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A Express 英文全名 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 Express 發明日期 2013年 带宽 最高 1969 MB /s(採用SATA Express物理介面,PCIe 3.0 ×2) 類別 串行 熱插拔 支持,需要其他系統組件配合[ 1] 外置介面 不支持
SATA Express (英文: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 Express ,亦可縮寫為Serial ATA Express ,也有坊間的非官方縮寫SATAe )是一種基於SATA 和PCI Express (PCIe)而來的高速電腦匯流排,用於SATA、PCIe存儲裝置,最初是作為SATA 3.2版標準發表。[ 1]
來歷
可用性
最初內建SATA Express控制器的是英特爾於2014年的9系列PCH晶片組 (H97、Z97),適用於Haswell微架構的處理器(LGA 1150 插槽)。[ 2] [ 3] 不過,2013年11月華碩 釋出了帶有SATA Express連接埠的「Z87-Deluxe/SATA Express」主機板,使用一顆由祥碩科技提供的SATA/PCIE分配芯片ASM106SE和相应的多工器 芯片支援,不過這款主機板僅在2014年的CES消費電子展 上展出以後便無任何推出市場的計劃了。[ 4] [ 5]
2014年4月,華碩公開展示了一種準量產型的SATA Express硬體,並支援華碩稱為「帶獨立展頻時鐘的分立式基準時脈」(SRIS)特性。SRIS的要點在於在SATA Express存儲裝置上增加一個用於資料信號傳輸的時鐘發生器,在主機板的韌體上予以額外支援,來降低SATA Express資料連接線傳輸同步PCIe匯流排信號時屏蔽的技術需求,並降低辐射。[ 6] [ 7] [ 8]
2014年5月,首批使用Z97和H97晶片組的主機板上架販售,不少主機板不僅提供了SATA Express連接埠,還提供了M.2 插槽(M.2是一種界面卡式存儲器連接結構,安裝於主機板上,和SATA Express原生物理界面一樣提供PCIe和SATA的腳位)。Z97和H97為每個SATA Express連接埠各提供了PCIe 2.0 ×2規格的PCIe通道,每個SATA Express裝置可擁有1GB/s的頻寬。[ 3] [ 9] [ 10] 不過這兩款晶片組的主機板都主要用於高階效能機桌上型平台,對一般主流級市場影響不大。[ 11] [ 12] 而極致效能級桌機平台上,英特爾於2014年8月推出了支援SATA Express的X99晶片組。X99主機板上SATA Express界面的PCIe通道仍由X99 PCH提供,而M.2插槽的PCIe通道則是視主機板廠商而定,可從X99 PCH上引出兩條PCIe 2.0通道,也可從LGA 2011-v3插槽的處理器上引出最多4條PCIe 3.0通道,來供M.2插槽使用。[ 13]
AMD 則於2017年發表了Socket AM4 和Socket SP3 (r2)/LGA 4094處理器平台,內建SATA Express控制器。[ 14]
使用度
SATA Express的推廣使用上,分為兩種情況。單就SATA Express控制器本身而言是算成功的,至2017年推出的主機板晶片組、x86 CPU/SoC均有支援。然而就SATA Express物理介面上來說則是相當的失敗,以至於SATA Express協定被NVMe 協定取代,SATA Express物理介面也被後續者M.2 和U.2 取代,載有SATA Express物理界面的主機板 可謂是相當的少,早期甚至連驅動程式 也欠奉;至於SATA Express物理界面的存儲裝置也可謂寥寥無幾。[ 15] [ 16]
2015年SATA Express發佈了一種相容SAS、PCI Express x4、SATA總線的的U.2連接器界面,U.2更多用於伺服器 等企業應用場合。
特性
SATA Express軟體體系結構的一個高層次概覽,可以看到SATA Express匯流排並沒有選擇另立匯流排協定,而是選擇同時支援原有的SATA裝置以及PCIe存儲裝置(通過AHCI或NVMe邏輯裝置介面)[ 17] :4
SATA Express本身配備了新的物理連接界面,連接埠可向下相容 原有SATA標準的SATA連接線插頭,[ 18] 而實際上SATA Express是使用兩條PCIe通道傳輸資料,其對應的連接埠幾乎相當於一個特化的PCIe ×2插槽,所以基於SATA Express的存儲裝置是通過PCIe匯流排與SATA Express控制器進行通信的。[ 19] 不像此前的數個SATA標準,由於固態硬碟機(SSD)的長足發展和越發廣泛的使用,SATA 3.0對於SSD來說已不敷使用,能在與舊裝置相容的基礎上比SATA 3.0(6 Gbps)提升多倍的匯流排頻寬,SATA 3.2選擇使用PCIe和SATA共用技術標準。[ 20] 不過相比原來的SATA標準來說,為了能在PCIe匯流排上運行而修改了大量的技術參數標準,而為了相容舊有的SATA,運作時功耗又會比只使用PCIe匯流排的控制器要高。[ 21] [ 22] 選擇與PCIe走在一起的另一個原因是,作為一個可廣泛適配的電腦匯流排,PCIe可在提供足夠的頻寬 的同時,還能通過增加PCIe通道數來達成成倍頻寬提升。[ 23]
