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的专题,为什么没有人来讨论?--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4:39 2006年11月23日 (UTC)
是不是可以关于基督教專題建立一个类似于“条目质量提升计划”,或者“每周翻译”之类的。--Mondain 21:31 2007年2月18日 (UTC)
我发现不少基督徒编辑的基督教的条目,不少涉及和中国人的关系的部分,多数是近现代历史上的冲突,往往非常明显地美化基督教,而负面地描述中国人一方,非常不中立。请大家引起注意,注意纠正。 -符字强 (留言) 2009年4月17日 (五) 17:52 (UTC)[回复]
一些可能涉及不少非中立的偏向基督教的内容的条目列在下面。请大家补充,注意检查。另外,请大家讨论如何应付这一问题。 -符字强 (留言) 2009年4月17日 (五) 18:01 (UTC)[回复]
- 中国基督教史
- 义和团运动
- 分类:教案 其中各个具体教案的叙述,不少条目非常语气的不中立十分严重。也缺少对侵入到中国的基督教势力作恶多端的历史事实的叙述。
- .........
- 在下看来还是比较中立的。嘛,那个中国基督教史中似乎确实基本上没写传教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一点上需要补充,但我想并没有刻意负面描述中国人一方的内容。//Rafo[m] 2009年4月17日 (五) 18:50 (UTC)[回复]
- 如义和团运动,请仔细看看,你认为和平衡吗?“ 各地屠杀基督徒事件”可以单独成一节,而义和团人士的牺牲、遭受到的屠杀有相应的篇幅吗?义和团牺牲得多,还是基督徒和八国联军侵略者死的多?如果义和团运动是一起屠杀事件,显然主要是义和团人士被洋人基督教势力屠杀,以及满清政府。交战时的相互残杀不计入其中,如果要计算交战中的死亡,那么中国人伤亡更加大,他们的武器比洋人基督教势力落后很多。难道中国人的命不值钱?不能用相应篇幅来写战争结束状态的时候或者义和团战士已经失去战斗力的时候被屠杀的情况?另外,也没有写到很充分地中立地写到基督传教士及其教会势力包括86个被基督教封圣的传教士比如臭名昭著的Auguste Chapdelaine等人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对中国人欺压的情况,这些导致中国人仇洋排外的一些根源,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并没有写得很充分。除了篇幅的不对称,还有很多地方缺乏中立性,包括用词的中立性。请仔细看看。 -符字强 (留言) 2009年4月17日 (五) 19:00 (UTC)[回复]
’义和团牺牲得多,还是基督徒和八国联军侵略者死的多?‘
无意中看到了你们的争论,我认为你上面这句话把义和团作为一个集团,而基督徒和侵略者作为一个集团 似乎是不太合理的。
诚然后来被一些人美化为圣人或者圣徒的有其不可告人的地方,但是基督徒为包括中国在内的这个世界带来的积极面远远大于消极面。
可以看看戴德生甚至司徒雷登的生平,在客观的角度上看看他们人性上的闪光点。
基督教和中国人并不对立,基督教和西方人也并不等同。
外国带给我们民族的有一段惨痛的回忆,基督徒,日本人,那个党都是外来的,但是除了包括日本人在内都不可以一棍子打死吧?
很多人因为上帝的爱活到今天,视基督为真理而不只是一个宗教,希望尊重。
---georgezhao
- 別的我不懂,不敢說太多,不過如果光就符兄和Begantrue君對「聖人」和「聖徒」(使徒,天主教譯為宗徒)的用法的爭論,我估計純粹是個詞彙界說上的誤會而已。
- 的確,所有在新教裡被稱為使徒(聖徒,羅馬天主教譯為宗徒)的人,在公教裡,都會被封聖看成聖人(猶大例外^^"),公教教徒除了可以向神禱告外,也可以向聖徒禱告。信義宗、路德宗誦念的《使徒信經》裡有句「我信聖徒相通」,這經文源自公教的傳統,也是公教認為可以向聖徒禱告的原因和基礎。
