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 ,請協助
改善本條目 或在
討論頁 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
類似自傳 ,或內容主要由條目所述的當事人或當事方編寫。 (2022年8月1日 ) 請協助編輯以讓內容符合維基百科中立的觀點 ,也可到討論頁 參考或發表意見。受雇编辑者,須按规定申报有偿编辑 。
翁啟惠 (英語:Chi-Huey Wong ,1948年8月3日— ),前中央研究院 院長,是出生臺灣 嘉義縣 的化學家 ,專長生物化學 、有機 及合成化學,首創透過程式化自動合成多醣 分子、以酵素 技術大量合成複雜多醣體及醣蛋白 等研究。現任斯克里普斯研究所 化學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合聘特聘研究員及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 會長、總統府健康臺灣推動委員會 副召集人,亦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 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 院士、美國發明家學院院士、歐洲分子生物學 外籍院士及工業技術研究院 院士。2014年在有關醣分子 合成及醣蛋白 的傑出研究獲得沃爾夫化學獎 [ 2] 、2015年獲得英國皇家化學會 羅賓遜獎、2021年再獲得威爾許化學獎 [ 3] 。
2006年擔任中央研究院第9任院長、2011年獲提名連任,2016年因浩鼎案而辭職,2018年浩鼎案一審獲判無罪,士林地檢署決定不上訴後無罪定讞。
學歷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有機化學博士〈1979年-1982年〉。
國立臺灣大學生化科學研究所碩士〈1977年〉。
國立臺灣大學農業化學系學士〈1966年-1970年〉。
臺灣省立臺南第一中學(現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 )初中部、高中部畢業〈1960年-1966年〉。
嘉義縣義竹鄉義竹國民學校(現嘉義縣義竹鄉義竹國民小學 )〈1954年-1960年〉。
主要經歷
1970年-1971年,中華民國義務役。
1971年-1979年,國立臺灣大學 化學系助教、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研究助理員及助理研究員(實驗室指導人為中研院王光燦 院士)。
1982年-1983年,美國哈佛大學 博士後研究。
1983年-1989年,美國德州德克薩斯州農工大學 化學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1987年-1989年,美國德州德克薩斯州農工大學生物化學系、生物物理系,以及生物科學和技術學院教授。
1989年-2006年,美國加州斯克里普斯研究院 化學講座教授(Ernest W. Hahn Professor of Chemistry, 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U. S. A.)。
1991年-1999年,日本理化學研究所 尖端科學醣科技實驗室主任。
1993年-1999年,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 Bioorganic and Natural Products Chemistry Study Section 審查委員。
1993年-2010年,生物有機及藥物化學期刊主編(Editor-in-Chief, 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2000年-2003年,美國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 化學科學與技術委員會董事(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on Chemic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Board Member)。
2000年-2008年,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 (多特蒙德 )科技諮詢委員(Scientific Advisor)。
1998年-2000年,主持中央研究院 化學所多醣體研究。
2003年-2006年,中央研究院 特聘研究員兼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主任。
2006年-2016年,中央研究院院長。
2019年至今,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 會長。
中研院院士及院長
1994年當選中華民國 「中央研究院第20屆院士 」。
1998年-2000年應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 邀請,回臺灣 主持中研院多醣體 研究。
2002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 院士。2003年到2006年間以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兼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主任。
2006年5月當選中央研究院 院長(同時入選的2位候選人為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定信 和吳茂昆 ),2006年9月22日獲陳水扁 總統特任為中央研究院第9任院長,2006年10月19日正式接任。他是依據《中華民國國籍法》第20條,經總統府 核定的中華民國史上第1位具有美國 、中華民國 雙重國籍的中央研究院院長。
2007立法院通過生技產業發展條例,翁啟惠對法案內容扮演關鍵角色。
2008年至2012年擔任行政院首席科技顧問。
2011年-2014年擔任日本理化研究所 (RIKEN)諮議委員。
2011年6月促成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的開發,歷經3次環評初審,於第3次環評初審時,環評委員開出近10項條件以有條件的通過。預估總園區預算約225億,最快能於5至6年內完成。[ 4]
2011年8月14日對外公布 「人才宣言」,這是翁啟惠院長廣邀國內重要的產業、教育、科技、媒體與藝術等各界代表,共同連署的。意在指 「國家正面臨一個空前的人才失衡危機」。[ 5]
2012年獲得美國化學會有機化學最高榮譽之亞瑟科博獎(Arthur C. Cope Award)。
2014年1月17日獲得沃爾夫化學獎 。[ 6]
2021年獲得美國威爾許化學獎 。[ 3]
其他職務
2006年至今,行政院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
2009年至今,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科技諮詢委員。
2011-2012,美國國家科學院醣科學重要性評估委員會委員。