此外,因為SATA Express支援原來在SATA邏輯介面層(面向作業系統 )上運作的AHCI ,使得支援只有邏輯介面層標準的NVMe (AHCI的繼任者)也成為了可實現的目的,只要SATA Express的存儲裝置支援。支援AHCI可確保能相容現時大量的舊型SATA裝置和舊版的作業系統(如Windows 7 ),對NVMe的支援則可全力發揮PCIe存儲裝置的功能與效能,像是大量I/O操作的並列化執行。[ 17]
SATA Express介面同時支援PCIe存儲裝置和SATA存儲裝置,其物理連接介面佔用兩條PCIe 2.0/3.0通道和兩個SATA 3.0(6.0 Gbps)連接埠(兩種連接介面重用一個物理連接埠),主機和存儲裝置之間的連接是純PCIe匯流排連接的,不需要額外的匯流排抽象層。[ 19] [ 22] 2013年8月的SATA 3.2版本規範中,正式將SATA Express匯流排標準推出,並公佈其硬體規格以及電氣特性參數。[ 1] [ 24]
SATA Express選擇使用PCIe,使得其性能可以通過多條並列的或是更高版本的PCIe匯流排來獲得性能的提升。舉個例子,使用PCIe 2.0 ×2時,可在8b/10b編碼及2×5 GT/s的吞吐量時獲得1GB/s的頻寬;而使用PCIe 3.0 ×2時,同樣通道下使用128b/130b編碼、2×8 GT/s的吞吐量時可獲得接近2 GB/s(實際1,969MB/s)的頻寬。[ 19] [ 23] 作為對比,SATA 3.0(6 Gbps)僅擁有0.6 GB/s的頻寬,使用的是效率相對較低的8b/10b編碼 。
運行模式
對於SATA Express控制器和其連接的存儲裝置,它們可使用3種不同的邏輯裝置介面和命令集:[ 22] [ 17]
傳統SATA
用於向下相容 傳統的SATA裝置(包括使用AHCI邏輯介面的SATA裝置)、SATA Express控制器提供的SATA 3.0連接埠。
使用AHCI的PCI Express
一來是用於使用PCIe匯流排並通過AHCI邏輯介面與主機連接的PCIe SSD;而二來是在作業系統中以相容性為目的,提供非效能最佳化,以廣泛使用的SATA模式(通過AHCI邏輯介面)存取PCIe SSD(即AHCI 模式,方便安裝不支援NVMe 的舊版作業系統,如Windows 7)。在AHCI開發的時代,系統的主机适配器 將CPU/記憶體子系統與相對慢得多的、基於旋轉磁性介質 的存儲子系統,AHCI是針對這種懸殊的速度差來進行最佳化設計的。而到了固態硬碟廣泛使用的時代,AHCI便出現了一些與固態硬碟的運作原理不相適應之處 而導致的效能低落,現時固態硬碟機採用的快閃記憶體,存儲原理與DRAM有類似之處(儘管速度仍是慢得多),不同於旋轉存儲媒介。
使用NVMe的PCI Express
用於使用PCIe匯流排並通過NVMe邏輯裝置介面與主機連接的PCIe SSD。NVMe 是一種轉為快閃記憶體設計的高效能、可擴展的主機控制器介面,其高效能主要在於低延時和I/O操作的并列性 ,現代CPU、系統平台及應用均可受益。相比AHCI ,NVMe提供在主機硬體和軟體可支援的情況下提供原生的存儲並行性支援,更少的資料存儲層級、更深的命令隊列和更高效的中斷 處理。
物理界面
SATA Express主機連接器,即一般的「主機板插座」(Host plug),可連接兩個傳統SATA裝置或是一個SATA Express裝置[ 25]
SATA Express原生物理介面
共有五種物理是SATA Express可用的,取決於裝置的用途:[ 18]
Host plug:即原生SATA Express物理介面,用於主機板、附加控制器(如擴展介面卡 )上。與舊型SATA裝置無縫相容、不需要額外的適配器或轉換器的保守設計。[ 18] 主機板一側的連接器可選擇連接兩個舊型SATA裝置或是一個SATA Express連接線的PCIe固態硬碟。而連接埠上的匯流排工作在PCIe模式還是SATA模式,取決於所連接的存儲裝置。[ 25]
Host cable receptacle:SATA Express資料連接線上的插頭,用於連接主機板上的Host plug插座,不相容於舊SATA插座。
Device cable receptacle:SATA Express資料連接線上的插頭,用於連接存儲裝置,相容舊型SATA插座,一個Device cable receptacle插座可插上一條舊SATA連接線與主機板的SATA插座連接,不過這樣的話裝置只會在SATA模式運作。
Device plug:使用於SATA Express存儲裝置上,這種連接埠是部分向下相容設計,可令裝置與多連結SAS(MultiLink SAS)或與下面提到的U.2主機板插頭配合使用。[ 26] [ a] [ b] 然而,SATA Express在裝置與主機板連接後,需要裝置支援PCIe連接時方能開啟PCIe通道。
Host receptacle:與M.2類似的板上連接方式,不需要連接線。這種連接方式間接相容連接一個舊型SATA裝置。
這五種SATA Express物理連接器僅提供兩個PCIe通道(即PCIe ×2規格),畢竟一開始就是基於舊版SATA及SAS物理介面改造的保守設計,注重向下相容性和成本效益,以便降低推廣成本,而且就算因性能接受度問題(僅支援到PCIe ×2)沒有廠商願意推出搭載這類連接器的主機板或裝置,相容SATA介面的設計也能保證其可用性及重用性。