- 但是,新教從來沒有向使徒(聖徒)禱告的做法(即使信義宗、路德宗亦然)。而公教裡被封聖看成聖人的人,抗議宗並不會全都視為使徒或聖徒。因此,公教裡的聖人,並不完全等同抗議宗裡的使徒(抗議宗裡甚至極少聽聞「聖人」一詞)
- 萬望符兄再三明察,先考證一下,看看能否找到抗議宗封聖的證據,如果找到了,再以此為據來討論也不晚,不必急於在一時三刻論斷和行事^_^--210.6.97.159 2009年4月19日 (日) 03:12 (UTC)
為義和團平反嗎?按義和團觀點,「他們的武器比洋人基督教勢力落後很多」不太正確,因為義和團是「刀槍不入」的。「中國人的命不值錢」別忘了義和團殺的基督徒百姓當中也有中國人。八國聯軍一役驅走了清國人的愚昧無知,不過義和團內文完全無視聯軍犧牲的士兵,實在是「外國兵的命不值錢」,甚至得內文「野蠻兇悍,而且軍紀較差」的評語,不提聯軍救了多少清國百姓,絕不中立。—Begantrue (留言) 2009年4月17日 (五) 23:52 (UTC)[回复]
类似georgezhao的基督徒请注意尊重大家,不要把基督教的说法拿到公共场所来,这是对人们的极不尊重。“很多人因为上帝的爱活到今天”那是你们的认为,不要把你们认为的谬误拿到公共场合来说,要说也要说“我认为很多人因为上帝的爱活到今天”,就像如果我说“全世界的基督徒因为符字强的爱活到今天”,那只是我的谬误观点,不要当作事实一样拿到公共场合来说,那是对人们的不尊重。关于愚昧无知,你可以说清国人或者中国人愚昧无知,我也可以认为基督徒和八国联军愚昧无知、血腥野蛮。但具体怎样,还要看事实。基督徒和八国联军是否愚昧无知、血腥野蛮?义和团有愚昧无知的,基督徒和八国联军也有愚昧无知的。义和团血腥,那也是在自己的国家里面自卫,基督徒和八国联军血腥,是入侵到中国里面来的血腥。况且义和团中国人是弱者,在自己的家里自卫,基督徒和八国联军是强霸者,跑到别人的家里来打砸抢,性质不同。不管怎样,所有各方都应该得到公正的符合事实和道义的评价。-符字强 (留言) 2009年4月18日 (六) 04:19 (UTC)[回复]
- 这样争执毫无意义。正确的做法是,找出支持自己观点的来源,添加到条目中。比如符字强,您可以搜集义和团被屠杀的资料加入到条目中。而Begantrue您可以搜集关于“八国联军驱走了中国人的无知,救了无数百姓”这样的观点的来源。如果双方都不想找出来源改善条目而仅仅是把自己的观点展示给对方试图让对方接受,那么我劝各位移步他处。//Rafo[m] 2009年4月18日 (六) 05:58 (UTC)[回复]
- 「不要把基督教的说法拿到公共场所来」是站不住腳的,不論是基督教、回教的主張都可以公開宣佈,禁止才是「对人们的极不尊重」,應該尊重宗教自由。所謂的弱者义和团中国人,是武裝的軍事組織,义和团「跑到别人的家里来打砸抢」做的也不少。Rafo說的很對,弱者是被害的基督徒百姓也好,是义和团亂匪也好,請不要借中立為名,阻止破壞基督教主張—Begantrue (留言) 2009年4月18日 (六) 07:27 (UTC)[回复]
- 同意Rafo的意见,这种问题没有什么需要吵的,维基百科是人人都可以编辑的百科全书,若阁下认为条目有问题,且有相关的参考资料佐证,那么尽情修改就是了,广大的百科人还会感谢你们的贡献;但是若没有参考资料的话,在这里浪费再多的口舌也是无济于事的啊。—人神之间摆哈龙门阵 2009年4月18日 (六) 14:24 (UTC)[回复]
- 為免詞彙的指涉出現歧義、含混,建議大家在討論中改用「公教」、「新教」(抗議宗)、「基督宗教」(廣義的基督宗教)這幾個詞彙,因為光是「基督教」三個字,有時可以指廣義的基督宗教(包括新教、公教、東正教,我見過內地有些字典甚至會把「公教」譯做「基督教」),但更多時候,「基督教」一詞會用來專指「抗羅宗」(或稱「抗議宗」、「新教」,是馬丁·路德跟羅馬教廷分裂出來的,來華傳教時叫「抗議宗」不好聽,所以才改叫「基督教」:P),不包括公教(天主教)和東正教(至於三自愛國教會又會如何定義,我就不清楚了:P)。如果某甲罵「基督教」只是想罵「抗議宗」,但身為公教教徒的某乙聽了,以為某甲是在罵他的宗教,因此爭少起來,是不是很冤枉、很沒必要?
