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钱牌 (先秦货币)

“见金一朱”铜钱牌
金版(左)和铜钱牌(右)

铜钱牌,中国战国晚期楚国铸行的一种青铜货币。铜钱牌整体呈长方版形,通体铸有卷云纹,以云雷纹衬底。铜钱牌正背两面英语Obverse and reverse的四周都有郭,正面中央有两个同心的圆形突棱,突棱间有右旋读的“见金一朱”、“见金二朱”或“见金四朱”的四字篆体钱文。铜钱牌是楚国用来与金版互为兑换的地方性货币。

历史

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强国之一,社会经济较为发达。货币体系与中原各诸侯国有明显的不同,大致有蚁鼻钱布币金版、铜钱牌等。其中铜钱牌呈长方形版状,两面均有精美的蟠虺流云纹饰,制作规范,正面中央有大小两个同心圆凸棱,构成圜钱形状,凸棱之间铸有铭文,钱文为篆文,右旋读。[1][2][3]

在后世钱谱中,清代金石学家、古泉学家刘燕庭曾于道光年间陕西发现几枚,刘燕庭将其钱文释读为“良金一朱”、“良金四朱”。由于出土地不详,性质无法确定,旧谱多将其列入奇品或无考品。随着铜钱牌的不断出土,特别是湖北蕲春“见金二朱”的出现,有学者认为三种铜钱牌存在“子母相权”关系。钱文的前两个字,旧时有释读为“良金”[a]、“白金”、“艮金”的,但后来黄锡全等学者据楚简文字[b]将之释为“见金”,其中“见”为通假字,通“视”,钱文的含义为“铜钱牌分别可比照或视同黄金一铢、二铢和四铢。如此,则文义可贯通。”[5]湖北东南部的大冶、阳新、蕲春等地曾陆续出土了少许的“见金”系列铜钱牌,同时还出土了作为断代器物的战国青铜器和蚁鼻钱,从而证明了铜钱牌是战国时期楚国之物。[1][2]

“见金一朱”铜钱牌一般长92毫米,宽31mm-32mm,厚1.5mm-2mm,重34g-39.9g,1983年以来在湖北阳新、蕲县等地有出土。“见金二朱”铜钱牌一般长为92毫米到105毫米,重59克左右,可兑换黄金二铢;“见金四朱”铜钱牌一般通长为130毫米左右,重120克左右,可兑换黄金四铢。[1][2][6]

注释

  1. ^ 《中国钱币大辞典·先秦编》中选用了“良金”的释读,并解释为“上等黄金”[2]
  2. ^ 如郭店楚简《老子》中的“见”字[4]

参考

  1. ^ 1.0 1.1 1.2 中国嘉德2013秋季邮品钱币拍卖会>战国·楚 “视金一铢”铜钱牌[永久失效連結]
  2. ^ 2.0 2.1 2.2 2.3 朱活主编. 中国钱币大辞典·先秦编. 北京: 中华书局. 1995: 21–22. ISBN 9787101012415. 
  3. ^ 细品大冶“良金四朱”. 东楚网-黄石日报. 2013-07-13 [2018-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0). 
  4. ^ 铜钱牌(视金四朱). 中国国家博物馆. [2018-02-10]. [永久失效連結]
  5. ^ 黄锡全《先秦货币通论》
  6. ^ 张寿来;“良金”铜钱牌初探[J];中国钱币;1990年03期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