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钱币学会中国钱币学会(英語:China Numismatic Society,缩写:CNS),成立于1982年6月26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全国性钱币学与货币史领域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是由中国全国钱币学、货币史及金融史研究单位及研究者,钱币工作者,钱币收藏者和爱好者自愿结成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是国际钱币学委员会的正式成员。该学会驻所为北京市,其秘书处设在中国钱币博物馆。 该会的业务主管单位为中国人民银行,相关业务同时接受中国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会员分为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会员需每年缴纳会费。[1] 创建历史背景1978年,陕西省西安市钱币收藏家渠汇川将自己收藏的历史钱币捐赠给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人民银行派人前往了解情况。1979年5月4日,总行印制局向人行党组提出的“关于开展历史货币工作的几点建议”获得原则通过。人行党组决定成立专门机构,收集、整理和研究历史货币,并建议由金融研究所“发起组织一个全国历史货币学会”进行学术讨论和学术交流活动等。5月16日,经央行组织召开了相关部分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出席的座谈会,讨论如何调动社会力量抢救、整理古钱币和成立中国钱币研究组织。[2][3] 1979年6月,人行总行历史货币三人领导小组成立,由印制局、会发局、金融研究所参加。6月16日,人行总行首次发出通知要求各级人民银行做好收集整理历史货币的工作,8月6日发出补充通知。9月19日,印制局派人到山西太原电解铜厂从十几吨古钱中拣选出七百多公斤运交人民银行总行。12月18日,撤销“总行历史货币三人领导小组”,改由总行统一领导历史货币工作。[2][3] 1980年4月,伍克家妻子黄梅贞按照丈夫的遗愿,将收藏的大量珍贵钱币捐赠给中国人民银行。5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会议,重申开展历史货币工作的意义,明确主要任务为继续接受民间捐赠并做好收集整理,筹办历史货币展览和编辑历史货币图册,做好历史货币的对外经销方案。7月14日,历史货币组草拟了的对外经销方案,并送交行长李葆华阅批。7月28日,李葆华等在看过批示暂不出售。据历史货币组8月份统计,继渠汇川、黄梅贞之后,又接受上海的徐天锡、蒋清如,陕西的陈润生、陈尊祥、荣汝霖,北京的李汉民、颜景彦、徐枫,山东的李海亭,江西的苏龙文等一大批个人捐献者的捐献。这些捐赠为举办展览、编辑图册奠定了物质基础。12月25日,由中国人民银行主办,印制局承办的“中国历代货币展览”在国营五四一厂展出。[2][3] 筹备与成立1981年4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办公会议决定由总行印制局负责筹办中国历史货币学会。5月,总行印制局与国家文物局联系协商共同筹办学会的有关事宜。6月4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复函表示同意成立历史货币学会,并提出学会应以银行为主,常设机构挂靠中国人民银行。1982年3月,千家驹和郭彦岗合编的《中国货币发展简史和表解》由人民出版社出版。4月,人行党组正式批准成立“中国历史货币学会”,日常工作由印制局负责,决定在6月下旬正式成立中国历史货币学会。5月3日,“中国历代货币展览”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开幕。6月4日,筹委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筹委会由中国人民银行、国家文物局、中国历史博物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北京市文物局、中国邮票总公司等单位的13名专家、学者、领导组成,推举央行副行长耿道明任筹委会主任。会议研究确定了学会名称选择方案、学会章程草案和代表产生等事宜。6月,由历史货币组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历代货币》编辑组”名义编辑的《中国历代货币》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2][3] 1982年6月26日至7月1日,中国钱币学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京丰宾馆召开,正式定名为“中国钱币学会”,大会通过学会章程,选举产生第一届理事会,理事50人,常务理事20人,李葆华任名誉理事长,耿道明任理事长,千家驹、齐光、杨秉超任副理事长,杨秉超兼任秘书长。10月,金融研究所与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合编的《中国革命根据地货币》由文物出版社出版。10月13日,中国钱币学会召开首次理事长办公会议。[2][3] 单位会员
理事会中国钱币学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会员代表大会每届四年。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负责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开展日常工作,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学会设立常务理事会,由理事会选举产生,人数不超过理事的1/3。[1] 参考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