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孢菌寄生
金孢菌寄生(學名:Hypomyces chrysospermus),俗稱牛肝菌進食者(bolete eater)和牛肝菌黴菌(bolete mould)[2],是一種以寄生形式生長的子囊菌门真菌,其宿主為牛肝菌。[3]這種真菌會將宿主的顏色變為淡白色、金黃色或棕褐色。這種真菌廣泛地分佈於歐洲和北美,以及西澳大利亞州西南部。與相關的泌乳菌寄生不同,這種真菌不宜食用。 分類金孢菌寄生是於1860年首次獲法國真菌學家兄弟路易·勒內·圖拉斯內和查爾斯·圖拉斯內描述的[1]。其學名源自拉丁文詞彙「chryse-」和「sperma」。「chryse-」意思是「金黃色」,而「sperma」意思則是「種子」。結合起來就是「金黃色種子」,在真菌學中則指「金孢」,指的是其金黃色的孢子。[4]其俗稱包括牛肝菌進食者[5]和牛肝菌黴菌。[6] 金孢菌寄隸屬於寄生子囊菌门,子囊菌门下的每個物種都會感染不同種類的真菌。例如,泌乳菌寄生的宿主為红菇科真菌,黄麻菌寄生和变形菌寄生的宿主為乳牛肝菌属真菌,黑果菌寄生的宿主為粉孢牛肝菌屬真菌,而其他菌寄生屬真菌則有更多種類的宿主。[7] 描述金孢菌寄生會寄生牛肝菌。起初,這種真菌會令牛肝菌表面蓋上一層薄薄的白膜。這層白膜漸漸會變成金黃色,最後變成紅棕色的粒狀表面。[8]在寄生的第三階段中,牛肝菌的菌肉會軟化和腐爛。[9]單個或多個牛肝菌可能同時被感染,而桩菇菌属和须腹菌属真菌有時候亦會成為這種真菌的宿主。[5] 其子囊孢子呈橢圓形,在白色階段是平滑的,其大小為10–30 x 5–12微米。在金黃色階段是疣狀的,其直徑為10–25微米。這兩個階段是無性的,而最終階段則是有性的。紅棕色階段是紡錘狀的,其大小為25–30 x 5–6微米。[5] 分佈及生境金孢菌寄生廣泛地分佈於北美[5]和歐洲。[6]這種真菌亦會在西澳大利亞西南部出現。它們通常會在森林和沿海植物群中出現。[10] 可食性與相關的泌乳菌寄生不同,金孢菌寄生是不可食用的,並且可能是有毒性的。[5][6] 參考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