- 如果大家先約定詞彙的指涉和界說,可能會發現,大家其實並沒有分歧呢(原來你只是罵他不是罵我^^")
- P.S.:坦白說,抗議宗的確沒搞過封聖人這種遊戲^^"--210.6.97.227 2009年4月19日 (日) 03:27 (UTC)
- 我個人更傾向於使用羅馬大公教會、誓反教會、基督信仰來稱呼,特別是「基督信仰」,如果以Gooogle的搜尋數來參考,「基督信仰」一詞遠比「基督宗教」來的更多("基督信仰"的查詢結果;"基督宗教"的查詢結果),而且近年亦有人表示「基督教不是教」(《中信》月刊第557期)、「基督信仰不是宗教!」,姑且不論主張是否為宜,但對別人的宗教信仰還是要尊重的,所以建議使用「基督信仰」來稱呼。大公教會一詞雖然現今多半用於稱呼「羅馬公教會」,然而不少教會也主張自身是「大公教會」(可參考英語維基:en:Catholicism)。另外,誓反教會的聖公宗也有「封聖」,不過跟羅馬方的用意似乎不大一樣(可參考英語維基:en:Saints in Anglicanism),李添嬡牧師就是其中一位。—章·安德魯 (留言) 2009年4月19日 (日) 19:13 (UTC)[回复]
- 先生所言也有其理,總的來說,當討論廣義的基督信仰時,儘量避免用「基督教」三個字,可以減少很多誤會--210.6.97.140 2009年4月20日 (一) 02:51 (UTC)
- 聖公會可以說是一個異數,其實當年只是王帝不高興教廷干預他的婚姻,決定不再聽命於教廷,才有了聖公會。聖公會也有「主教」、「教區」(聽說還仍保留著「公教」的字眼),而且看新聞說,近年聖公會跟教廷正討論復合。--210.6.210.61 2009年4月21日 (二) 03:15 (UTC)
- 不是只有聖公會而已,北歐地區的信義會也是(例如瑞典信義會,而且過程也與聖公會類似),也是從羅馬公教會直接整個變成誓反教會,設有主教和教區。至於復合,羅馬公教會自1896年至今仍不承認聖公會的聖職有效,而且在聖母論及一些教理的問題上仍存有不少的分歧,除非羅馬教會放棄若干自己主張的教理,否則我看是不太可能復合的。正教會與舊公教會分別於1922年與1925年承認聖公會的聖職有效,舊公教會、瑪多馬教會、菲律賓獨立教會皆與聖公會「完全共融」,多個地區的信義會也與聖公會有達成「地方性共融」。聖公會也有與多個其他教會組成聯合教會,如北印度聯合教會、南印度聯合教會。至於「公教」一詞,可於英語維基en:Catholicism、en:Evangelical Catholic條目內得知不少教會亦有使用。—章·安德魯 (留言) 2009年4月21日 (二) 05:15 (UTC)[回复]
- 「基督信仰」一詞,可能會連耶和華見證人、安息日會、摩門教、復原教會等都涵蓋到,恐怕又太過廣--219.76.104.66 (留言) 2009年4月23日 (四) 13:47 (UTC)[回复]
- 沒辦法,Christianity目前國外的定義的確有將那些算在內,那些目前是歸入在恢復教(Restorationism)。—章·安德魯 (留言) 2009年4月23日 (四) 14:25 (UTC)[回复]
有一些怀疑:Wikipedia:当前的破坏/十字军大屠杀。另已提交CU。--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9年4月21日 (二) 03:07 (UTC)[回复]
基督教專題的朋友, 你們有做專題模板嗎? 我把基督和基督徒都加上
了,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做專用的模板。Towatw(留言) 2013年1月27日 (日) 13:39 (UTC)[回复]
耶穌條目中有許多關於耶穌歷史解釋的字句被標記沒有參考來源。個人認為如此重要的條目卻有如此多的「補丁」實在難看,又,發現那些字句可能可以從英文條目找到相對應內容,希望有熱心的維基人協助從英文條目中找到參考來源並複製到中文條目上,感恩。永遠的獨行貓(留言) 2013年9月24日 (二) 13:24 (UTC)[回复]
此條目現為Special:用户贡献/Shenzhuxi大量擴充(大部分內容來自英文維基)與監視。對於原版本中基督教之正面敘述與觀點(例如聖經內明顯支持非暴力的經文與註釋家的觀點)即便附有參考來源;只要英文條目沒有記述,此君咸指為不可靠並整段刪除[1];對於英文版本中批判基督教的敘述與觀點,就算沒有參考來源,此君卻仍然譯出且還變換字詞([2]對應英文條目引言首段末句)。更令在下深感折服的是:該版本僅是此君帳號的第十六次編輯,卻已能引經據典地「詮釋」維基方針[3]。
更需注意的是,此君每次刪除正面觀點後,總是大量增加從英文維基來的強烈批判觀點與敘述[4][5]。不論初衷為何,此舉確已造成的結果是:威嚇基督徒的編輯,造成我心裡之極大壓力與痛苦。不可不慎!果然(留言) 2013年11月30日 (六) 06:43 (UTC)[回复]