U.2和M.2
事實上SATA-IO並不滿足於讓SATA Express僅支援到PCIe x2的規格。SFF-8639連接器規格(即後來的U.2)支援PCI Express x4、SAS 、SATA 總線,但採用線纜結構,主要用於企業級、伺服器 固態存儲裝置。[ 26] [ 29] [ 30] [ 31] 至2015年3月,一些廠商推出了使用U.2連接器、支援NVMe 的固態硬碟產品(如Intel 750系列)[ 27] [ 32] [ 33] ,預料本規格在性能上會獲得更廣的接受度,因為和M.2 一樣可以使用PCIe x4的規格,比原生SATA Express的高出一倍的PCIe通道,能達成最高約32Gbps(約4GB/s)的頻寬,同時保有SATA等舊型匯流排的間接相容性。因針腳定義相同,SATA Express也可直接使用M.2物理介面來實現板上連接,而市面上也有M.2與U.2的被動轉接器販售。[ 34] 也有SATA Express裝置直接採用PCIe物理規格的例子。
U.2支援熱插拔 而M.2不支援熱插拔;U.2可使用3.3V電源電壓和12V電源電壓,而M.2只能使用3.3V電源電壓;M.2可應用於固态硬盘 、无线网卡 等裝置,而U.2僅用於2.5英吋固態硬碟。
下表簡略展示SATA Express不同連接器之間的相容度:
连接器兼容性[ 18] :1
SATA Express 主机线缆 插座
SATA Express 设备线缆 插座
SATA Express 主机插座
SATA线缆 插座
U.2背板 插座[ a]
SAS MultiLink 插座[ b]
SATA Express 主机插头
是
否
否
是
否
否
SATA Express 设备插头
否
是
是
否
是[ c]
是[ c]
SATA 设备插头
否
是
是
是
是[ d]
是[ d]
相容度
SATA Express向下相容是裝置層級的,只要存儲裝置支援SATA均可使用;而PCIe模式,只要主機板晶片組/SoC有SATA Express控制器,也只需裝置支援即可正確開啟。不過無論是何種模式,仍然需要作業系統驅動程式的支援。
機械參數上,無論是原生SATA Express連接器還是U.2連接器,針腳的功能設定類似於USB 3.0 向下相容USB 2.0 的做法,原生SATA Express在兩個舊型SATA 7針連接器的基礎上另外新增了其它PCIe所需針腳位,也因此可讓舊型SATA資料傳輸線適配(最多插入兩個裝置)。[ 18] [ 25] 而U.2則是採用與M.2類似的針腳定義,U.2需要額外的被動適配器才能與舊型SATA裝置連接。另外,現時不是所有的主機板都配備U.2連接埠,與M.2類似的,需要PCIe轉接卡(被動或主動的,無橋接晶片的被動介面卡一般用於純PCIe裝置,帶橋接晶片的主動介面卡一般用於轉接SATA連接埠裝置);如果主機板上配備了M.2連接埠,除了使用M.2規格的裝置以外,也可通過被動轉接器使用U.2的裝置而無頻寬損失。[ 34]
軟體層面上,作業系統只要有AHCI驅動程式 即可開啟SATA Express的SATA模式(AHCI介面)存取舊型SATA裝置,或是通過AHCI介面存取SATA Express連接器的PCIe固態硬碟,與使用普通的SSD無甚區別。但是NVMe 的支援上,則需要較新的作業系統才有內建的驅動程式支援,舊作業系統(包括Windows 8 及之前版本的Windows 、Linux內核 版本3.3以前的Linux內核 、FreeBSD 9.2[ 35] 以前的FreeBSD 、Mac OS X 10.10以前的Mac OS X )需要額外的驅動程式方能支援。[ 17] 雖然一些支援NVMe的SSD有相容模式以便安裝舊版作業系統,不過像是Intel 600p這樣的SSD,本身無AHCI相容模式支援的,需要在載入NVMe驅動的情況下安裝舊版作業系統。
參見
備註
^ 1.0 1.1 U.2連接器最初名為SFF-8639,2015年6月改稱U.2[ 27]
^ 2.0 2.1 MultiLink SAS receptacle也稱SFF-8630連接器[ 28]
^ 3.0 3.1 SATA Express设备插头與U.2 (SFF-8639)或SAS MultiLink (SFF-8630)連接器匹配,但需要主機端及裝置都支援才會開啟PCIe通道
^ 4.0 4.1 SATA设备插头與U.2 (SFF-8639)或SAS MultiLink (SFF-8630)連接器匹配,但需要主機端及裝置都支援才會開啟SATA通道
參考資料
^ 1.0 1.1 1.2 Serial ATA Revision 3.2 (Gold Revision) (PDF) . knowledgetek.com. SATA-IO : 210–232. August 7, 2013 [April 7, 2015] .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4-03-27).
^ Niels Broekhuijsen. Report: Intel 9-Series Will Feature 10-16 Gb/s SATA Express . Tom's Hardware . April 17, 2013 [January 10, 2014] .