台北醫學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 化學及生化科學特聘研究講座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 (新竹 )化學系合聘特聘講座教授。
Tetrahedron Publications 主席。
國立中山大學 榮譽講座教授。
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 總顧問。
嘉義縣清新閣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7] [ 8]
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副召集人。
榮譽
1985年-1988年,美國生物醫學西樓學者獎(Searle Scholar Award in Biomedical Sciences)。
1986年-1991年,美國總統青年化學獎(Presidential Young Investigator in Chemistry)。
1993年,美國化學會亞瑟、科博學者獎(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 C. Cope Scholar Award)。
1994年,華人美國化學會傑出研究貢獻獎(Chines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Distinguished Research Achievement Award)。
1994年,國際碳水化合物獎(International Carbohydrate Award)。
1994年,當選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第20屆院士 (Academician, Academia Sinica, R.O.C.)。
1995年,美國化學會 Wolfram 醣化學獎(Wolfram Award )。
1996年,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 院士(Fellow,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1997年,台美基金會科學與工程獎(Taiwanese American Found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ward)。
1998年,美國化學學會哈理遜化學獎(Harrison Howe Award in Chemistry)。
1999年,國際酵素化學獎(The International Enzyme Engineering Award) 。
1999年,美國化學學會聖地牙哥區傑出科學家獎(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San Diego Distinguished Scientist Award)。
1999年,美國化學學會克勞德.哈德遜醣化學獎(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Claude S. Hudson Award in Carbohydrate Chemistry)。
2000年,美國總統綠色化學獎(The Presidential Green Chemistry Award)。
2002年4月30日,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 院士(Member, The U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5年,美國化學學會合成有機化學獎(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ward for Creative Work in Synthetic Organic Chemistry)。
2006年5月,當選中央研究院 院長。
2006年,德國洪堡資深科學家獎(Humboldt Research Award for Senior Scientists, Germany)。
2006年,比利時喬治史密得有機化學獎(The George Smets Chair Award for Organic Chemistry, Louvain-la-Neuve, Belgium)。
2007年,以色列理工學院 (Technion–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名譽博士。
2007年,國立陽明大學 名譽博士。
2008年,科頓 傑出化學研究獎章(The F. A. Cotton Medal for Excellence in Chemical Research)。
2008年,國立中山大學 名譽博士。
2009年,香港城市大學 名譽博士。
2009年,國科會 專業金質獎章(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Science Professional Gold Medal, Taiwan)。
2010年,國立中興大學 名譽博士。
2010年,獲得歐洲分子生物學 外籍院士(Member of the 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Organization (EMBO) )。
2011年,國立交通大學 名譽博士。
2011年,國立清華大學 名譽博士。
2012年,日經亞洲獎(The Nikkei Asia Prize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2012年,美國化學學會亞瑟·科博獎(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rthur C. Cope Award)。
2014年,當選美國發明家學院院士(Fellow, National Academy of Inventors)。
2014年,因為「對複雜的多醣體和醣蛋白的合成及程式化自動合成多醣分子的創新方法發展,做出很多原創性的貢獻」,榮獲沃爾夫化學獎 。[ 6]
2015年,因為「發展化學與酵素合成方法的貢獻,尤其用於瞭解醣分子在生物體中扮演的角色,並開創藥物研發的新契機」,榮獲英國皇家化學會 羅伯特.魯賓遜獎(Robert Robinson Award)。[ 9]
2021年,美國威爾許化學獎 。
2022年,美國化學家協會化學先驅獎(American Institute of Chemists Chemical Pioneer Award)。
2022年,荷蘭四面體獎 (Tetrahedron Prize)。
2022年,國立臺灣大學 傑出校友。
2023年,以色列化學會國際巴里·科恩獎(Israel Chemical Society International Barry Cohen Award)。
2023年,亞洲化學聯合會創新學術獎(Federation of Asian Chemical Societies Foundation Lectureship Award)。
著作
翁啟惠至今已發表超過750篇論文於國際期刊[ 10] 、獲得超過120項國際專利,著有六本專書如下:
C.-H. Wong and G. M. Whitesides, “Enzymes in Synthetic Organic Chemistry,” Pergamon Press, 1994.
