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ressCard

ExpressCard
發明日期2003
替代介面Thunderbolt
最多連接1 per slot
带宽
  • 480 Mbit/s effective (USB 2 mode)
  • 1.6 Gbit/s effective (PCIe 1 mode)
  • 3.2 Gbit/s effective (PCIe 2 or USB 3 mode)
類別串行
熱插拔Yes
外置介面Yes
ExpressCards與之前的CardBusPC Card的比較圖

ExpressCard是一種取代CardBus硬體標準,是一種用於周邊裝置的擴充介面,它與PC Card一樣都是由PCMCIA機構所發展,ExpressCard介面的總線部分可用USBPCI Express等介面與(資訊)裝置本體相連。至於要使用USB抑或PCI Express介面來相連則由硬體設計師依據應用的需求與場合來決定。ExpressCard也與過往的CardBusPC Card相同,皆具有熱插拔的機制功效。

總線介面與頻寬

  • 480Mb/s(USB 2.0)
  • 1.6Gb/s(PCI Express 1.0)
  • 3.2Gb/s(PCI Express 2.0或USB 3.0)(ExpressCard 2.0)

構型、外觀

ExpressCard在設計時有兩種外型選擇,分別是ExpressCard/34(34mm的卡寬)與ExpressCard/54(54mm的卡寬,卡形為L狀),雖然外型有兩種,但介面連接(連接器)的部分依舊是一種,即是34mm寬的接槽介面。

與CardBus的比較

ExpressCard在諸多特點功效上都超越之前的CardBus,不過最主要也最顯著的超越效益是在傳輸頻寬方面,ExpressCard的最大傳輸率可達400MB/s,相對的CardBus的最大傳輸率則為133MB/s。

ExpressCard之所以能有如此高幅度的傳輸率提升,其實得歸功於PCI Express x1(Lane,傳輸巷)或USB 2.0/USB 3.0高速介面,ExpressCard原生性地採用此兩種介面(主要是PCI Express),相對的CardBus採行的是標準PCI介面,而往未來看電腦資訊系統將逐漸採行PCI Express與USB 2.0USB 3.0介面並逐漸棄捨PCI介面。

此外,ExpressCard也比CardBus更講究節能省電,CardBus所用的運作電壓(或稱:工作電壓)範疇為3.3V—5.0V,相對的ExpressCard則是1.5V—3.3V,一般而言愈低的運作電壓愈能夠減少功率消耗(簡稱:功耗)。

首批採用

以下是較先採行同時也較具代表性的ExpressCard採行業者及其產品:

  • 索尼公司2006年推出的商务旗舰笔记本sz系列同时搭载了pc card和express card接口
  • 戴爾電腦在Precision、Inspiron、Latitude等筆記型電腦產品線的新款機種。
  • 華碩電腦發表的V6J型筆記型電腦也改以ExpressCard取代CardBus/PC Card。

從2005年3月德國漢諾威CeBIT國際電腦貿易展開始,有更多的產品裝置應用與採行ExpressCard技術及介面。

參見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