^ 3.0 3.1 Andrew Cunningham. New Intel chipsets speed up your storage, but they’re missing new CPUs . Ars Technica . May 11, 2014 [May 13, 2014]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02-15).
^ Niels Broekhuijsen. Asus Displays its Z87-Deluxe/SATA Express Motherboard . Tom's Hardware . January 7, 2014 [January 10, 2014] .
^ Chris Ramseyer. ASUS is ready for SATA Express – Early tech and performance preview . tweaktown.com. December 20, 2013 [January 10, 2014]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06-21).
^ Geoff Gasior. A first look at SATA Express with Asus' Hyper Express storage device . techreport.com. May 1, 2014 [May 5, 2014]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07-01).
^ ASUS First in World to Unleash Full SATA Express Performance . Asus . April 29, 2014 [May 5, 2014]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10-03).
^ Separate Refclk Independent SSC Architecture (SRIS) (PDF) . PCI-SIG . January 10, 2013 [May 5, 2014]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6-08-01).
^ Sean Portnoy. Intel launches Z97, H97 chipsets for performance desktop PCs . ZDNet . May 12, 2014 [May 13, 2014]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4-11-13).
^ Ian Cutress. The Intel Haswell Refresh Review: Core i7-4790, i5-4690 and i3-4360 Tested . AnandTech . May 11, 2014 [May 13, 2014]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4-05-14).
^ Thomas Soderstrom. Intel Z97 Express: Five Enthusiast Motherboards, $120 To $160 . Tom's Hardware . May 13, 2014 [May 13, 2014]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1-21).
^ Nathan Kirsch. ASUS Announces Z97-WS Workstation Motherboard . Legit Reviews. May 12, 2014 [May 13, 2014]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04-22).
^ Ian Cutress. The Intel Haswell-E X99 Motherboard Roundup with ASUS, GIGABYTE, ASRock and MSI . AnandTech . September 25, 2014 [October 2, 2014]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06-04).
^ Cutress, Ian. AMD Gives More Zen Details . Anandtech. 13 December 2016 [13 December 2016]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1-10).
^ Mark Kyrnin. What is SATA Express? . June 5, 2016 [November 29, 2016]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11-15).
