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米娜 (2019年)
颱風米娜(英語:Typhoon Mitag,國際編號:1918,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192019,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Onyok)是2019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8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米娜」一名是由密克羅尼西亞提供,是雅蒲語「我的眼睛」之意,亦為當地女性名稱之一。[1][2] 發展過程9月25日,一個低壓區在關島東南方海面形成。下午2時,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1W。同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為熱帶低氣壓。 9月26日上午5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評級提升為「中」。晚上8時,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布烈風警報,同時,台灣中央氣象局將其升格為熱帶性低氣壓,並給予編號24。此後不久,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評級提升為「高」,並發布熱帶氣旋形成警報。此時大部份電腦預報路徑均估計系統在台灣以東海面轉向東北,趨向韓國東南部至日本九州[3]。 9月27日下午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給予熱帶氣旋編號19W。下午9時45分,香港天文台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 9月28日上午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給予國際編號1918,並命名「米娜」[4]。同時,台灣中央氣象局將其升格為輕度颱風[5]。上午9時45分,香港天文台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日本氣象廳在9月29日上午2時將其升格為強烈熱帶風暴,而香港天文台亦有跟隨。下午5時,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將其升格為颱風。下午5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颱風。晚上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颱風。晚上10時,香港天文台將其升格為颱風。晚上11時,台灣中央氣象局將其升格為中度颱風[6]。 10月1日下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強烈熱帶風暴。晚上8時,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晚上8時30分,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宣佈米娜於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沈家門登陸,成為自1949年以来10月登陸中國最北的熱帶氣旋[7]。下午9時半,香港天文台將其降格為強烈熱帶風暴。 10月2日下午4時,香港天文台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下午5時,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晚上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晚上8時40分,大韓民國氣象廳宣佈米娜於全羅南道海南郡登陸[8]。 10月3日下午2時,日本氣象廳表示米娜轉化為溫帶氣旋。下午5時,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宣布对其停止编号。 影響菲律賓
9月28日下午5時,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對位於呂宋島的巴丹群島、巴布延群島發出一號風暴信號。9月30日晚間11時解除一號風暴信號。 臺灣隨着米娜逼近臺灣東南東方海面,中央氣象局在9月29日上午8時30分發佈海上颱風警報。[9] 並在晚間8時30分發陸上颱風警報。[10] 因颱風9月30日基隆市、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宜蘭縣、新竹縣、花蓮縣、台東縣(成功鎮、東河鄉、長濱鄉、綠島鄉、蘭嶼鄉)停止上班上課。[11]而新竹市、苗栗縣宣布30日晚間1800停止上班上課,連江縣中午12點開始停班課。[12] 由於米娜颱風速度加快中心,台東縣已脫離其暴風圈。[13] 大部分縣市在10月1日已經恢復正常上班上課,剩下桃園市復興區停止上班上課。[14]隨著米娜逐漸遠離,氣象局表示其暴風圈已脫離臺灣本島陸地,並在上午5時30分解除陸上颱風警報。[15]稍後在上午11時30分解除海上颱風警報。[16] 米娜在台灣共造成12傷,全台累計6萬6773戶停電[17]。3,662人需疏散撤離[18],合共687件災情[17]。 米娜可能亦是造成宜蘭縣蘇澳鎮南方澳大橋坍塌的原因之一。此事件造成6死12傷,以及一輛油罐車落海與三艘漁船遭橋樑結構壓毀。[19] 中國大陸
在9月29日下午6時發布颱風藍色預警信號。在9月30日上午6時發布颱風黃色預警信號,並在9月30日下午6時發布颱風橙色預警信號。 福建
浙江
颱風米娜導致浙江78萬人撤離[20]。登陸舟山後,舟山城區大面積受淹[21],12小時雨量創下新紀錄(279.6mm),經濟損失達18.56億人民幣;因災死亡3人,失聯1人。 上海
韓國米娜經過韓國時導致該國至少10人喪生、4人失蹤、多人受傷[22]。 米塔成為2019年第7個影響朝鮮半島的颱風,追平南韓自1957年以來單年度被颱風侵襲的紀錄。其餘6個侵韓的風暴為7月丹娜絲;8月范斯高、利奇馬、柯羅莎;9月玲玲、塔巴,其中僅范斯高中心直接登陸南韓。[23] 熱帶氣旋警告使用記錄菲律賓
臺灣
中國大陸
參見註釋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