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堪

宗室載堪
兵部左侍郎左翼前鋒統領鑾儀使正藍旗宗室總族長
國家中國
時代
主君道光帝-咸豐帝
愛新覺羅
載堪
封爵三等輔國將軍
旗籍正藍旗滿洲
籍貫左翼近支宗室正藍旗第二族
出生嘉慶二十三年五月初九日
(1818-06-12)1818年6月12日
逝世咸豐十一年二月初六日
1861年3月16日(1861歲—03—16)(42歲)
親屬
父親怡恪親王奕勳
嫡母鈕祜祿氏
繼母伊爾根覺羅氏
生母王氏
正室博羅特氏
側室
正室之父一等誠勇公裕恆
兄弟 
應封宗室

宗室載堪(1818年6月12日—1861年3月16日,嘉慶二十三年五月初九日未時—咸豐十一年二月初六日巳時)[1]正藍旗滿洲人,左翼近支宗室正藍旗第二族字輩,奕斌佐領下人,怡親王奕勳七子,載垣之幼弟,清朝官員、將領,封爵三等輔國將軍,官至侍郎副都統

生平

道光十二年(1832年)十月,賞戴花翎,同月賞戴一品頂戴[1]

十八年十二月(1839年1月),由應封宗室考封三等輔國將軍,授侍衛處三等侍衛[1][2][3]

二十二年(1842年)正月十五日,命為乾清門侍衛[1][2][4]九月二十二日,偕同特登額德勒克色楞玉明培成派赴天壇查看處理乾枯樹木。[3][5]

二十三年(1843年)三月初八日,由侍衛處奏派充考試監試大臣。[3]

二十四年(1844年)八月初十日,充甲辰恩科順天鄉試搜檢大臣。因失察應考士子懷中挾帶小抄,八月二十七日,遭處分罰一年。[2][3]

二十六年(1846年)八月二十七日,兼充侍衛班領[2][3]

二十七年(1847年)二月十七日,偕同理藩院左侍郎恩華、內閣學士景慶東陵查看紅樁。[6]四月十二日,授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1][2][3][7]九月,派赴天壇查看辦理乾枯樹木。[3]

二十八年(1848年)二月初一日,侍衛處奏派充經筵前引大臣;二十七日,偕同乾清門侍衛佛隆阿兵部左侍郎德厚西陵查看紅樁。[8][3]

二十九年(1849年)二月十七日,因兄載增「於召見時輒敢以家事冒昧陳奏,已屬膽大妄為,復將妄奏之語向伊家內之人洩漏」,載堪與載増皆遭革職、所有差使全部革退,但加恩賞給一等侍衛大門侍衛上行走。[1][2][3][9]

咸豐元年(1851年)二月,派充乾淸門侍衛[1][10]

二年(1852年)五月初一日,授正黃旗蒙古副都統[11]八月二十日,復授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12]九月初二日,派同御前侍衛巴雅爾理藩院左侍郎綿森赴東陵查看紅樁;初四日,充經筵前引大臣。[1][2][3][13]

三年(1853年)正月二十二日,轉補鑲黃旗滿洲副都統。[14]二月十六日,派充管理新舊營房事務大臣;十九日,署理正藍旗漢軍副都統。[15]五月二十四日,署理護軍營正藍旗護軍統領。七月初三日,值年旗奏派充查城大臣[16]九月初九日,因太平天國北伐咸豐帝惠親王綿愉奉命大將軍科爾沁扎薩克郡王僧格林沁為參贊大臣統兵出征,派載堪奉大將軍印、參贊大臣關防於乾清宮案上。[1][2][3][17]

四年(1854年)三月,載堪率護軍營兵五百名隨僧格林沁出兵征剿,駐兵於楊村,上諭令載堪兵少應嚴加偵查、防範。[18]四月十三日,長蘆鹽運使文謙奏報,太平軍字阜城縣竄出攻佔東光縣連鎮,用船搭建浮橋渡河,雖距離天津三百里但水路可迅速抵達,上諭副都統載齡飭令於天津近處的載堪率軍趕赴天津會師佈防守禦。[19]七月十七日,由天津返回京師。八月初八日,派充御門聽政讀本官(讀本滿學士)。十月二十二日,兼授奉宸苑卿。十二月初九日,工部奏派充管理溝渠河道大臣;十五日,署理正白旗滿洲副都統。[1][2][3][20]

五年(1855年)二月二十四日,授正藍旗宗室總族長。五月十五日,因之前在楊村作戰出力,由巡防大臣奏請交宗人府議敘。六月二十七日,署理鑲白旗蒙古副都統。[21]八月初八日,派充管理鑲白旗蒙古新舊營房大臣。十月二十四日,遷兵部左侍郎[22]十一月二十八日,派充值年旗大臣[1][2][3]