M. Famulok, E.-L. Winnacker, C.-H. Wong, “Combinatorial Chemistry in Biology,” Springer-Verlag, Berlin, 1999.
B. Cornils, W. A. Herrmann, R. Schlögl, C.-H. Wong, “Catalysis from A to Z–A Concise Encyclopedia,” Wiley-VCH, Weinheim, Germany, 1999.
C.-H Wong: “Carbohydrate-based Drug Discovery” Vols. I & II, Wiley-VCH, Weinheim, Germany, 2003.
C.-H. Wong and P. G. Wang, eds. “Carbohydrates, Nucleosides and Nucleic Acids.” Comprehensive Natural Products II: Chemistry and Biology (“CONAP II”), Vol. 6, 10 vols. Elsevier, Missouri, USA, 2009.
N. Taniguchi, T. Endo, G. W. Hart, P. H. Seeberger, C.-H. Wong, eds. “Glycoscience: Biology and Medicine”, Springer Japan, 2014.
爭議事件
宇昌案
2011年12月12日,在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前30天,由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主委劉憶如 出面指控宇昌案 涉及不法,翁啟惠發表聲明認為目前輿論對民進黨 總統候選人蔡英文 不太公平[ 11] ,同年8月14日,特偵組 查無不法事實,簽結此案[ 12] 。
浩鼎案
2016年3月23日,時任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捲入浩鼎案,當時他人在美國,對不實報導深感失望,同月28日透過電話請辭、29日再提書面辭呈但皆沒被獲准,4月翁啟惠返台後聲明會留任至總統圈選下一任院長,因為考量到院長辭職會使副院長、院內的一級行政主管都得一起離開行政職,而且原定其任期至同年10月18日屆滿,下一任院長的遴選作業已在進行,為避免院務推動出現空窗期,授權三位副院長代理其職務,待選出新院長後最快在一、兩周內辦理提前交接,然而5月10日總統 馬英九 核准他在3月29日提的辭呈,下一任院長留待即將上任的新任總統蔡英文 圈選。
2017年1月9日,台北士林地檢署起訴浩鼎案,進入法院審理。2018年12月28日,士林地方法院 一審判決翁啟惠、張念慈無罪。2019年1月21日,檢方就浩鼎案決定不上訴,全案無罪確定。審理期間,監察院於2017年7月認定翁啟惠有財產申報不實及違反利益衝突的規定而通過彈劾,交付公務員懲戒委員會 (今懲戒法院)於2019年4月記予申誡,其後翁啟惠多次聲請再審。2021年3月10日,監察院「司法及獄政委員會」依照監察院「訴願審議委員會」和「廉政委員會」的決議釐清說明,認定翁啟惠無財產申報不實,亦無違反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 13] [ 14] 。
2022年4月,監委對於翁啟惠的處分案聲請再審,聲明公職人員財產申報及利益衝突規範屬監察院權責,並重申翁啟惠並無違反任何規定。
家庭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1970年代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2020年代
民国八十三年(1994年)當選
数理科学组 7人 生命科学组 8人 人文及社会科学组 6人 工程科学组 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