction of 2012)。 2013年2月21日,《掏摸》英語譯本入圍2013年美國《洛杉磯時報》圖書獎(Los Angeles Times Book Prizes)的推理懸疑驚悚類(Mystery / Thriller)最終決選,未得獎(得獎名單2013年4月19日發表)。 交流他曾前往中華人民共和國(2006年、2010年)、韓國(2011年)、台灣(2011年)、美國(2013年)等多個東西方國家做文學交流。
中國2006年首度應邀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2006年12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北京)主辦的「中日青年作家对話会」交流發表《日本文学的现状》,2010年9月作為日本青年作家代表團團長第2度訪中,參加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主辦,9月2日到9月5日在北京國際飯店舉行的「中日青年作家会议2010」交流,2010年9月2日日方中村團長33歲生日當天,在外國文學研究所內舉行的新闻发布会(記者会見)上說「前回、中國の青年作家といろいろと交流して、貴重な體験や充実した収穫を得た。再び中國で中日青年作家と交流でき、大変嬉しいと思う。今回も沢山収穫して、作家としてより良い作品を書けるよう頑張りたいと思う」,9月3日在北京國際飯店裡的「全球化中的文学」研討會發表《日本文学中的父亲形象》。 他的小說《鎗》、《最後之命》(『最後の命』)、《泥土中的孩子》(高培明譯)、《在那憂鬱無盡蔓延的黑夜》(『何もかも憂鬱な夜に』,姜楠譯,是中村在漢語世界的第2本單行本)和上面的2篇在中国的論述已有中国漢語譯。 台灣台灣2006年3月出版的《泥土裡的孩子》(收《泥土裡的孩子》『土の中の子供』和《蜘蛛的聲音》『蜘蛛の声』2篇作品,蕭照芳譯)這本書是中村文則在漢語世界的第1本單行本,同時是漢語世界第1個全譯本。 中村氏大江健三郎賞受賞作《掏摸》在2011年1月在台灣出了漢語世界第1個全譯本(葉韋利譯),在同年2月11日首度應邀到台灣訪問,2月12日在第19屆台北國際書展(台北世貿中心內)進行以讀者群為對象的講演談話和第1次讀友會,2月13日訪問台中和高雄,舉行第2、第3次讀友見面簽名握手會,在北中南台灣都進行了面對面的文學交流活動。 2003年1月4日寫完後記的『銃』,台灣2012年12月出版全譯本《槍》(陳系美譯),是中村文則在漢語世界的第1個全譯本。 2013年4月,台灣出版《掏摸》姊妹作『王国』的全譯本《王國》(高詹燦譯),是漢語世界的第1個全譯本。 2013年11月,台灣出版《邪惡規則》(『悪と仮面のルール』)的全譯本(王蘊潔譯),是漢語世界的第1個全譯本。 得獎經歷
著書
單行本未收錄作品
外部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