我查了英文維基,「认为申命记中表述的战争观助长了对美洲土著和欧洲犹太人的毁灭性行为」的個人觀點來源en:Arthur Grenke根本沒有建立條目,說明此人缺乏足夠關注度,應不符合「重要觀點」的定義,尤其是在如此具有爭議性的議題上。唉!果然(留言) 2013年11月30日 (六) 07:01 (UTC)[回复]
基督教條目即附有該條目之連結,不可謂不重要。然而敝人現已心力交瘁,盼有志者能接續關注,並適當地作出貢獻。果然(留言) 2013年11月30日 (六) 09:38 (UTC)[回复]
他最近更將我的這段文字([6]第39行)。此「清理」之行為將使閱讀者無法獲悉該聖經事件之關鍵原委,因而引發閱讀者產生誤解。27.52.165.1(留言) 2013年12月20日 (五) 09:29 (UTC)[回复]
刪除理由據稱是由於不能對第一手來源作摘要;但如果參考來源是聖經註釋本替聖經所作的總結,是被允許的。27.52.165.1(留言) 2013年12月20日 (五) 09:29 (UTC)[回复]
不知現在這個專題小組會否有開放編輯小組及合作專區? 例如近來創建了Template:耶穌的神蹟,才發現原來這些耶穌生平行神蹟事件條目十分缺乏,需要大量人力協助。 其實小弟也有興趣在基督教方面略盡綿力,但想找尋同行者,一起訂立目標,增加推動力! philip(留言) 2014年7月30日 (三) 12:33 (UTC)[回复]
本主題或以下段落文字,移動自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执行者:Jimmy-bot(留言) 2022年8月21日 (日) 00:14 (UTC)。[回复]
不知道有没有比较熟悉东正教的或者熟悉宗教的,目前的几个条目 东正教、东正教会、东方正教会、正教会、正统教会、东方基督教,他们之间的关系感觉乱七八糟的,也有的是因为移动造成的混乱。--Kethyga(留言) 2022年7月11日 (一) 12:15 (UTC)[回复]
- 另參見天主教、天主教會、基督教、基督教會。——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7月11日 (一) 13:45 (UTC)[回复]
- 還有東方正統教會。——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8月10日 (三) 16:38 (UTC)[回复]
- 之前参与过天主教相关条目的移动合并讨论,在那之前天主教相关条目也是很混乱的。对照那次对天主教相关条目的处理,我建议:
- 尤其反对将宗教组织和宗教思想单独设立条目,这样的结果是给后续的编者和读者带来混乱,并且最终二者都会被加入相似的内容。像英维从en:Eastern Orthodox Church拆分出了en:Eastern Orthodoxy,本意是前者专门描述组织,后者专门叙述教义礼仪等传统,但实际上如今两个条目十分相似,却凭空给编者和读者增加理解障碍。之前天主教和天主教会两个条目并存的时候也是这种情况。--立日(留言) 2022年7月14日 (四) 12:09 (UTC)[回复]
- 副知@MoJieCPD。——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7月14日 (四) 14:24 (UTC)[回复]
- 感谢通知。--MoJieCPD(留言) 2022年7月16日 (六) 15:30 (UTC)[回复]
- (+)支持,赞成合并,合并确实会更好写一些。想法不同的地方在名称上,个人推荐合并的主条目名称为宗教思想,因为“思想”比“组织/机构”所能涵盖的内容要更广一些,人们对宗教本身的名字也更熟悉一些,以及,按照逻辑是,思想→传播→人→多人→教会组织。
- 不过呢,也有很多人把思想和教会混为一谈,所以,将教会名称作为条目名称也行,但还是更推荐思想名称。最重要的是,如果合并,一定要在条目正文内写清它俩的区别。
- 对于很多相近的宗教名称,也确实是个麻烦事,官方大多也没有正式的名称,我所了解到的,不同的地区也有不同的叫法。也许可以根据Google和百度的搜索结果来定?将搜索结果最多的一个名称定为主名称,之后将所有其他流行的名称进行重定向。这是我想出的一个解决方案,供大家参考。--MoJieCPD(留言) 2022年7月16日 (六) 15:51 (UTC)[回复]
- 似乎Google、百度搜索结果可能不是好的方法,建议最好还是有相关学科的学术专著比较好。--Kethyga(留言) 2022年7月16日 (六) 16:06 (UTC)[回复]