^ Koen Crijns. 2015: The year of PCI-Express SSDs? . December 30, 2014 [November 29, 2016]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5-01-09).
^ 17.0 17.1 17.2 17.3 Dave Landsman. AHCI and NVMe as Interfaces for SATA Express Devices – Overview (PDF) . SATA-IO . August 9, 2013 [October 2, 2013]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3-10-05).
^ 18.0 18.1 18.2 18.3 18.4 SATA Express Connector Mating Matrix (PDF) . SATA-IO . August 9, 2013 [October 2, 2013]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3-10-04).
^ 19.0 19.1 19.2 SATA-IO Unveils Revision 3.2 Specification (PDF) . SATA-IO . August 8, 2013 [September 11, 2015] .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6-03-04).
^ Zsolt Kerekes. SSD Market History (1970s to 2014) . storagesearch.com. June 25, 2014 [July 18, 2014]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7-05-25).
^ Kristian Vatto. Testing SATA Express and why we need faster SSDs . AnandTech . March 13, 2014 [July 11, 2014]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7-06-05).
^ 22.0 22.1 22.2 Paul Wassenberg. SATA Express: PCIe Client Storage (PDF) . SATA-IO . June 25, 2013 [October 2, 2013]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3-10-04).
^ 23.0 23.1 PCI Express 3.0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PDF) . PCI-SIG . July 11, 2012 [July 2, 2015] .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5-07-03).
^ Gareth Halfacree. SATA-IO announces 16 Gb/s SATA 3.2 specification . bit-tech.net. August 13, 2013 [March 27, 2014]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4-03-30).
^ 25.0 25.1 25.2 Mark Tyson. ASUS motherboards to boast full SATA Express performance . hexus.net. April 24, 2014 [November 29, 2014]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7-07-20).
^ 26.0 26.1 Intel Look Inside: Solid State Drives for the Server, SATA and NVMe (PDF) . Intel : 55. November 27, 2014 [March 26, 2015] .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6-03-04).
^ 27.0 27.1 Paul Alcorn. SFFWG Renames PCIe SSD SFF-8639 Connector To U.2 . Tom's Hardware . June 5, 2015 [June 9, 2015] .
^ Harry Mason; Marty Czekalski. SAS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Update (PDF) . Storage Network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 19. 2011 [June 10, 2015] .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5-05-01).
^ Anand Lal Shimpi. Breaking the SATA Barrier: SATA Express and SFF-8639 Connectors . AnandTech . September 13, 2012 [October 12, 2013]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7-06-05).
^ Enterprise SSD Form Factor Version 1.0a (PDF) . ssdformfactor.org. SSD Form Factor Work Group: 48, 49. December 12, 2012 [June 12, 2015] .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6-05-06).
^ SFF-8639 Drive Backplane Connector . storageinterface.com. [October 12, 2013]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3-10-13).
^ Intel Solid-State Drive DC P3600 Series (PDF) . Intel : 18, 20–22. March 20, 2015 [April 11, 2015]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5-04-02).
^ SFF-8639: Specification for Multifunction 6× Unshielded Connector, Revision 2.0 (PDF) . ftp.seagate.com. SFF Committee. January 15, 2015 [April 12, 2015] . [失效連結 ]
^ 34.0 34.1 [儲存裝置] M.2、U.2誰更好?主流硬碟介面都有哪些? . xfastest.com. [2017-06-1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07-01).
^ nvme(4) . www.freebsd.org. [2020-04-0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2-02).
外部連結
官方網站:Serial ATA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SATA-IO)
SSD 不卡彈,新介面 SATA Express 解開速度限制, 1GB_s 起跳兼容老 SATA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LFCS: Preparing Linux for nonvolatile memory device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LWN.net , April 19, 2013, by Jonathan Corbet
NVMe vs AHCI: Another Win for PCI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AnandTech , March 13, 2014, by Kristian Vatto
Intel SSD DC P3700 Review: Understanding NVM Express , Tom's Hardware , August 13, 2014, by Drew Riley
PCIe SSD 101: An Overview of Standards, Markets and Performance , SNIA , August 2013,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February 2, 2014
Interface card mount – US patent 20130294023, November 7, 2013, assigned to Raphael Gay
MultiLink SAS presentations, press releases and roadmaps , SCSI Trade Association
一般 标准 存储 外围 音訊 可移动 嵌入式
注:接口依大致速度增序排列,每节最后列出的接口应该是最快的
关键术语 闪存制造商 控制器開發商
固態硬碟制造商 匯流排及傳輸協定 外觀結構配置及 連接介面 相关组织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