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海
《辞海》是一套兼收语言条目和百科条目的大型综合性辞书,外界認為其编纂過程专业與严谨,而且知识性和准确性較高,辭海也被視為中国权威的工具书之一。最早由私营中华书局創辦人陆费逵於1915年發起,首任主編舒新城,1936年正式出版了兩大冊。1957年適逢反右運動之時,毛澤東做出修訂《辞海》的決定。歷經文化大革命出版修訂工作有停頓[1]。此書歷經南京遷到杭州及國共內戰而有不同版本的發展。目前由上海辞书出版社负责编纂出版,在台灣也有台灣中華書局出版正體中文版。另有以此書為基礎擴展而成的特大型综合性辞典《大辞海》。 内容体例《辞海》以词汇为主体内容。辞海除收录常见词汇外,还收录了丰富的专业词汇,涉及哲学、历史、医学、法学、化学、宗教、数学等众多学科和领域,因而成为百科全书式的综合性辞典。 编写历史1915年,中华书局的主持人陆费逵啟動《辭海》計畫,採「海納百川」之意[2],與同為商务印书馆的《辞源》竞争[3]。1928年专聘舒新城担任主编。隔年,辭海編輯室從南京遷到杭州[4]。 1936年,第一版正式出版。 1957年9月,毛泽东在上海决定对老《辞海》进行修订[5]。隔年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成立,之后组织了约5,000名专家参与编写工作。 1961年至1962年初,《辞海》试行本出版。 1965年,“未定稿本”完成。接下來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修订工作被迫停止。文革后继续进行修订,到1979年正式完成了第一次重大修订。 1978年1月,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改称上海辞书出版社,现承担《辞海》、《大辞海》、《汉语大词典》等书籍出版工程[6]。 2005年,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旗下非营利性事业单位辞海编纂处成立,主要承担《辞海》《大辞海》编纂与修订工作。 位於台灣的中華書局則由雷飞鸿主編了新编《辞海》[7],臺灣版最近的是2000年的第十版[8]。 相关評論《中国图书評論》曾指出第二版的《辞海》因在階級鬥爭時代出版,許多釋文仍偏向左派[9]。 陈守礼评論1999年版《辞海》有關胡适及相关涉及戡乱条例、戡乱等詞條犯有政治性错误[10]。 學者李寿星评論第六版《辞海》,雖在执行法定计量单位方面,較先前版本有所改进,但仍存有不少问题,而其中多数是老问题,「希望《辞海》闻过即改,真正成为『标准书』」[11]。 版本辞海
台灣中華書局版和中華民國政府一起遷移到台灣的中華書局(台灣中華書局)也在1956年發行《辞海》上下2冊,台灣中華書局辞海編集委員會在1996年出版《辞海 最新增訂本》(8版)。 大辞海《大辞海》的篇幅为《辞海》的2.5倍,全书约5,000万字。共有38個分卷。收录词目28万条,图片8,000幅。不仅充分反映中国各个领域的历史、现状和知识,同时还介绍世界各国的知识和信息,展现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新面貌,是中国学科名词、术语、概念等方面知识的集大成者[17]。 《大辞海》先后被列入“十五”、“十一五”與“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并于2007年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资助,2009年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2016年9月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组织对《大辞海》进行验收,验收小组给予该项目“优秀(91分)”的评价。[18] 社會影響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公司注册处文件《香港公司名称注册指引》中,要求公司中文名称所用文字必须可在《康熙字典》或《辞海》及 ISO 10646 国际编码标准内找到。[19] 参考文献引用
来源
外部链接
参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