- 是的,百科当然要以可靠来源为书写基础,关于著作方面我忘记说了,我的调查是,在中国大陆,不仅会出现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叫法,不同时间出版的书籍,也有不同的叫法(哭笑不得),所以我想出一个根据搜索结果来定的方法,也就是哪个被引用的最多,那个应该就是使用最广法的叫法。
- 不过,我明白这个方法难以称之为可靠来源,希望有人能想出更可靠的方法。--MoJieCPD(留言) 2022年7月17日 (日) 03:36 (UTC)[回复]
- @MoJieCPD:去找一些权威的三手来源(比如其他知名可靠的百科全书)和厚的专著,往往会有对这些译名的分析,当然,这个办法很麻烦;之后就是看看可靠来源数目了(注意是可靠来源数目不是搜索结果数,有很多搜索结果是不可靠的,比如可能转载了维基百科的某一段),英维一般会有编者把来源列出来(新闻和学术都可);最后才是完全看搜索结果。--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2年7月18日 (一) 10:04 (UTC)[回复]
- 可參閱神學、宗教研究權威著作,本人讀過的是較淺顯的 基督教的故事 ;「東正教」即 Eastern Orthodox、「東方正統教會」即亞美尼亞及衣索匹亞等地所信奉的Oriental Orthodox,如此的譯名系統在中文學術圈基本上是定案。--藤原行成之権蹟(whois) 2022年7月23日 (六) 14:43 (UTC)[回复]
- 其實我覺得宗教思想與教會應該是可以合併。——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8月2日 (二) 05:24 (UTC)[回复]
本主題或以下段落文字,移動自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执行者:Jimmy-bot(留言) 2023年1月30日 (一) 08:14 (UTC)。[回复]
本主題或以下段落文字,移動自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存档/2023年1月#關於教宗系列條目的標題。执行者:Sanmosa Συ γάρ μοι και μοίρα εί και τύχη 2023年1月6日 (五) 02:07 (UTC)。[回复]
「教宗」這兩個字應該加在教名前(例如教宗方濟各)還是在教名後用括號標示(例如方濟各 (教宗))?不會引起歧義的條目又需不需要加上「教宗」兩個字?例如若望保祿二世,歷史上並沒有其他君主叫「約翰·保羅二世」,需不需要加上前綴變成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我以為這一系列條目需要統一標題格式。--Mahogany (留言) 2023年1月4日 (三) 08:53 (UTC)[回复]
- 對於毋須消歧義者,沒有必要以教宗做消歧義前綴。我個人傾向不遵照英文維基百科給所有教宗都加上前綴的慣例。——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1月4日 (三) 15:59 (UTC)[回复]
- @Mahogany115:我對於消歧義的部分的意見與Ericliu1912一致。對於需要以“教宗”一詞作為消歧義方式的條目,由於現存的大部分條目在以前都把“教宗”一詞放在Regal Name前,我個人傾向“教宗方濟各”的格式。Sanmosa Συ γάρ μοι και μοίρα εί και τύχη 2023年1月6日 (五) 02:04 (UTC)[回复]
就以上討論,現提出為Wikipedia:命名常规 (人名)加入「天主教會教宗」章節,以對天主教會教宗命名作規範(現時並無相關規範):
“
|
除使徒彼得(天主教通常作“伯多祿”)外的所有天主教會教宗的命名規則如下:
- 如該教宗的尊号(Regnal name,如“庇護十二世”)本身不會引申歧義,或其足夠知名以致其尊號適用主從消歧義的情形,則其條目無須進行任何消歧義處理[1][2];
- 如該教宗的尊號本身會引申歧義,而且不適用主從消歧義的情形,使其條目需要以“教宗”一詞進行消歧義,則命名該教宗的條目時“教宗”一詞當直接置於該教宗的尊號前[3]。
|
”
|
参考資料
- ^ 如天主教會教宗庇護十二世的條目可簡單地命名為“庇護十二世”。
- ^ 由於“若望二十三世”一般均指發佈通諭《和平於世》的天主教會教宗,故根據主從消歧義原則,天主教會教宗若望二十三世的條目亦可簡單地命名為“若望二十三世”。
- ^ 如天主教會教宗方濟各的條目應命名為“教宗方濟各”。
以上。@Mahogany115、Ericliu1912。Sanmosa Συ γάρ μοι και μοίρα εί και τύχη 2023年1月6日 (五) 02:39 (UTC)[回复]