六年(1856年)正月十七日,兼充侍衛班領。二月初五日,派充對引大臣;初八日,充崇文門左翼監督;二十九日,充繙譯試卷閱卷大臣。三月十八日,署理稽察寶坻等小四處事務大臣[23]八月初四日,派充丙辰科武會試較射大臣。[2][3]

七年(1857年)二月初一日,兵部奏派偕同惠親王綿愉考驗左翼八旗官員軍政。四月初六日,署管理三庫事務大臣[24]九月二十六日,派充管理馬館。十一月初一日,奉命查抄革職官員伊奇立家產。[2][3]

八年(1858年)二月,御花園順貞門火災,載堪與值班王公大臣即進入撲救,火勢熄滅;十八日,軍機處查明救火出力的王公大臣、文武官員;二十一日,載堪獲得獎勵加一級。四月二十一日,署稽察寶坻等小四處事務大臣。[25]六月十三日,署理鑲白旗漢軍副都統;二十一日,補授正黃旗護軍統領[26]九月初二日,禮部奏派充恭送《大清宣宗成皇帝實錄》前引大臣;初八日,兼署禮部右侍郎文祥出差);[27]十三日,咸豐帝閱兵兩翼八旗護軍營鎗操,因陣勢嫻熟、步伐整齊,特旨褒獎統領各員平日訓練認真,載堪與前鋒統領熙拉布綿勳、護軍統領德全伊東阿一起獲議敘。[1][2][3]

九年(1859年)正月十三日,奉派管理南西門。六月二十八日、七月初四日,二次受咸豐帝召見。十月初四日,派充己未恩科順天武鄉試較射大臣。十一月三十日,工部奏派填寫黃檔。十二月初七日,兼授鑾儀衛鑾儀使[2][3][28]

十年(1860年)正月二十七日,受召見。三月十八日,因揀選筆帖式奉天佐雜等官有誤,遭吏部議處罰俸。閏三月十七日,與副都統德全因失察屬員辦米舞弊得贓,一併遭到交部議處。[29]四月十一日,遭罰俸一年;十三日,派充標識大臣。六月十四日,調授前鋒營右翼前鋒統領[2][3][30]

十一年(1861年)二月初六日,卒,年四十四歲。[1]

家庭及關聯

父母

兄弟

載堪排行第七,有六兄。

妻室

子嗣

載堪有二子。

  • 長子:溥義(1849年—1883年),襲奉國將軍。娶關佳氏,定保之女。
  • 次子:溥倬(1858年—1860年),早卒,無嗣。

[1][32]

