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布雷
陈布雷(1890年11月15日—1948年11月13日),原名陈训恩,字彦及,笔名布雷 (英文暱稱Bread之譯音)[1],畏垒,浙江宁波慈谿县人,中华民国评论家、文學家、政治家,受蔣中正赏识,弃文从政,有「文胆」之譽。1947年,在原籍浙江省慈谿县當選為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1948年,自杀。 生平早年1890年11月15日,陳布雷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府慈谿县的一個富裕的耕讀家庭,家族属于官桥陈氏。5歲發蒙識字,入家塾,次年隨母親移居祝家渡。13歲移居余姚市三七市镇,入董氏家塾。後應府試與院試。1904年,秘密參加一個名為「覆滿同志社」的革命黨社團,開始革命活動。1906年,進入寧波府中學堂,與舊生發生矛盾而引發學潮,遂自請退學。後至杭州入讀浙江高等學堂預科,秋,因浙江保路運動風潮思潮奔走。1907年夏,升入浙江高等学堂本科。1911年春,代戴季陶到上海《天铎报》撰短評,夏,以第四名畢業後被《天铎报》聘為編輯,開始用笔名“布雷”寫作。以《談鄂》為題撰寫10篇社論,聲援武昌起義,在報界嶄露頭角。後因報館欠薪離職。 教職1912年,返回宁波,任教於宁波效实中学,後擔任該校校长,兼任《申報》、《四明日报》譯述。3月,加入國民黨。(那時國民黨還沒有成立。陳加入的是同盟會。)後,父母先後去世,弟妹均仰賴其撫養照料,造成他年輕時已有骨盆疼痛、神經衰弱、經常性失眠[2]。1920年末,上海《商報》籌創,任编辑主任。報館同仁有潘公展、陳鐵生諸人,並與張季鸞交往。 從政族兄陈祀怀善古文词,是浙江省宁波地区(慈溪过去属宁波府治)的士绅领袖、著名乡贤,夙为蒋介石所器重。蒋就任北伐军总司令,聘陈祀怀做他的私人秘书,未就。陈祀怀向蒋推荐了族弟陈布雷担任。1926年末,乘報館休刊與潘公展同遊南昌,有意面會採訪國民黨中諸人士。2月,與蔣介石會面後加入中國國民黨。4月,受邵元沖及張靜江推薦,出任浙江省政府秘書長。5月,不喜常委馬彝初作風,又受推薦,赴南京任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書記長,與胡漢民、丁惟汾、陳果夫共事。8月,寧漢分裂,隨蔣介石下野。1928年,赴上海任《時事新報》總主筆,兼辦《戊辰通訊社》。 1929年春,參加國民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被選為中央候補監察委員。7月,隨蔣北上視察黨務,同行亦有周佛海。8月,受國民政府委任和張靜江提請,任浙江省教育廳長。1930年12月,赴南京接任教育部常務次長,浙省廳長職由張道藩接任。任內處理國立勞動大學、私立光華大學等校學潮並致力調整大學教育。1931年6月,任教育部政務次長,兼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副部長,與劉蘆隱、程天放共事。1934年5月,出任中國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南昌行营设计委员会主任。 1936年,擔任中國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副秘书长、蔣中正侍从室第二处主任(直至1945年10月侍从室撤销)、中央宣部副部长、国民党中央委员,成为蔣中正高级幕僚。蒋发布的重要文电,多出其手。陈非常熟悉蒋的意图,他代蒋起草的一些文电稿,颇称蒋意。一遇有重大事件,蒋时常单独约陈密谈,有时谈至深夜。凡是侍一、侍二两处发出的密电稿,都要经他一一审阅。因此,陈对侍从室的业务和蒋指示的精神,有着比较全面的了解。还亲自编制关于蒋介石的日常生活起居和行动的记录。依规定由值日的侍卫官,负责记录蒋每天的生活起居和行动,填写日报,交给蒋‘官邸”的侍从秘书汪日章或俞国华,汇送给陈布雷按年月编制《蒋介石的实录》。 1937年1月2日,蔣中正由南京飛往奉化休養,陳布雷等同行[3]:5328。3月4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決議,陳布雷、谷正綱繼邵元沖、朱培德為中政會委員[3]:5378。 1945年10月,侍从室撤销后,调回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副秘书长。1946年,出任國民政府委員。同年,擔任效實中學校董會主席。 1947年5月30日,南京《中央日報》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陳立夫為董事長,陳布雷同彭學沛、王啟江等人被選為常務董事,陳誠為常務監事,社長仍由馬星野擔任;決定除南京《中央日報》稱為《中央日報》外,其他各地中央日報則均冠以當地地名[3]:8364。同年任总统府国策顾问,代理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員會秘书长。 自盡1948年11月13日,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秘書長陳布雷在南京服安眠药自盡,终年59岁,葬于杭州九溪[3]:8729。 身后蔣介石、宋美齡前往吊唁[3]:8729。蔣介石輓額「當代完人」[4]:9。1949年11月,蔣又題寫「精神不死」[4]:9。 自盡後的媒體報導1948年11月18日,《中央社》報導稱陳布雷是因突發性心臟病發身亡,並稱因服用過量安眠藥而死。並稱他自殺之前在南京寓所寫完給蔣中正的上書,又給妻子、兄弟和友人留下了一封遺書,然後服下了過量的安眠藥自盡,得年59歲。 1948年11月19、20日連續兩日,其治喪委員會將其遺書公開於京滬地區的報紙[5]:
中國国民党官方说他是“感激轻生,以死报国”。但江深、陈道阔則認為陳布雷因看到黨內腐朽已無法收拾,遂絕望自殺。说他是为垂死的蒋介石政权“殉葬”,说他是“以死明志”或是“死谏”等等[6]。 李敖書中考察資料,稱可能是因其自家子女部分投共,又無法勸蔣真正與中國共產黨和談,國民黨腐敗不堪,民心已失,心中五感交集,諸多原因所致。 荣誉家庭祖父陳士芳茶商,父親陳依仁為老三,得年49歲;母親應氏生5男6女,於1905年去世,得年39歲。1906年父親娶羅氏為後母。 陳布雷為長子,三姊陳素娟、四姊陳若娟、三弟陳訓懋(1892年~1908年)、五妹陳靜娟(若希)(1893年)、六妹陳曉娟(若華)(1895年)、七妹陳淑娟(1897年)、八妹陳婉娟(瞻華)(1899年)、四弟陈训慈(1901年~1991年)、五弟陈训恕(行叔)(1905年)、同父異母六弟陈训悆(叔兌)(1907年~1972年)、陈玲娟、陈叔時(训惠)(1909年?1910年~1978年),陳叔同(1911年~2004年)。 族兄大哥陳屺懷(1872年),七(?)弟陈训(敏心)(1903年)。 妻子儿女
参考文献引用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