- 即日起公示7日。Sanmosa Συ γάρ μοι και μοίρα εί και τύχη 2023年1月13日 (五) 10:02 (UTC)[回复]
- 為什麼需要打破命名常規呢?該消歧義就消歧義,沒有必要為此另建一個議案。--Ghren🐦🕖 2023年1月13日 (五) 11:15 (UTC)[回复]
- @Ghren:我覺得不能算“打破命名常規”,因為此前大部分(我暫時不肯定是不是全部)以「教宗」一詞進行消歧義的條目都是將「教宗」一詞當直接置於該教宗的尊號前,但最近有人進行了一些移動操作,導致命名一致性遭破壞,因此有必要就此將既有慣例予以明確。Sanmosa Συ γάρ μοι και μοίρα εί και τύχη 2023年1月13日 (五) 11:43 (UTC)[回复]
- 命名常規本來就要求消歧義詞在條頭後面加括號,而不是加在條頭前面。所以本身的做法就是不對的。您只是將不對的做法寫成對的而已。--Ghren🐦🕖 2023年1月13日 (五) 11:50 (UTC)[回复]
- 想了想,其實倒應該如此,全面改用「(教宗)」後綴才是,畢竟其他君主(尤其是歐洲那些)或國家元首多半也都是用後綴消歧義。——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1月14日 (六) 05:35 (UTC)[回复]
- @Ghren:我倒不是這個想法,子命名常規的優先性本來就大於母命名常規,“本身的做法就是不對的”這種論調在這種情況下不能適用。我單純是出於時間與精力上的成本考慮而有這種提案。公示我可以先撤下,我就想先提個提案讓大家意識到這事有立例的必要性而已,現在有其他意見出來是好事。Sanmosa Συ γάρ μοι και μοίρα εί και τύχη 2023年1月16日 (一) 05:57 (UTC)[回复]
- 那您得拿出說服大家「為什麼要打破母命名常規」的理由。單純說「子命名常規的優先性本來就大於母命名常規」不是合理的理由。--Ghren🐦🕑 2023年1月16日 (一) 06:27 (UTC)[回复]
- “時間與精力上的成本考慮”不是理由?至少社群需要進行的移動工作可以減少啊。Sanmosa Συ γάρ μοι και μοίρα εί και τύχη 2023年1月17日 (二) 02:42 (UTC)[回复]
- 当问题很严重的时候,那才是理由。才两百多个条目,合「XX教宗」格式的才一百个左右,移动起来也就是也就是十五分钟到半小时的事,至少比我和您在这里讨论的时间要短。--Ghren🐦🕐 2023年1月17日 (二) 05:01 (UTC)[回复]
- 首先,高頻率移動會有冷靜期這事情你是知道的吧?其次,真的到了“問題很嚴重的時候”,我或其它用戶還用得着走這裏如此花時間的討論程序嗎,這時我們都應該已經直接請求管理員處理了吧。Sanmosa Συ γάρ μοι και μοίρα εί και τύχη 2023年1月17日 (二) 12:43 (UTC)[回复]
- @Ericliu1912--Ghren🐦🕘 2023年1月17日 (二) 13:01 (UTC)[回复]
- 一次性移動不是難事。如果你們願意,我還可以簡單統計一下教宗條目標題格式,順帶釐清一些問題。——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1月17日 (二) 13:11 (UTC)[回复]
合「教宗XX」格式的標題的教宗
教宗儒略一世
教宗若望一世
教宗若望七世
教宗若望三世
教宗若望九世
教宗若望二世
教宗若望五世
教宗若望六世
教宗若望四世
教宗何弥
教宗伊琪
教宗何諾二世
教宗希拉略
教宗亚加一世
教宗启德
教宗哈德良一世
教宗哈德良三世
教宗哈德良二世
教宗安塞罗
教宗德吾一世
教宗德吾二世
教宗维理
教宗博義八世
教宗波尼法爵三世
教宗波尼法爵二世
教宗波尼法爵五世
教宗波尼法爵六世
教宗波尼法爵四世
教宗佳德
教宗路爵一世
教宗克勉五世
教宗加犹
教宗加理多一世
教宗嘉禮二世
教宗科尔乃略
教宗策肋定一世
教宗玛策林
教宗玛策禄一世
教宗马尔谷
教宗美基德
教宗郭諾
教宗君士坦丁
教宗狄约尼削
教宗杜努
教宗义禄
教宗安日纳一世
教宗安日纳二世
教宗恩狄
教宗立德
教宗保禄一世
教宗巴斯加二世
教宗庇護六世
教宗彭谦
教宗柏拉奇一世
教宗柏拉奇二世
教宗巴斯加一世
教宗斐理斯一世
教宗斐理斯三世
教宗斐理斯四世
教宗福慕
教宗思伟
教宗斯德望一世
教宗斯德望七世
教宗斯德望三世
教宗斯德望九世
教宗斯德望二世
教宗斯德望五世
教宗斯德望八世
教宗斯德望六世
教宗斯德望四世
教宗沙彬
教宗沙德
教宗色尔爵一世
教宗色尔爵二世
教宗西尔维斯特一世
教宗西斯笃三世
教宗西斯笃二世
教宗西西诺
教宗罗基
教宗维吉吕
教宗华伦亭
教宗维达
教宗佐西
教宗则斐琳
教宗辛普利修