参考文献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愛新覺羅宗譜》,2冊甲二,頁886-887。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館藏《清國史館傳包》,701001075-4號,宗室載堪列傳。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館藏《清國史館傳包》,702001944-1號,宗室載堪履歷冊;702001944-4號,宗室載堪列傳。
  4. ^ 《大清宣宗成皇帝實錄》,卷三百六十五,道光二十二年正月甲子。
  5. ^ 《大清宣宗成皇帝實錄》,卷三百八十一,道光二十二年九月丁卯。
  6. ^ 《大清宣宗成皇帝實錄》,卷四百三十九,道光二十七年二月丁卯。
  7. ^ 《大清宣宗成皇帝實錄》,卷四百四十一,道光二十七年四月庚申:「以乾清門三等侍衛載堪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鴻臚寺卿恆毓為太常寺卿;邵燦為光祿寺卿。」
  8. ^ 《大清宣宗成皇帝實錄》,卷四百五十二,道光二十八年二月辛未。
  9. ^ 《大清宣宗成皇帝實錄》,卷四百六十四,道光二十九年二月丙辰。
  10. ^ 《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二十八,咸豐元年二月丙戌:「以頭等侍衛輔國將軍載堪為乾清門侍衛。」
  11. ^ 《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六十一,咸豐二年五月辛亥:「正黃旗蒙古副都統德昌緣事降調,以頭等侍衛載堪為正黃旗蒙古副都統。」
  12. ^ 《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六十九,咸豐二年八月戊戌。
  13. ^ 《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六十九,咸豐二年九月己酉。
  14. ^ 《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八十三,咸豐三年正月丁卯:「調正黃旗蒙古副都統載堪為鑲黃旗滿洲副都統,以內閣學士肅順為正黃旗蒙古副都統,理藩院右侍郎培成兼鑲紅旗漢軍副都統。」
  15. ^ 《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八十五,咸豐三年二月甲午。
  16. ^ 《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九十五,咸豐三年五月癸酉。
  17. ^ 《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一百五,咸豐三年九月辛亥。
  18. ^ 《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一百二十四,咸豐四年三月乙卯:「載堪所帶兵僅五百名,著飭令嚴密防範,勤加偵探。並著載齡與文謙隨時知照,互相聯絡。如天津有警,或令載堪酌量移營前進。」
  19. ^ 《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一百二十七,咸豐四年四月辛巳。
  20. ^ 《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一百五十四,咸豐四年十二月己酉。
  21. ^ 《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一百七十,咸豐五年六月戊午:「正藍旗蒙古副都統巴雅爾因病解任,以哈密辦事大臣色克通額為正藍旗蒙古副都統,鑲黃旗滿洲副都統載堪署鑲白旗蒙古副都統。」
  22. ^ 傳稿作「兵部右侍郎」,據《實錄》、《清代職官年表》,改正。錢實甫編,《清代職官年表》(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第1冊,頁494-499;《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一百八十一,咸豐五年十月甲寅。
  23. ^ 《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一百九十三,咸豐六年三月乙亥。
  24. ^ 《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二百二十三,咸豐七年四月丁亥。
  25. ^ 《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二百五十二,咸豐八年四月丙寅:「以鄭親王端華步軍統領。調正白旗滿洲副都統文清為鑲白旗滿洲副都統,鑲白旗滿洲副都統熙拉布為正白旗滿洲副都統,鑲紅旗漢軍副都統連成為正白旗漢軍副都統,正白旗漢軍副都統載崇為鑲紅旗漢軍副都統。以散秩大臣穆隆阿、委散秩大臣文謙署鑲黃旗蒙古副都統;署刑部左侍郎文祥、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書元署鑲黃旗漢軍副都統;內閣學士雙福署正黃旗滿洲副都統;太常寺卿察杭阿署正黃旗蒙古副都統;通政使司通政使奎章、正黃旗滿洲參領平瑞署正紅旗蒙古副都統;頭等侍衛福鈐、正黃旗漢軍參領景紋署正紅旗漢軍副都統;鑲紅旗滿洲參領博銘署正藍旗滿洲副都統;鑾儀衛冠軍使奕貴署正藍旗蒙古副都統;鑲黃旗滿洲參領文永署正藍旗漢軍副都統;散秩大臣德鑑署鑲藍旗漢軍副都統;正藍旗蒙古副都統托雲署正白旗護軍統領;正黃旗護軍統領載堪署管寶坻等四處官兵事。」
  26. ^ 《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二百五十六,咸豐八年六月丁巳;卷二百五十七,咸豐八年六月乙丑。
  27. ^ 《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二百六十三,咸豐八年九月庚辰。
  28. ^ 《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三百二,咸豐九年十二月壬寅。
  29. ^ 《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三百十三,咸豐十年閏三月辛亥。
  30. ^ 傳稿作「左翼前鋒統領」,據履歷冊、《實錄》改正。《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三百二十二,咸豐十年六月丙子:「以都察院左都御史愛仁署鑲白旗漢軍都統;調正黃旗蒙古副都統文俊為正藍旗滿洲副都統;以正黃旗護軍統領載堪為右翼前鋒統領。」
  31. ^ 《愛新覺羅宗譜》譯作「恆英」。
  32. ^ 清史稿》卷一百六十四,表四,皇子世表四。
官衔
前任:
宗室慶錫
六員之一
滿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
道光二十七年四月十二日 - 道光二十九年二月十七日,革職
1847年5月25日 - 1849年3月11日
繼任:
瑞麟
六員之一
前任:
德昌
二員之一
正黃旗蒙古副都統
咸豐二年五月初一日 - 咸豐三年正月廿二日
1852年6月18日 - 1853年3月1日
繼任:
宗室肅順
二員之一
前任:
宗室載齡
六員之一
滿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
咸豐二年八月廿日 - 咸豐五年十月廿四日
1852年10月3日 - 1855年12月3日
繼任:
宗室載鷟
六員之一
前任:
德齡
二員之一
鑲黃旗滿洲副都統
咸豐三年正月廿二日 - 咸豐八年六月廿一日
1853年3月1日 - 1858年7月31日
繼任:
福鈐 署理
二員之一
前任:
常志
滿兵部左侍郎
咸豐五年十月廿四日 - 咸豐十一年二月初六日,卒
1855年12月3日 - 1861年3月16日
繼任:
慶英
前任:
宗室國瑞
刑部右侍郎
稽察左翼寶坻等四處駐防大臣
咸豐六年三月十八日 - 咸豐八年三月初三日
1856年4月22日 - 1858年4月16日
繼任:
伊勒東阿
理藩院左侍郎
前任:
伊勒東阿
理藩院左侍郎
稽察左翼寶坻等四處駐防大臣
咸豐八年四月廿一日 - 咸豐八年三月初三日
1858年6月2日 - 1858年8月1日
繼任:
德全
鑲藍旗護軍統領
前任:
珠勒亨
正黃旗護軍統領
咸豐八年六月廿一日 - 咸豐十年六月十四日
1858年7月31日 - 1860年7月31日
繼任:
察杭阿
前任:
伊勒東阿
右翼前鋒統領
咸豐十年六月十四日 - 咸豐十一年二月初六日,卒
1860年7月31日 - 1861年3月16日
繼任:
文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