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姪文稿
《祭姪文稿》,全名《祭姪贈贊善大夫季明文文稿》,俗謂《祭姪帖》、《祭姪稿》。是唐朝書法家顏真卿於乾元元年九月初三(758年10月9日)所書,後世譽為「在世顏體第一」、「天下行書第二」,真跡現藏于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王羲之《蘭亭集序》、顏真卿《祭姪文稿》、蘇東坡《寒食帖》合稱「天下三大行書字帖」[1]。這件作品是顏真卿為了祭侄文而寫下的草稿,是在極度悲憤的情緒下書寫,由於心情極度悲憤且已難以平靜,故字隨書家情緒起伏使錯誤之處增多,時有塗抹,也顧不得筆墨的工拙,純是精神和平時功力的自然流露,是極具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墨跡原作之一。 背景唐天寶十四年(755年),安祿山起兵,河北24郡紛紛瓦解,僅顏真卿堂兄顏杲卿及其子顏季明守常山郡(今河北省正定縣西南),顏真卿守平原郡(今山東省陵縣)。顏杲卿計殺安祿山部將李欽湊,擒高邈、何千年。一時河北17郡響應。天寶15年(756年),安祿山圍攻常山,俘虏顏季明,借机逼降顏杲卿。但顏杲卿不屈,大罵安祿山,顏季明被殺。不久城為史思明所破,顏杲卿被押至洛陽,見安祿山。顏杲卿怒罵安祿山,被處死。顏氏一門三十餘口被害[2]。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顏真卿讓姪子顏泉明至河北尋得顏季明頭顱,揮淚寫下《祭姪文稿》一文,23行,每行十一二字不等,共234字[3]。 收藏與展出歷史《祭姪文稿》曾经由北宋宣和内府、元朝张晏、鲜于枢、明朝吴廷、清朝徐乾學、王鸿绪及內務府等收藏。自宋朝始,《祭姪文稿》已摹刻入石。民國初年,延光室(书画出版社)首先应用摄影技术,以黑白照片的形式影印出版了《颜鲁公祭姪文稿》的墨迹,此后又应用珂罗版影印出版。國立北平故宫博物院成立后,也有类似的影印本刊出。原作现藏於位於臺灣臺北市的中華民國國立故宮博物院,為中華民國國寶之一。 2018年6月,《每日新聞》報導《祭姪文稿》將於2019年1月至2月首次於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4]。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母親安倍洋子等愛好書法人士都爭相一睹。 [5]2018年5月,经由东京国立博物馆宣布展覽預告,至2018年11月,各方民众才開始關注臺灣臺北國立故宫博物院将《祭姪文稿》原稿寄至日本展览(2019年1月),在日本的展览名稱为《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由于此件文物有一千年以上的歷史,部份台灣及大陸民眾擔心文物出境展出將受損。 支持方認為,文物交流在世界各大博物館間本為常態,且東京國立博物館在展覽海報上標註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並無矮化台灣。批評方認為,日方在展览海报上并未明示是「出借」,加上《祭姪文稿》的內容具备抵禦外侮的精神[6],遂批評具台独立場、主张「故宮台灣化」的故宫博物院院长陈其南用此中国历史上英雄的手稿去谄媚日方[7]。故宮稱該展「這是在三年前馮院長時期就談定的交流展」,2015年底由時任館長馮明珠任內已完成展覽備忘錄,2018年5月由時任館長林正儀完成簽約,並非展出時的院長陳其南[8];但被前院長馮明珠否認[9]。2019年1月13日,陈其南隨賴清德內閣總辭卸任國立故宫博物院院长一职,且未獲後繼的蘇貞昌內閣留任[10]。 評價
原文参考
翻譯在乾元元年(歲次戊戌年)、九月初三壬申日(初一是庚午日)。第十三叔銀青光祿大夫、使持節監督蒲州諸軍事、蒲州刺史、上輕車都尉、丹楊縣開國侯真卿用清酒與各種美食,以祭祀姪兒贊善大夫顏季明之亡魂: 你年紀輕輕便鶴立雞群,像我們宗祠裏的瑚璉禮器,又好似庭園裡的芳草 ,使我顏家人心都很欣慰,正期望你能得到幸福,沒想到逆賊(安祿山)在這時候反叛作亂。 你的父親(顏杲卿,下文稱仁兄)為國盡忠,在常山擔任郡守。我當時也讓朝廷封為平原郡太守。仁兄出於對我的愛護,讓你親自聯絡我。 後來你回到常山郡,幫助我方奪回土門,土門奪回後,逆賊軍威受挫。但可恨賊臣(王承業)擁兵不救,害你孤立無援之下,城池被攻陷,你父親被俘,你也殉難了,像是鳥巢毀掉,鳥蛋破了一樣。老天啊,怎麼能不悔恨這場災禍?是誰害死你的?一想到你被這樣殘害,就是一百個我,又豈能換回你的性命?嗚呼! 我奉聖上命令,派往河關當官。泉明近來到常山,帶了裝著你首級的棺木回來。我思念之情悲摧哀切,巨大的傷痛使我心情震動,容顏變色。我日後會再好好的找一天,幫你選一塊墓地。你的靈魂有知,請不要因為待在他鄉太久而難過。嗚呼!哀哉!享用這些祭品罷! 相關頁面參考
外部链接 |