教宗西里修
教宗西玛克
教宗福禄
反正我統計了,合「教宗XX」格式的標題的教宗有77個。Ghren🐦🕘 2023年1月17日 (二) 13:57 (UTC)[回复]
- 感謝協助統計。真要說的話,若社群就命名格式達成共識,這種數量不用多久就能處理完畢的。——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1月17日 (二) 15:46 (UTC)[回复]
- Ghren但我剛剛又突然想到,本站對於歐洲貴族命名基本都是採前綴式消歧義(並載於命名常規之中),似乎教宗也不是不能比照辦理。——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1月19日 (四) 15:21 (UTC)[回复]
- 感覺兩者沒有什麼可以類比的。順帶一提,大英百科全書也將消歧義的字眼放後邊。--Ghren🐦🕛 2023年1月20日 (五) 04:35 (UTC)[回复]
本主題或以下段落文字,移動自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执行者:Jimmy-bot(留言) 2023年7月17日 (一) 16:14 (UTC)。[回复]
“Church”我之前见大部分条目一般是翻译成教堂的(河岸街圣母教堂、博尔贡木板教堂或其他“xx Church”的条目),大部分这种“教堂”至少大陆互联网上最常见的翻译(只是说翻译,存在官网和本地化命名的另说)即“教堂”,后来有些用户写了一大批翻译成“堂”的(如TIY的圣奥斯瓦尔德堂_(格拉斯米尔)、圣马田堂,但也有河岸街圣母教堂),我想问一下这个词现在到底有没有什么官方的翻译标准(只是讨论翻译而已),大陆这边中译英的时候国标要求“教堂”是“Church”,我没查到“堂”究竟是什么习惯(圣马田堂中有IP声称是“聖公會官方釋名”,但我没查到这个“官方”在哪里),不详有无其他情况。--淺藍雪❉ 2023年7月1日 (六) 07:42 (UTC)[回复]
- 合理懷疑可能是香港的用法影響?例如Category:香港教堂等。--路西法人 2023年7月1日 (六) 08:07 (UTC)[回复]
- 大中華地區基督教堂有普遍使用簡稱堂的命名,也是一直以堂簡名作結為正式全稱,相信上述譯者之做法是合乎對應專業常識和本地命名常規等約定,未見有所不妥。--約克客(留言) 2023年7月1日 (六) 09:12 (UTC)[回复]
- 这种习惯在大陆实际上同样不罕见。在北京,既有南堂(此处列出“国保”名录的收录名,下同),也有西什库教堂。在广州,既有广州圣心大教堂,也有沙面堂(哦这个不是国保2333)。因此,对没有中文名的教堂,在翻译时不论是翻译为“堂”或“教堂”,至少在没有其他命名常规要件影响的情况下,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仅就目下看并不建议划一标准。——不过不论翻译成哪一种,最好可以加个别名重定向,以便搜索。--银色雪莉(留言) 2023年7月1日 (六) 09:34 (UTC)[回复]
- 考慮到命名常規之「使用全稱」原則,為儘量避免歧義或非當地讀者誤會,除去適用「名從主人」及「常用名稱」等其他命名原則的情形,或許相關條目仍應當優先以「教堂」而非「堂」命名?——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7月1日 (六) 10:19 (UTC)[回复]
- 問題在於台港澳地區天主教堂的正式中文名稱幾乎都是用「堂」,會不會因為政治問題使天主教會對於大陸境內天主教堂用語沒有統一。--Djhuty(留言) 2023年7月1日 (六) 11:15 (UTC)[回复]
- (※)注意如上所述之地區間並無重大差異情況,非如隔壁「一起」之爭議過大,不認為有必要引入政治主觀或其他主觀因素影響該課題之討論。--約克客(留言) 2023年7月1日 (六) 12:43 (UTC)[回复]
- 如果是“简称堂”,那明显就是移动到全称(同Eric Liu)。
- 如果是港澳台翻译惯例,是只有天主教教堂吗?上面我举例的英国教堂现在应该是属于圣公会或者长老会,所以我才问是不是有什么“聖公會官方釋名”。
- 以上两种情况,指的都是“Church”吗?我有点疑心Chapel这种会不会也被简称堂,而且上面举例的广州圣心大教堂很明显是个Cathedral,和一般的Church有区别(“Sacred Heart Cathedral”不可能写成“Sacred Heart Church”),所以“堂”到底是普通的“Church”的简称还是Chapel/Church/Cathedral(乃至于Basilica?)都算,church这个词含义比较多,理论上其他几个类型建筑似乎也可以算church,但在实际命名时“xx Church”指的就是介于Chapel和Cathedral的一类教堂。
