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项指示为纲
三项指示为纲是邓小平在1975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期间提出的政治纲领[1],三项指示分别是毛泽东提出的反修防修、安定团结、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其实质是取代和否定毛泽东和四人帮主张的以阶级斗争是纲,其余都是目。[2] 背景1972年周恩来被查出膀胱癌,身体每况愈下,邓小平具备接替他的条件。和周恩来一样,邓小平与四人帮不合,主张恢复生产秩序。同时,毛泽东在1971年林彪事件后也主张邓小平复出。 1975年1月,邓小平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总参谋长。1975年1月8日,在中共十届二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1975年1月13日至17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又确立了以周恩来、邓小平为核心的国务院人选。邓小平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主持国务院工作,之后又主持中央日常工作。[2] 提出毛泽东在1974年下半年至1975年1月提出过三项指示,即“还是安定团结为好”、“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和“学习理论,反修防修”,但没有说这些是“纲”还是“目”。这三项指示是毛泽东在不同场合、针对某些不同问题分散地、不连贯地提出来的。[3] 1975年5月29日,邓小平首次提出“三项指示为纲”[2]:
实际上,邓小平之后对“反修防修”并不热心,采取回避、淡化的态度[3],其核心是第三项指示,即“把国民经济搞上去”。[2] 评价负面毛泽东在1975年11月对邓小平提出的三项指示为纲越来越不满,在同毛远新谈话时说:[3]
1975年12月31日,毛泽东在会见外宾时说:[3]
毛泽东又说:[3]
在毛泽东指示下,开展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其中“右倾翻案风”指的主要是1975年整顿。1976年2月29日人民日报第1版引用毛泽东语录“什么“三项指示为纲”,安定团结不是不要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纲,其余都是目。”并发表文章《评“三项指示为纲”》,指:[4]
正面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结束后,中共认为“三项指示为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邓小平理论的理论酝酿,是“巧妙的斗争策略”。[2][5] 另见参考资料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