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崇六

馬崇六
个人资料
字晉三
出生1902年12月21日
逝世1998年2月3日(1998歲—02—03)(95歲)
 日本东京都目黑區
籍贯雲南大理
配偶張馨若
儿女馬天(長子)
馬元(次子)
馬瑛(長女)
亲属马梁(父)
学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工兵科

马崇六(1902年12月21日—1998年2月3日),字晋三,云南省太和縣玉洱鄉人(现今云南大理下关龙尾街)人,国民革命军全国工兵总指挥,中华民国交通部代部长。

馬晉三輸血,驗血者林語堂女公子林如斯,《聯合畫報》1944年第96期

生平[1][2][3]

1920年,毕业于昆明昆华中学,并考上云南讲武堂第15期,同年被选送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工兵科学习。1924年,回国参加北伐战争,担任第六军工兵指挥官,后升任工兵团少将团长。北伐战争胜利后先后在南京陆军步兵学校、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和陆军大学担任教官,撰写了中国第一部《步兵教典》,另外编写了《筑城教范》、《阵中勤务令》等教材。1936年2月5日,任陸軍少將[4],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升任全国工兵总指挥,兼任昆明最高行营国防工程处处长、战时交通总指挥、城防要塞局局长。1942年,日本侵略军从缅甸向云南进攻,兼任赴缅作战参谋团副团长,亲自指挥炸毁怒江惠通桥,有效阻止日军东进。1943年3月30日,晉任陸軍中將[5],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授予其“青天白日勋章”,同盟国”授予其“太平洋勋章”。1946年,受命炸毁南京梅花山汪精卫墓,将其尸体火化扬灰,8月21日,任國民政府參事[6]。1948年當選中華民國第一屆立法委員,1949年4月4日,任交通部政務次长[7]、代理部长[8]。随国民政府迁往广州,1950年2月20日辭職[9]。后去香港,在香港滞留,没有去台湾。在香港期间苦练书法,大有成就。1957年,赴日本东京,成立《静安学舍》,以教授中国书法和历史为生,日本皇太子也曾向其学习书法。1975年应周恩来的邀请,在离开中国近30年后首次回国。抵达北京时,周总理正重病住院,“特委托邓小平副总理代表他接待。”由于朱德与马崇六之父是云南讲武堂的同学,所以朱德委员长也接见了他。此后5次应邀回国参加庆典和参观访问,为中日友好做了一些工作。1986年为了更好地学习中国书法,以84岁高龄,率领静安学舍学员中国书法旅行团到北京、西安等地参观访问。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中央有关领导的亲切接见,民革中央则邀请启功、肖劳、周怀民等国内数十位著名书画家,特举行盛大的笔会,欢迎静安学舍的来访。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时代,抗日将领马晋三用手中的那管毛笔,用他神妙不凡的书法,仿佛架起一座“唤起许多对侵华战争有反省悔罪之心的日本人对中国的友好感情”之桥。中国改革开放后,大批青年留学日本,许多人成为他的忘年之交,有的还得到过他的帮助。1998年2月3日在日本东京家中因病去世,2天后才被发现,享年96岁。

參考文獻

  1. ^ 「馬崇六先生事略」,《雲南文獻》第28期,民國87年12月25日
  2. ^ 「马崇六将军事略」,胡以时,《昆明文史资料集萃》第7卷,云南科技出版社,2009.12,第5390页
  3. ^ 「回憶晉三伯父」,馬卿雲,《雲南文獻》第28期,民國87年12月25日
  4. ^ 《國民政府公報》第1964號
  5. ^ 《國民政府公報》第557號
  6. ^ 《國民政府公報》第2604號
  7. ^ 《總統府公報》第218號
  8. ^ 「雲南省第三區立法委員馬崇六就任交通部次長,依照「憲法」第75條之規定,並按照司法院之解釋,應視為辭職,遺缺由候補人趙澍遞補」,穗統(一)字第78號(38.10.04),《總統府公報》
  9. ^ 《總統府公報》第2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