- 当然以上都只是说翻译外文条目,存在官网和本地化命名的另说,当然不会把中华区的教堂做这些移动。--淺藍雪❉ 2023年7月1日 (六) 16:16 (UTC)--淺藍雪❉ 2023年7月1日 (六) 16:07 (UTC)[回复]
- 這裡的「大教堂」用在天主教堂是一種典型的以新教詞彙套在天主教上的誤用/劣譯(當然這很常見,因為除了港/澳兩地,兩岸四地新教的影響力都遠遠大於天主教)。cathedral一般會叫主教座堂,之前提到的這個「大教堂」,天主教內一定會稱之為「耶穌聖心主教座堂」(如[7]),而不是 「聖心大教堂」,只要釐清名詞的來源,就不會有太多困惑。--クオン·千の海を越えて·愛おしき欠片 2023年7月3日 (一) 19:20 (UTC)[回复]
- 聖馬田堂的網頁--Ghren🐦🕛 2023年7月1日 (六) 16:20 (UTC)[回复]
- 看到这个“圣马田中文堂”的翻译,不禁又想起来另一个问题,“中文堂”(Chinese Church?)到底什么意思。--淺藍雪❉ 2023年7月1日 (六) 16:48 (UTC)[回复]
- 台灣不少基督教的教會名稱中也有「堂」這個字,如靈糧堂、懷恩堂、真理堂等。--2001:B400:E257:6BD2:A239:A5C3:9016:DD1B(留言) 2023年7月3日 (一) 05:17 (UTC)[回复]
- 我想了一下,中文圈確實這麼用「堂」的不少,但不代表在翻譯外國教堂的時候也應該全盤照辦。某些時候,例如圣家堂這種已經有習用翻譯者不必改動,但個人建議一般在翻譯的時候還是用「教堂」好吧。——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7月3日 (一) 09:19 (UTC)[回复]
- 個人的建議:有官方中文名一定名從主人,且個人強烈不建議使用「北堂」、「南堂」這種教外給的俗稱來作為主條目。如果沒有中文名,一般來說按中文習慣,如果church是表示一個組織/團體,則稱為教會,比如福音路德教會、天主教會,以及很多歐美城市的「華人教會」。如果church是表示一個建築物,如果不考慮福音派新教以及一些日語化的用詞(會把建築叫教會這是日語裡來的習慣,台灣很多長老會用「某某教會」想必是這個原因,這就回到了最開始說的名從主人問題),聖公會、天主教等等一般還是習慣把這種叫做「某某(教)堂」(主教座堂就不會叫church了,而是叫cathedral)。依天主教的習慣的話,如果是叫church的建築,一般更多會叫「某某堂」,「某某天主堂」。至於「chapel」,這裡沒有必要把問題變得太複雜,這裡姑且不論。--クオン·千の海を越えて·愛おしき欠片 2023年7月3日 (一) 19:15 (UTC)[回复]
- 上面的“中文堂”中我相当怀疑“堂”说的是“教会”的含义,不是作为中文通常的“建筑”(当然也可以说它本来就有双重含义,但我感觉“xx Church”中,通常都不太可能主要是“教会”这个意思)的含义。而且实际上我见过一些把chapel也叫成“堂”的例子(搜chapel+ "堂"例子就不少,虽然没有见过座堂/大教堂这么干)。--淺藍雪❉ 2023年7月6日 (四) 10:44 (UTC)[回复]
- 网页标题不是有中英文吗,Chinese Congregation--YFdyh000(留言) 2023年7月6日 (四) 11:05 (UTC)[回复]
- 搜“中文堂”,有些叫“Chinese Church”的。“Chinese Congregation”看起来好像更明白一点,这里应该就是作为一个组织的意思。淺藍雪❉ 2023年7月6日 (四) 11:17 (UTC)[回复]
在微软必应上查到: Basilica, cathedral, and chapel are all types of churches.( 大教堂、主教座堂和小教堂都是教堂的类型。 ) A basilica is a large and important church that has been given special ceremonial rights by the pope. A cathedral is a large and important church that serves as the seat of a bishop. A chapel is a small church that is often attached to a larger institution such as a school, hospital, or military base .--Gluo88(留言) 2023年7月7日 (五) 13:03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